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为皇太后,那么新帝的皇后和娴妃自然是要来拜见她的,景仁宫娘娘殁了,甄嬛说娴妃理应去景仁宫致礼。
却被娴妃一口否决,说自己只知寿康宫,不知景仁宫,景仁宫皇后虽是她的表姑母,但更是大清的罪人,她应当公私分明。
新帝登基后便来寿康宫试探甄嬛,以郑伯克段于鄢,见郑国之祸皆因姜氏宠爱幼子,苛待长子而起。
亲子尚且如此,若是养子又待如何?
甄嬛明白他的意思,便接着这个话题说让弘檐入嗣果亲王一脉。
“他在时弘檐不能叫一声阿玛,死后总的有儿子陪在身边。”】
宜妃:“果然是一脉相承的乌拉那拉氏,都是一样的冷酷无情。”
先前宜修多番为青樱打算,让她能够嫁给三阿哥,成为下一任皇后,好延续乌拉那拉家的荣光。
她不领情也就算了,如今为了跟甄嬛卖好更是扬言自己只知寿康宫,不知景仁宫,这墙头草的招数算是被她给玩明白了。
荣妃:“她如今明哲保身才是对的。”
景仁宫娘娘已经没了,她跟甄嬛又是死对头,难保甄嬛不会因为她的缘故故意为难青樱。
宜修的暴毙何尝不是给青樱铺路,只有宜修死了,上一届的恩怨才是真的了解了。
惠妃:“对啊,如今甄嬛势大,乌拉那拉氏只能暂避锋芒才能保全自己。”
本来甄嬛就讨厌乌拉那拉氏,若是青樱还整天蹦跶在她面前,这不是找死嘛。
胤祉:“果然雍正的孩子跟他一个样,都是那么的敏感多疑。”
刚登基就跑来试探甄嬛对于弘檐的心思,这不明晃晃告诉甄嬛自己在忌惮弘檐曾经被议储的身份嘛。
胤祺:“他能不担心嘛,他如今的皇位都是甄嬛帮他搞到手的,若是甄嬛反悔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皇帝又不是不可能。”
弘历的皇位,全靠甄嬛为他打下的,若没有甄嬛在雍正面前替他说好话,依照雍正对弘历出身的厌恶,他可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让这个孩子继承皇位。
胤佑:“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就是手段稚嫩了些。”
弘历是有些帝王之才,但他经历的事情太少了,又没有接受过雍正的教导,对于如何做皇帝还处于摸索阶段。
此时他最应该的就是和甄嬛处好关系,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到有足够力量时才有资格翻身农家把歌唱。
就甄嬛那手段,稍微出手给他使点绊子,他就跟得了烫手山芋那般自顾不暇了。
胤祥:“让弘檐入嗣果亲王一脉,归根到底还不是让他认祖归宗了。”
就像甄嬛说的那样,生前叫不了他一声阿玛,死后到底是如愿了。
胤禵:“那这新帝不知不觉间倒是替甄嬛办了件好事。”也不知道他知道的话会不会被气死。
估计新帝到死可能都想象不到他一直忌惮的弟弟弘檐会是果亲王的儿子,不然的话可能他也会说上那么一句:
“皇阿玛他是天子啊。”
【故事的最后甄嬛回首自己在紫禁城前半生,初入宫时,原只想做个寻常人家的贤妻良母。
可当杏花簌簌落在肩头,那句“逆风如解意”出口的刹那,命运便将她卷入这吃人不吐骨的紫禁城。
雍正抬她位份时眼中的惊艳,椒房殿里彻夜不息的红烛,还有胧月出生时他颤抖的双手,那些情意曾让她以为觅得良人。
直到纯元故衣事件,她才惊觉自己不过是替身,满心期许化作利刃,剜得鲜血淋漓。
果郡王雪中送炭的温柔,凌云峰上的山盟海誓,让她以为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他葬身黄河的噩耗传来时,她抱着他留下的香囊彻夜未眠,泪水浸透锦帕,那一刻她才终于懂得,心软是病,情深致命。
再度回宫,她褪去了天真,将自己裹进权谋的茧。安陵容喉头那一抹红,皇后被禁景仁宫时的癫狂,每一步算计都沾满鲜血。
可她别无选择,为了胧月,为了允礼,更为了那些被害死的冤魂。
当雍正咽下最后一口气,她望着他枯槁的面容,没有快意,只有满心疲惫——原来至高无上的帝王,也不过是困在权力牢笼里的可怜人。
如今胧月已能独当一面,允礼的孩子平安长大,她却时常想起那年倚梅园中,单纯祈愿“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少女。
岁月将真心碾碎,又重塑成这尊端坐太后宝座的躯壳。窗外的梧桐沙沙作响,恍惚间似乎又听见允礼的笛声,可再回头,只剩满院斜阳。
大结局…】
胤禟伸了个懒腰慢悠悠说道:“终于完结了,看到最后还有种怅若惘然的感觉。”
胤祺:“是啊,甄嬛短短的前半生初看不觉得有什么,后面回看才发现居然这么精彩且惊心动魄。”
那种感觉就好像此刻死了也不会再有遗憾那样,因为人生中所要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她早已体会过了。
胤禵不愤,“我们当中哪个人的经历不比她精彩。”
他们作为皇子,不像后宫嫔妃那样永远只能待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清,这不比甄嬛要有意义的多。
初步踏入朝堂的胤祥很是热血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向他的皇阿玛证明他的实力,向他的四哥证明他是可以帮到他的。
“对啊,我们熟读圣贤书多年,为的就是能够像大哥太子那样为朝廷效力。”
胤祉看的很开,“总归结局是好的,爱新觉罗的江山又回到了爱新觉罗自己人的手里。”
虽然那个六阿哥也是皇室血脉,但他是甄嬛亲生的,甄嬛这样的人生下的孩子又会是什么好东西。
而且这要是给他们搞出一个皇太后垂帘听政出来,那他们不得呕死,大清再开放也不会允许女人干涉朝政的。
太皇太后是例外,但她也已经吃到教训了,她的儿子与她此生死生不复相见,恨她恨了一辈子。
至于那个雍正的死活就不关他们的事了,要他们这些手下败将去关心胜利者的死活,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他们还没这么泛滥的同情心。
全场唯一不开心的或许就是胤禛了,身为盗版的自己被嫔妃害死了,又被戴了绿帽,心情能好才怪。
而且就算知道那个天幕里的世界最后是他登上了皇位,但胤禛并不会沾沾自喜,他只会更加谨慎,以更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
从前是身为太子的二哥是众人的靶子,众人唯有打倒他才能离皇位更进一步。
但如今天幕的揭示让众人将目光转移到了胤禛身上,天幕的出现对胤禛有利有弊。
利的是他会成为众皇子中唯二被康熙重点关注的人,甚至有可能会提早被康熙列入继承人候选中。
弊的是天幕中雍正的表现实在是让人难以启齿,胤禛想要扭转众人对他的刻板印象,还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和时间。
但没关系,康熙的儿子最擅长的就是在高压情况下超常发挥,胤禛也不例外。
能够和太子和诸位兄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靠自己的实力争夺皇位,九龙夺嫡的博弈,数百年都不见得会有一次,又怎么不算是一种幸事呢。
胤礽站在高位俯视着底下众位兄弟们眼中的野心和对皇位的渴望,身为储君的他并不惧怕这些目光。
他是太子,他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有人想跟他抢太子这个位置的话,放马过来就是了。
他会用实力告诉他们,他凭什么能够稳坐储君之位三十余年。
胤礽靠的从来都不是康熙的宠爱,他的才华和班底足以支撑起他的底气。
所以即便是康熙忌惮他,他惶恐于皇阿玛对他的冷漠,但从来都不在意底下兄弟们的蠢蠢欲动,胤礽自信自己可以压得住他们。
这来源于胤礽数十年的储君教导,他会顾忌,会惶恐,会难过,但不会软弱,不会畏怯。
他会在这条争夺皇位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直到玉石俱焚,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