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九点,能源部第三会议室座无虚席。新能源司副处级以上干部全部到齐,后排还坐着其他司局的观察人员。林辰走进会场时,明显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期待。
“开始吧。”林辰在主位坐下,翻开面前的资料。
新能源司司长赵启明率先汇报,他五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语速平稳得像在背诵课文。当汇报到“冰焰”固态电池项目时,林辰抬手打断:
“这个项目三期预算比二期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理由是?”
赵启明推了推眼镜:“主要是设备升级和原材料成本上涨。”
“具体是哪些设备?”林辰追问,“原材料涨价了多少个百分点?”
赵启明卡壳了,转头看向身旁的副司长。
副司长急忙补充:“主要是涂布机和辊压机进口价格上调...”
“我们去年不是已经实现了这两类设备的国产化吗?”林辰翻开另一份文件,“河北那家民营企业报价只有进口设备的六成。”
会场一片寂静。几个年轻干部偷偷交换眼神。
赵启明脸色微变:“国产设备稳定性还需要验证...”
“那就用数据说话。”林辰合上文件夹,“下周一把国产和进口设备的对比测试报告放到我桌上。”
接下来的汇报,气氛明显紧张起来。每个项目的预算细节都被反复质询,几个司领导额头开始冒汗。
汇报进行到一半,王建明推门而入,笑着打招呼:“听说林部长在听汇报,我来学习学习。”
林辰起身让出主位:“王部长来得正好,新能源司有几个项目需要您帮着把关。”
王建明摆摆手在旁边坐下:“你定就行,我就是来听听。”
但当他听到林辰对每个项目的精准质询时,笑容渐渐僵硬。
汇报结束后,林辰做了简短总结:“新能源司的项目都很重要,但预算必须用在刀刃上。下周一开始,所有超过五千万的项目都要做三方比价。”
散会后,王建明跟着林辰回到办公室。
“林部长,是不是太严格了?”王建明递过一支烟,“部里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林辰谢绝了烟:“王部长,现在财政压力大,我们得带头过紧日子。”
王建明干笑两声,转移了话题。
当晚,林辰加班看文件时,杨帆敲门进来:“部长,有人看到赵司长下班后去了王部长办公室。”
林辰点头:“知道了。”
周末,林辰让夜枭调来了新能源司几位副司长的背景资料。他发现分管预算的副司长张涛是农村出身,靠自身努力考上名校,在部里风评不错。
周一早上,林辰直接把张涛叫到办公室。
“张司长,听说你在预算管理上很有一套。”林辰递过一份文件,“这是财政部刚下的新规,你看看。”
张涛认真翻阅后,眼睛一亮:“部长,如果能严格执行这个标准,我们至少能节省百分之十五的预算。”
“那就由你来负责落实。”林辰看着他,“有没有困难?”
张涛犹豫片刻,坚定地回答:“没有。”
改革的消息很快传开。周二下午,林辰接到周振邦的电话:
“听说你在部里搞了个大动作?”
“只是按规矩办事。”林辰回答。
周振邦在电话那头笑了:“有人告到老领导那里去了,说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老领导说烧得好。”
挂断电话,林辰走到窗前。长安街华灯初上,这座城市永远不会缺少明争暗斗。
杨帆敲门进来,神色紧张:“部长,审计署突然要调阅新能源司近三年的项目档案。”
林辰神色不变:“配合他们工作。”
“可是...”
“没什么可是。”林辰转身,“记住,我们按规矩办事,就什么都不用怕。”
第二天,林辰照常主持国际合作司的会议。会议间隙,李强司长主动凑过来:
“部长,听说审计署在查新能源司?需要我这边配合什么吗?”
林辰看了他一眼:“李司长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一周后,审计结果出炉:新能源司三个项目存在预算虚高问题,涉及金额二点三亿。赵启明被调离岗位,张涛接任司长。
任命宣布当天,王建明称病请假。
晚上,林辰回到西山。罗老爷子破例给他倒了杯酒:
“第一步走得不错。但记住,打掉一个赵启明只是开始。”
林辰抿了口酒,辛辣入喉。
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那个藏在幕后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