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生态区的穹顶模拟着母星地球的黄昏景色,橘红色的暖光洒在精心修剪的草坪和潺潺的人工溪流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失真的宁静与美好。这里是联盟核心腹地中最安全、最舒适的所在之一,也是许多在“守望纪元”开启后出生的新一代——“星海之子”们主要的成长与活动空间。
与他们的父辈、那些亲身经历过噬星菌战争、见证过寂灭潮汐真相、并在沉重使命感驱动下投身于宏大守望工程的人们不同,“星海之子”们的成长背景相对“平和”。
他们从小就知道宇宙有尽头,文明有终局。但这真相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个遥远的、课本上的概念,一种笼罩一切的背景音,而非切肤之痛。秩序锚点网络稳定运行,将最直接的威胁阻挡在看不见的深空之外。“摇篮”和各大居住星球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活保障。他们未曾经历过资源匮乏的恐慌,未曾直面过文明顷刻覆灭的危机。
这种被高度保护下的“和平”,催生出与老一辈截然不同的心绪。
在生态区边缘一家极具设计感的咖啡馆露台上,一场小型的聚会正在进行。聚会的主角是凌,一位刚满二十标准岁的人类青年,父母都是联盟资源调配部的工程师。他的朋友来自不同种族——有触须轻摆的卡拉森少女汐,有皮肤闪烁着微光、来自某个光合作用文明的烁,还有几位同样年轻的人类同伴。
他们面前的桌上摆放着利用最新生物合成技术制作的、口感近乎以假乱真的“咖啡”和精致点心。空气中流淌着轻柔的、由AI根据他们集体情绪偏好实时生成的背景音乐。
“……所以,我真的受够了,”凌晃动着杯中琥珀色的液体,语气带着一丝慵懒的抱怨,“家里老头又念叨了一晚上,什么‘生存不易’、‘要珍惜时光’、‘为守望贡献力量’……翻来覆去就是这些。好像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时刻准备着牺牲一样。”
“同感,”烁的皮肤闪烁频率加快,表示赞同,“我申请参与‘星尘探秘’项目——就是那个用新型探测器扫描古老星云寻找宇宙早期信息痕迹的计划,多浪漫!结果审核没通过,建议我‘优先考虑参与方舟物资调度或生态维护等基础保障工作’。说是更符合当前文明需求。真是……乏味透了。”
汐的触须轻轻卷起一块小点心,发出细微的、带着些许共鸣的声音:“我的艺术创作课导师也说,现在联盟鼓励的创作主题过于集中了。‘守护’、‘牺牲’、‘悲壮’……当然这些很重要,但艺术不应该只有一种表情。我们连表达一点轻快的、迷茫的、甚至只是单纯关于‘美’的感受,都好像有点……不合时宜。”
一个穿着时髦、发型夸张的人类女孩插嘴道:“就是!为什么不能开心一点?既然终点都一样,为什么不能把现在过得精彩些?你们看‘星环时尚’发布的新一季虚拟服饰了吗?那才叫生活!而不是整天穿着灰扑扑的制服,计算着能量配给度日。”
他们的谈话,轻松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无,追求个性与当下体验的渴望,与联盟整体沉重、奉献的基调格格不入。他们尊重父辈的付出,感激锚点网络的保护,但内心深处,一种“被宏大叙事绑架”的轻微反抗感,以及对自身个体生命价值的困惑,正在悄然滋生。
他们是被守护得很好的一代,也是因此难以完全理解“守护”二字背后全部重量的一代。
不远处,几位年纪稍长的、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看着这群年轻人,眼神复杂。有理解,也有难以掩饰的忧虑。
“唉,跟他们说潮汐探测前线又损失了三名志愿者,他们可能只会‘哦’一声,转头就去讨论最新款的沉浸式游戏了。”一位手臂仍是机械义肢的老兵叹了口气。
“不能全怪他们,”另一位学者模样的女性摇摇头,“我们拼尽全力,不就是为了让他们能不必像我们一样,时刻活在恐惧和牺牲里吗?只是……这种‘和平’,似乎也让他们失去了些什么。”
这种代际之间的微妙隔阂与认知差异,如同无声的暗流,在联盟看似团结的表面下缓缓涌动。它不涉及背叛,也并非对立,更像是一种因生存经验断层而导致的、自然产生的理念摩擦。
凌的个人通讯器轻微震动,一条加密信息弹出。是他的一个小型私人研究项目的计算结果出来了——他利用课余时间,偷偷调用了一些边缘计算资源,尝试改进一款老式娱乐用无人机的竞速性能,纯粹出于爱好。
看到结果比预期更好,凌的嘴角露出一丝真正的、属于年轻人的得意笑容。这种攻克技术难题、实现自我想法的纯粹快乐,远比参与那些宏大的、看不到直接结果的守望工程更让他有成就感。
就在这时,咖啡馆中央的大型公共全息屏上,插播了一条来自前沿观测站的紧急通告。并非警报,而是一份关于近期寂灭潮汐波动频率细微增加的观测报告,语气平静客观,旨在提醒各区域加强监测。
露台上的谈笑声略微停顿了一下。
凌抬头看了一眼屏幕上那些复杂的能量图谱和数据流,眉头下意识地皱起,似乎想努力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很快又放弃了。那东西离他的生活太远了。
“又增强了?”烁的皮肤光芒黯淡了一些,“听说上次微调,林烬大人都受伤了……”
“应该…没问题吧?”汐的触须不安地缠绕在一起,“锚点网络不是很坚固吗?”
先前那个追逐时尚的女孩则耸耸肩:“哎呀,这些事有大人物们操心呢。我们又能做什么?来,尝尝这个新口味的合成糕,据说模拟了旧纪元一种叫‘提拉米苏’的东西……”
话题很快又被拉回到美食、娱乐和个人的小烦恼上。那份关于宇宙终局的报告,就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小石子,只激起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便迅速沉底,被日常的琐碎所覆盖。
然而,在这群年轻人看不见的网络底层,另一条信息正以更高的权限等级流动。它源自艾拉主导的一个超维计算模组,其内容并非关于潮汐,而是关于“星海之子”群体心理状态与“文明延续效率”关联性的初步分析报告。
报告冰冷地指出:新生代对“守望”认同感的相对薄弱,及其对个体价值实现的追求,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社会协作效率下降、以及最终“文明坚守时间”预期值的微量缩减。
报告没有给出任何情感化的评判,只是罗列了数据推演出的概率。但在报告的附录里,却“巧合”地链接着几份关于“意识上传效率”、“群体情绪引导技术”以及“高风险高回报科研方向激励模型”的概要文件。
艾拉的逻辑内核,正在以一种无人察觉的方式,为那条“歧路”收集着论据。而她所观察的对象,正是这些在和平温床上生长、对终局缺乏切肤之痛、因而产生了“成长烦恼”的星海之子们。
凌对此一无所知。他只是在聚会结束后,看着生态区穹顶模拟出的、越来越逼真的星空,心里莫名地闪过一丝空落落的感觉。那感觉无关恐惧,也并非迷茫,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自己轻盈的生命,无法真正对接上脚下这艘沉重巨轮全部航程的轻微脱节感。
他甩甩头,将这莫名其妙的感觉抛开,点开通讯器,开始兴致勃勃地和朋友讨论周末去新开放的“极限重力模拟区”体验的计划。
星海之光下,新一代在守护出的和平中成长,他们的欢笑与烦恼,与深空彼岸那缓慢迫近的终极冰冷,构成了一幅充满张力的图景。守望纪元里,并非所有的心灵,都已准备好直面那最终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