光明顶一役,起初,只是些零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传言在酒馆茶肆间流传:
“听说了吗?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好像.......好像栽了!”
“放屁!六大派高手如云,灭绝师太的倚天剑是吃素的?少林神僧是摆着看的?魔教这回肯定玩完!”
“真的!我三舅姥爷的侄子的连襟是跑川陕线的镖师,他说的!”
“华山派鲜于通掌门被明教教主岳再兴当场斩杀,还揭了他害死同门、嫁祸魔教的老底!”
“丐帮的执法长老,据说一招就败在了降龙十八掌下!可那掌法.......是明教教主使出来的!”
消息支离破碎,越传越玄,大多数人只当是夸大其词的江湖轶闻。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细节被证实,江湖开始真正为之震动。
先是那些参与围攻的二三流门派弟子狼狈返回,言之凿凿地描述了光明顶下明教可怕的战斗力,尤其是那位新教主岳再兴,武功高得不像话,鲜于通、丐帮长老在其手下竟走不过一两招!
紧接着,六大派主力也陆续铩羽而归。
崆峒、昆仑两派闭口不谈中路战事,但门下弟子脸色难看,显然没讨到好。
华山派更是气氛压抑,鲜于通的丑闻和死讯得到证实,派内一片混乱。
少林派高僧返回时,队伍中竟带着圆真的尸体,对外只称圆真乃混入少林的奸恶之徒,已伏诛,对光明顶细节讳莫如深,这种态度本身就已说明问题。
最重磅的,莫过于峨眉派的归来。
静玄师太等弟子扶灵而归,带回了灭绝师太的遗体以及那道震撼无比的遗命,由先前被逐出峨眉的纪晓芙接任掌门!
结合之前关于倚天剑被夺的传言,所有人都明白,峨眉派在这次行动中遭受了难以想象的重创,刚烈如灭绝师太,竟因此自尽而亡!
随着六大派彻底归来,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后被蒙元鞑子所擒,却又被魔教教主岳再兴率领魔教从蒙元鞑子手中救出的消息更是如同平地惊雷,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江湖。
江湖哗然!
很多人终于理解灭绝师太为何会自尽了!
本是为了剿灭魔教,结果非但落败,连自己的性命都是魔教救的。
刚烈如灭绝师太这等人,怎么能承受得了!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竟然.......竟然败了?!”
“不是败了,是惨败!听说差点全军覆没!”
“那明教新教主岳再兴竟真的一统明教了!”
“此人武功据说已入化境,降龙十八掌、少林绝技信手拈来,鲜于通、丐帮执法长老都死在他手上!”
“何止!听说汝阳王的郡主,那个叫赵敏的,设计擒了六大派,结果也被岳再兴反手给擒了!连玄冥二老都被岳再兴给杀了!”
一时间,岳再兴这个名字成为了江湖上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充满了神秘、强大和令人恐惧的色彩。
明教的声势也随之暴涨,从前被视为魔教的他们,如今竟有了几分“武林正道”也难以企及的威势。
许多中小门派和江湖散人开始重新审视局势,暗中与明教联络。
但是令江湖和元廷更加震惊的浪潮,紧接着便汹涌而来。
就在江湖还在消化光明顶消息时,从东南方向传来了更加石破天惊的战报!
明教大将、岳再兴的结义兄弟常遇春,统帅明教义军,自江西而出,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皖南!
战报如雪片般飞往元廷大都和江湖各大门派:
“报!旌德失守!守将阵亡!”
“急报!绩溪陷落!常遇春部攻势凶猛!”
“徽州府一日即破!常遇春亲自冲锋,无人能挡!”
“休宁、黔县望风归降!”
“饶州府被攻陷!常遇春分兵东进,直指浙西!”
常遇春用兵如神,麾下士卒悍勇无比,一路势如破竹。
元军在皖南、浙西的统治如同朽木般纷纷垮塌。
明军军纪严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所到之处,民众竟有箪食壶浆以迎者!
这意味着什么?
稍有见识的人都看得明白!
大元朝廷的税赋粮草,主要便依赖于富庶的江淮和江南地区。
皖南、浙西落入明教之手,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抵在了元廷财富命脉的咽喉之上!
从此,长江水道不再安全,漕运受阻,江南膏腴之地已暴露在明军的兵锋之下!
无数原本还在观望的起义军、地方豪强,看到明教如此威势,看到元军如此不堪一击,纷纷改旗易帜,遣使前往龙兴府或常遇春军中,表示愿意接受明教号令,共抗元廷。
反抗元的烽火,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在东南大地熊熊燃烧起来。
江湖、朝堂,天下人的目光,都已聚焦于那个以龙兴府为中心的新生政权,以及那位如同流星般崛起,武功盖世、用兵如神的明教教主——岳再兴!
正是在这天下震动、风云际会的大背景下,龙兴府内,杨逍、殷天正等明教核心以及文武群臣的劝进之声达到了顶峰。
龙兴府,巍峨的王宫大殿。
肃穆与狂热交织的气氛几乎凝成实质。
岳再兴立于丹陛之上,一袭玄青为王袍,金线绣日月山河纹,虽无过多繁复装饰,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磅礴气度。
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其后那双深邃眼眸扫过殿下群臣,目光所及,无人不心生敬畏。
“臣等,恭请明王殿下!承天景命,扫荡胡尘,光复华夏,拯万民于水火!”
光明左使杨逍,今日换上了一身文官袍服,手持玉笏,率先出列,声音清越而激昂,在大殿厚重的梁柱间回荡。
“臣等附议!请明王正位!”
殷天正声若洪钟,范遥、黛绮丝、五散人以及文武重臣齐声应和,声浪汇聚,震得窗棂嗡嗡作响,一股开天辟地般的豪情充盈着每个人的胸膛。
岳再兴缓缓抬手,动作间自有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请起。”
声音平和,却清晰地压过了殿内的回音。
“蒙元无道,肆虐中原近百载,黎民苦之久矣,华夏衣冠沦丧!”
“今日我明教顺天应人,揭竿而起,非为一人之尊荣,实为天下苍生请命,为汉家复衣冠!”
“既承众望,岳某不敢推辞。自今日起,建号大明,年号昭武!”
“望诸卿与吾同心协力,共襄盛举,再造乾坤!”
“吾王万岁!大明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殿顶!
一个新的王朝,在旧时代的烽火与期盼中,昂然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