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番北上,赵浔从军亲征。
果然有了天子坐镇,大宋将卒都老实许多,按部就班攻城掠地。
“这宋军,真是宋军吗?”
“怎么感觉这侵略性和积极性,和秦军一样猛?”
从赵浔上次经历的剧本中,每个不同朝代的军事氛围都有很明显的不同。
当然,氛围和积极性都是后期可以调整。但是当赵浔第一次在岳飞传中走入军营时,原本应当热闹火热,活力四射的军营,实则阴沉一片。
并非南宋士兵不愿战不敢战。
那是大环境的问题,自北宋始,先为辽欺辱百年,后为金攻伐。
国内奸臣当道,朝廷庸君当政。
整个国家都肉眼可见的消沉,在走下坡路,即便是有十分力,也只能打出五分。
因而,当初赵浔第一时间便是试图改变环境,可这并非一朝一夕见成效。
无奈只得兵行险招,身为天子不惜以身试险,为的就是以自身为星火,点燃华夏百姓心中的熊熊烈火。
好在结果是好的,赵浔成功了。
而身处当前军营,借用校长的一句话,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正在眼前。
赵浔不理解这样的宋军是怎么输的?
可很快赵浔就发现了不对劲。
俗话说得好,大军出征,粮草先行。
特么的粮草呢?
“召李继隆、崔彦进二人来见朕。”
“末将,参见官家。”
很快在前方领兵的李继隆二人便骑马赶到,两人要下马行礼,却被赵浔制止:“不必如此,在马上交谈就是。”
“官家,此番唤我二人所来何事。”
军中简礼,也为了防止队伍出现混乱,为了尽快缩短时间,李继隆开口便直接询问。
“粮草呢?”
“大军出征,粮草先行。”
“粮草置于何处?”
“粮草?”
说到粮草,李继隆和崔彦进二人皆面露难色,这一问到两人心里去了。
宋传自五代十国,军中太过娇纵,赵匡胤上位正是因为如此,而赵氏上位后,尤其是赵光义上位后。
立刻便做出了崇文抑武的大方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再发生一次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
因而,此时大宋赵光义有意识的让文官的话语权更强,但此时开国功臣仍在,效果不明显。
除此之外,便是粮草。
赵光义不愿给予武官在外的自行补给之权,因而粮草的押运从军队自行派人,到如今的地方官吏负责。
以至于,粮草供应或许勉强够用,但并不协调,极易被断粮道。
毕竟地方官吏,有几人是上战场打过仗的?
武力值低下就不说了,胆量和经验一个没有。唯一的好处就是,便于赵光义随时掌控粮草供应,以掣肘前线统兵大将。
上次北伐,以及这次雍熙北伐。
失败的原因,都与此密不可分。
而军中众将也早就有怨言,奈何赵光义抑制武将的决心强烈,谁提就干谁。
以至于,当前军中无人敢言。
当赵浔主动问起时,两人面面相觑,不敢轻易言语。
赵浔见两人不说话,于是有些好奇直接追问道:“为何不答啊,你们俩这相互推脱是什么意思。”
“朕又不是洪水猛兽,会活吞了你俩,安心说就是。”
闻言两人面目不敢表达,但心中吐槽的欲望已经爆炸。
“靠北啦,你确实不是洪水猛兽。”
“你比洪水猛兽还要更加恶劣。”
“洪水猛兽还是躲着,猛兽也比不过手上刀剑。”
“你这混蛋,一声拖下去砍了,我们两人分分钟就歇菜。”
面对赵浔的好奇,崔彦进左手伸出拉住李继隆的衣角,看向李继隆的目光带着恳切。
见此,李继隆叹息一声,随后扯下崔彦进的手上前拱手道:“回官家,粮草事宜并不归我等管理。”
“不归你们管?”
“你们带兵打仗,粮草不归你们管,难不成归朕管啊?”
赵浔有些意外这个回复,随后便吐槽了两句,面对这个回应,李继隆和崔彦进一共站在一旁点点头道:“官家圣明。”
“嗯?”
赵浔闻言有些惊诧,立刻本来想继续追问,但此时天色渐晚,当扎营造饭。
“哦哦哦,是怎样。”
“你二人先下去吧。”
赵浔赶紧搪塞过去,随后唤来颜良。
“公冀,有件事要麻烦你?”
“官家尽管吩咐就是,刀山火海在所不惜。”
“没那么严重,你去打听一下大宋的粮草制度,回来告诉我就是。”
赵浔看着地图,不知道赵光义还感觉过什么幺蛾子。
“遵命。”
赵浔看着地图,不停思索着赵光义这个角色,他对赵光义的了解不多,在扮演之前,知晓这位有着驴车战神的美誉。
宋太宗,赵匡胤的弟弟。
这就是全部的概念了,而对于大宋则添上富裕、重文轻武两个标签,后者便是起自赵光义。
“艹。”
害怕武将夺权,抑制武将,又想夺回燕云十六州。
这不是左右脑互搏吗?
赵光义这个混蛋,就算要崇文抑武也得等到收复燕云啊,自太宗朝后,文官逐渐凌驾于武将之上。
大宋武德愈薄,后续导致国有良将亦不被重用,实乃宋沉沦之始。
天色渐晚,赵浔用过晚膳后,颜良收集完情报进军帐禀报。
你说我听,在了解当前大宋的粮草机制后,赵浔忍不住再度口吐脏言:“什么样的脑瘫能设计出这样的运粮政策。”
“这特么不是明摆着让敌军来截粮道吗?”
“一截一个准。”
这般想着赵浔直接气笑了,赵光义这种水平还御驾亲征,还指指点点这不是纯添乱吗?
还好赵浔及时发现问题,还未到前线,现在整改还来得及。
这般想着,赵浔立刻坐下,亲自拟旨,准备将粮草运送改回原样。
随着一纸圣旨传下,大宋军中众将无不高呼圣明。
此番圣旨后,由国内将粮草运送至雄州,使重兵屯于此,布设粮道。
由军方自行派人押运粮草,并在路途设寨,挖掘陷马坑等设施,防止辽军骑兵袭扰。
此事由李继隆全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