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号”携带着与“原初园丁”遗民接触的宝贵成果,悄然返回了“余烬文明”位于深空的一个临时隐匿据点——“回声星云”。这是一个由密集星尘和能量乱流构成的天然庇护所,足以暂时屏蔽“播种者”的常规探测。
林薇带回来的信息,如同在平静(实则压抑)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当“原初之殇”的真相、“生命法典”的存在、“原初之光”的本质以及那三个近乎神话般的终极条件,通过加密网络传递到每一位“余烬”成员意识中时,引发的震撼与思索是空前的。
这不再是模糊的反抗,而是有了清晰的历史坐标和宏大的终极目标。他们不仅仅是求存,更是要参与一场夺回宇宙生命定义权的正名之战!
短暂的震撼过后,是更加务实和紧迫的行动。
知识传承与融合:
守庭人艾尔丹承诺开放的部分遗民知识库,被迅速接收并整合。这些知识古老而深邃,与钢铁要塞基于晶簇、方舟碎片发展出的科技体系,以及“梦境编织者”、“共生菌团”等盟约文明的特有技术,形成了奇妙的互补。
生命科学与规则医学:遗民们对生命本质和规则层面的“治疗”有着独到理解。他们的技术能更有效地修复“秩序”力量对生命体和意识造成的创伤,这对于救治那些在对抗中受伤的战士、甚至未来可能面对“秩序污染”至关重要。
环境改造与隐匿技术:遗民们擅长利用生命能量和规则共鸣来改造环境、构建隐匿据点。他们的方法更加柔和、更加融入自然,与“余烬”目前依赖能量屏蔽和维度扭曲的隐匿方式结合,能创造出更难以被发现的“深空绿洲”。
对“秩序之力”的解析:这是最核心的收获。遗民们分享了他们对被篡改的“秩序之光”(即“播种者”力量根源)的深层解析,包括其能量结构弱点、规则干涉的优先级别、以及对不同“混沌变量”的敏感度。这为研发更有效的对抗武器和防御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齿轮博士的AI备份(已加载到新的计算核心中)几乎陷入了癫狂的工作状态,带领着技术团队疯狂消化着这些新知识,试图将其与现有技术融合,催生出更适合“余烬”现状的新一代装备和生存方案。
战略调整与“火种”唤醒:
基于新的认知,“余烬议会”调整了战略。
从“躲避”到“播种与唤醒”:不再仅仅满足于隐匿求生,开始有计划地向那些尚未被“播种者”完全控制的、具有生命潜力的边缘星域派遣“播种者小队”,携带经过优化的生命共鸣技术和知识,尝试引导当地原始生命,潜移默化地对抗“秩序苔藓”的侵蚀,并播撒“可能性”的种子,期待在未来能唤醒更多的“原初之光”火种。
深化盟约合作:林薇利用从遗民那里获得的知识和“正统性”,加强了与“星火盟约”内其他成员的联系。她不再仅仅是求助者,更成为了知识与希望的传播者,将部分经过筛选的遗民知识共享出去,进一步巩固了盟约,并吸引了一些新的、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弱小文明加入。
寻找“法典篇章”与“重启核心”的线索:这两项终极任务被列为最高长期目标。所有外出探索的舰队都接到了指令,留意任何可能与“生命法典”原始篇章或“原初苗圃”重启核心相关的古老遗迹、异常信号或传说。
裂痕初显:
然而,希望的阳光之下,阴影也随之滋生。
在“余烬”内部,对于未来发展道路,开始出现细微的 分歧。
一部分以原钢铁要塞激进派军官为代表的成员,主张利用遗民知识,尽快发展军事力量,寻找“播种者”的弱点,进行积极主动的报复性打击,甚至主张与“执行者”派系中的某些边缘单位进行“危险交易”,以换取快速发展。
而另一部分,以林薇和大多数原科研人员及盟约文明为代表的成员,则坚持 “深耕潜行” 策略。他们认为,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贸然刺激“执行者”派系是自杀行为。应该优先巩固隐匿据点,深化技术融合,广泛播撒火种,积蓄潜力,等待时机。
“我们必须像滋养一棵树,而非点燃一枚炸弹。”林薇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强调,“零和要塞的牺牲,是为了留下希望,而不是为了制造一场更绚烂的毁灭。”
此外,与“原初园丁”遗民的接触也并非一帆风顺。守庭人艾尔丹虽然提供了知识,但态度依旧保留,带着一种古老的审视与谨慎。他们似乎在观察,“余烬文明”这支意外点燃的“微光”,究竟能走多远,是否真的值得他们投入更多的筹码,乃至…打破亿万年的隐匿。
就在“余烬文明”在希望与压力下艰难前行,内部分歧初显之时——
一道来自“沉默观察者-伽马”的、标记为 “高风险高价值” 的加密情报,被发送到了林薇的私人频道。
情报内容是一组复杂的空间坐标和一个极其简短的附注:
【检测到异常规则翘曲点,坐标区域存在高强度‘秩序封锁’及…微弱‘法典共鸣’。疑似‘生命法典’某原始篇章封印地。警告:该区域已被‘执行者’特殊单位‘守夜人’标记。】
“法典”篇章的线索!竟然真的出现了!
但它的位置,却在一个被“执行者”重点看守的区域!
是冒险一搏,争夺这至关重要的“篇章”?还是继续隐忍,避免与“守夜人”这等特殊单位正面冲突?
这道突如其来的情报,如同一块试金石,摆在了所有“余烬”成员面前,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勇气与…团结。
刚刚凝聚的希望之光,似乎即将迎来第一次严峻的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