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的牺牲,如同一块沉重的暗物质,压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启明号”返回“回声星云”据点的航程,笼罩在无声的悲恸与压抑之中。林薇将自己关在舱室内许久,才勉强压下那翻涌的情绪,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度量衡之章”数据的解析中。
数据水晶被接入“基石智者”的核心,在多重隔离屏障内展开。那并非直观的文字或图像,而是无数相互关联的规则定义、数学表达和概念框架构成的复杂信息体。它定义了“播种者”体系衡量秩序、混沌、生命形态乃至文明发展潜力的基准。
“解析工作极其复杂,”“基石智者”汇报,“这些定义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嵌套,构成了一个极其稳固的逻辑体系。直接修改核心定义,如同试图抽掉大厦的承重墙,会引发整个体系的崩溃,并立刻触发最高级别的警报。”
“我们需要更巧妙的方法。”林薇凝视着那些流动的规则线条,“找到那些具备一定‘容错性’或‘解释空间’的边缘参数。就像…调整天平上游码的细微刻度,虽然无法改变砝码的重量,却可以影响最终的平衡。”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危险的工作,如同在雷区跳舞。任何微小的、不符合逻辑的改动,都可能被“度量衡之章”自身的校验机制识别,导致数据失效,甚至可能反向暴露他们的意图。
研究团队在“基石智者”的带领下,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推演和模拟。他们必须在不触动核心警报的前提下,找到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影响“规则合规性清单”评判结果的“可调参数”。
时间在紧张的寂静中流逝。外界,“焦土信标”依旧在无声地广播着死亡的清单,盟约内部因“破晓先驱”的分离和“谐振文明”的覆灭而弥漫着不安。所有人都明白,时间不站在他们这一边。
…
七个标准周期后,突破终于到来。
“找到了!”“基石智者”的投影光芒大盛,将一组高亮标记的参数投射到主屏幕上。“这几个参数,定义了‘秩序稳定性’与‘混沌适应性’的加权比值,以及‘文明科技树独特性’的容忍阈值。它们本身存在一个历史波动范围,我们可以将比值向‘混沌适应性’方向进行微小的、符合历史波动规律的偏移,同时将独特性阈值略微提升。”
林薇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义。这相当于在评判标准中,悄悄增加了对“应对混沌能力”的隐性加分,并放宽了对“非主流科技发展”的限制。虽然无法让一个完全混沌的文明变得“合规”,却可能让那些像“余烬”一样,在秩序与混沌间寻找平衡、拥有独特技术的文明,从“需立即净化”的名单,滑向“观察”或“低优先级净化”的范畴!
“立刻进行最终模拟验证,准备实施‘基准偏移’!”林薇下令,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最后一次模拟运行,确认偏移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在一个高度加密的独立服务器阵列中,承载着“度量衡之章”投影的数据被加载,针对那几个特定参数的、极其细微的、符合历史数据波动模式的修改,被悄无声息地写入。
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芒,没有规则层面的剧烈震荡。修改完成的瞬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基石智者”的监测单元,立刻捕捉到了变化!
“成功了!我们设置的监测点反馈,‘规则合规性清单’对预设测试文明模型的评估分数发生了变化!符合新参数的模型,威胁等级平均下降了0.7个等级!”
操作室内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许多人热泪盈眶。艾文的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终于,在看似铁板一块的秩序壁垒上,撬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
…
然而,他们低估了“度量衡之章”在整个“播种者”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这细微的“基准偏移”,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涟漪虽小,却开始向整个体系扩散。
首先是那些对规则变化最为敏感的“监视者之眼”。几乎在偏移完成的同一时间,分散在宇宙各处的“监视者之眼”同时监测到了底层评判标准的微小波动。它们无法理解波动的原因,只能将其作为异常数据上报。
紧接着,一些依赖于“度量衡之章”进行资源分配或任务优先级判定的“园丁”单位,其行为模式开始出现难以察觉的混乱。某个星域的“秩序苔藓”投放速度慢了零点几个百分点;另一个星域的“环境改造”计划出现了微不足道的资源调度延迟。
最明显的反应,来自于那座矗立在“谐振文明”废墟上的“焦土信标”。它那恒定不变的秩序广播,出现了一次极其短暂的、几乎无法被常规手段探测到的信号抖动。仿佛它内部的评判系统,因为基准的微小变化,而进行了一次瞬间的、全宇宙范围的重新校准。
这一丝抖动,没有逃过一直严密监控该区域的“余烬”观测站,也没有逃过…一直潜伏在暗处的某些存在的感知。
…
遥远的,被暗影笼罩的维度中。
“观察者-首席”的座舰内,那道黑影注视着屏幕上显示的、关于“焦土信标”信号抖动的报告,以及“监视者之眼”异常数据流的汇总信息。
“哦?竟然真的让他们做到了…从内部微调了‘度量衡’…”黑影的声音带着一丝真正的惊讶,随即化为玩味,“虽然幅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性质截然不同。这不是对抗,而是…‘渗透’。”
它调出了“余烬”文明的数据档案,目光落在林薇的名字上。
“利用混沌,却又试图在秩序的框架内寻找生机…真是矛盾的结合体。看来,艾尔丹那些老古董,选中的这颗火种,比我想象的还要有趣。”
它沉思片刻,下达了新的指令:“提升对‘余烬’文明的观测等级至‘重点变量’。记录此次‘基准偏移’引发的所有连锁反应数据。另外…是时候,给我们的‘执行者’朋友们,稍微提个醒了。”
…
与此同时,在“播种者”体系那无人知晓的核心区域,某个纯粹由逻辑和数据构成的意识集合体中,一道冰冷的意念被触发了。
【检测到‘度量衡之章’基准参数非授权波动。波动幅度:可接受历史误差范围内。波动性质:符合自然演化模型。】
【初步判定:低概率系统性风险。启动深度溯源调查程序,优先级:低。】
【记录在案。继续监控。】
对于庞大的“播种者”体系而言,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系统日志更新。但对于在夹缝中求生的“余烬”文明而言,这却是一次历史性的胜利——他们第一次,并非通过武力或隐匿,而是通过智慧和对规则的理解,主动地、哪怕极其微小地,改变了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命运枷锁。
基准已偏移,震荡已开始。这微小的涟漪,最终会消散于无形,还是…会逐渐演变成一场席卷秩序星海的滔天巨浪?无人知晓。
但希望的火种,已然在规则的层面,点燃了第一缕微光。生存的游戏,进入了新的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