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谐振初试与失败的警钟
携带着从藏经阁第五层获得的宝贵“数据”与那面破镜带来的宏大视野,钟清羽回到了卧龙峰。他没有急于向王磐等人宣讲高深理论,而是将自己关在院内,开始了废寝忘食的推演与计算。
暗金色玉简中那位前辈的失败轨迹,如同最清晰的警示路标,让他避开了许多思维陷阱。他将自身灵根属性、周遭环境灵气的基础频率、经脉的承载极限、乃至日月星辰引力对灵气的微扰……所有能想到的变量,都尝试纳入一个庞大的数学模型中进行模拟。
数日不眠不休,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愈发亢奋。一个基于“开放系统谐振理论”的筑基构想在脑海中逐渐清晰成型。他不再追求铸造一个固化的“道基”,而是要建立一个能与天地能量高效共鸣、动态平衡的“谐振腔”!
理论似乎趋于完善,成功的渴望如同火焰般灼烧着他。他决定进行第一次实践。
月明星稀,夜阑人静。钟清羽在院中清出一片空地,周围布置了上百枚上品灵石,构成一个简易的聚灵与屏蔽干扰的复合阵势。他盘膝坐于中央,心神沉入丹田。
“根据模型,最佳初始谐振频率,设定为……”他默念着推演结果,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被聚拢而来的精纯灵气,以一种奇特的、仿佛蕴含某种数学韵律的波动方式,缓缓汇入丹田。
起初,一切顺利得超乎想象!灵气涌入的速度和效率,远超传统功法数倍!在他的精准引导下,这些灵气并未粗暴地压缩,而是如同被无形之手梳理,开始围绕着某个无形的“奇点”,以特定的频率和谐振模式震荡、排列,一个隐约的、散发着微光的能量结构雏形正在形成!
钟清羽心中闪过一丝欣喜。理论是正确的!
然而,就在这能量结构即将趋于稳定的关键时刻——
“呜——!”
一阵不知从何处山涧吹来的夜风,强度稍稍超出了他模型预设的阈值,带来了极其细微却频率杂乱的气流扰动。这扰动透过并不完美的屏蔽阵势,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那脆弱的谐振平衡!
“糟了!”钟清羽心头一紧,试图立刻调整频率进行补偿。
但动态系统的反馈远超他神识的瞬时调整速度。那原本有序的能量结构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谐振瞬间失锁,结构内部应力失衡,原本温顺的灵力瞬间变得狂暴!
“噗!”
钟清羽身躯剧震,一口逆血涌上喉咙,又被他强行咽下。丹田内如同被狠狠搅动,传来撕裂般的痛楚,那刚刚成型的能量结构雏形彻底溃散,化作混乱的灵气乱流,冲击着他的经脉。
第一次尝试,失败!
第一次的失败并未让钟清羽气馁,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的斗志。科学实验哪有一次成功的?他冷静地分析着失败原因。
“外部环境干扰变量过多,且存在不可预测的随机波动。现有的屏蔽阵势无法完全滤除所有噪声。”他得出了第一个结论,“需要一个背景灵场更稳定、能量更纯粹的环境。”
这让他对“小灵源境”更加向往。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优化方案。
他改进了模型,加入了更复杂的自适应反馈算法,试图让“谐振腔”能够应对小幅度的环境频率变化。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灵石和丹药,强化自身的经脉与丹田,提升这个“生命容器”的强度与稳定性。
数日后,自觉准备更充分的钟清羽,选择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他更加小心。神识高度集中,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实时监控着自身与外界的一切细微变化,并不断微调着谐振参数。
过程似乎比第一次顺利一些。能量结构再次缓慢构建,并且似乎具备了一定的“弹性”,在微风拂过时,结构只是微微荡漾,并未立刻崩溃。
钟清羽心中稍定,持续注入灵力,试图将这结构彻底稳固下来。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随着能量等级的提升,维持这种高精度、高动态的谐振,对他神识的消耗是巨大的!同时,高速流转、不断微调的精纯灵力,对他经脉的压力也远超平常修炼!
半个时辰后,他感到神识开始刺痛,经脉也传来了不堪重负的灼痛感。那看似具有“弹性”的能量结构,因为维持其稳定的“能量流”和“控制力”开始衰减,再次变得不稳定起来。
“容器达到极限了……”钟清羽意识到问题所在。他的身体硬件,还无法长时间支撑这种超越传统的、极度依赖控制力的筑基方式!
他当机立断,试图缓缓散去能量,终止进程。
但能量的惯性远超他的想象。散功的过程同样引发了局部的小规模紊乱,虽然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但依旧让他气血翻腾,经脉受了一些暗伤。
第二次尝试,再次失败!这次失败,让他认识到了“容器”瓶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