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倩回到龚府,李嬷嬷迎了上来,看到她神色略显疲惫,关切地问道:“姑娘,朝堂上可是发生了何事?”龚倩将朝堂上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李嬷嬷皱起眉头:“这些人怕是不会轻易罢休。”龚倩握紧拳头:“嬷嬷放心,我既已踏出这一步,便不会退缩。我倒要看看,他们能使出什么手段。”
第二日,天色未明,龚倩便起身梳妆。铜镜中,她面色略显苍白,却目光坚定。龚倩身着一袭淡蓝色的朝服,领口袖口绣着精致的云纹,头戴小巧的珠翠发饰,显得端庄而大气。
踏入朝堂,龚倩便感受到一股异样的氛围。往日里或亲切或疏离的官员们,今日看向她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与敌意。那一道道目光,犹如实质般落在她身上,让她仿佛置身于无形的牢笼之中。
早朝开始,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龚倩刚站定,便有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出列,此人正是礼部侍郎张大人。他身形微胖,脸上堆满了世故的笑容,然而那笑容却未达眼底,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
“陛下,臣有本奏。”张大人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讲。”皇帝微微点头。
张大人转过身,看向龚倩,说道:“陛下,龚姑娘日前所提改革建议,虽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祖宗之法不可擅改啊。我大楚立国以来,一直遵循祖宗定下的规矩,方能长治久安。如今贸然改革,恐会动摇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龚倩心中一凛,她料到会有人以祖宗之法来反对,但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竟是礼部侍郎。她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反驳,却见又有几位官员纷纷出列,附和张大人的说法。
“是啊,陛下,改革之事,关乎重大,不可草率行事。”
“祖宗留下的规矩,岂是能随意更改的,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反对之声此起彼伏。龚倩环顾四周,只见那些保守势力的官员们,一个个义正言辞,仿佛他们才是真正为了大楚江山着想。
龚倩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各位大人。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时代在变,如今大楚面临诸多问题,若不改革,如何能长治久安?增设殿试,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官员,为陛下分忧;设立监察御史,可整顿官场风气,杜绝贪污腐败;广开言路,能让陛下听到民间疾苦,更好地治理国家。这些改革措施,皆是为了大楚的未来,并非臣随意妄为。”
张大人冷笑一声:“龚姑娘,你说得轻巧。改革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你一个女子,又懂什么治国理政?”
龚倩心中怒火中烧,但她强压着情绪,说道:“张大人,女子又如何?难道女子就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况且,臣所提建议,皆是深思熟虑,并非无的放矢。如今朝堂之上,官员选拔存在诸多弊端,结党营私之风盛行,若不改革,大楚的未来堪忧啊。”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他心中明白,龚倩的改革建议确有其合理性,但保守势力的反对也不容忽视。改革若操之过急,恐怕会引发朝堂混乱,但若不改革,大楚的隐患也难以消除。
“陛下,龚姑娘此举,分明是想扰乱朝堂,还望陛下明察。”又一位官员站出来,大声说道。
龚倩据理力争:“各位大人,若一味守旧,不思进取,大楚如何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天下立足?难道各位大人就忍心看着大楚逐渐衰败下去吗?”
然而,保守势力的官员们依旧不为所动。他们或是固执地认为祖宗之法不可改,或是担心改革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纷纷言辞激烈地反对龚倩的改革建议。
双方僵持不下,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让人喘不过气来。龚倩看着那些顽固的保守势力官员,心中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她都不会放弃改革的决心。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朝堂之上,将众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这场激烈的争论,最终在皇帝的一声“退朝”中暂时落下帷幕。
龚倩走出朝堂,心中满是沉重。她知道,保守势力的反对比她想象中还要强大,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但她也清楚,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必须想办法打破僵局,推进改革,实现自己整顿朝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