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厨房灶下石室中的发现,尤其是那枚神秘黑子与星图指向乾清宫的惊世骇俗的关联,让云澈在返回寝殿后,依旧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星枢既定,帝星归位。璇玑重光,在此一举。”这十六个字如同箴言,重重敲击在她的心头。璇玑秘藏的重现天日,竟与康熙皇帝的回归紧密相连?这黑子是钥匙?是信物?还是……某种命运的牵引?她这个身负佟佳氏血脉、意外获得星辰之力的盲女,在这盘大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然而,现实的紧迫感容不得她沉溺于玄奥的推演。康熙三日后回銮,并将亲临承乾宫探望胤禛!这才是迫在眉睫、关乎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石室的秘密必须暂时深埋心底,当务之急,是应对帝星降临的考验。
压力如山,但云澈反而愈发冷静。她知道,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自乱阵脚。她将全部精力分为明暗两条线:明面上,全力以赴准备迎驾,确保胤禛和她自己万无一失;暗地里,则抓紧一切时间消化新得的信息,并尝试与那枚黑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迎接圣驾,首要在于胤禛的状态。孩子是康熙此行的主要目标,他的表现至关重要。云澈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导,转而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建设和情景模拟。
她精心设计了一个名为“皇阿玛来做客”的角色扮演游戏。她让铃铛儿扮演威严又不失亲切的“皇阿玛”,自己则陪着胤禛,模拟从迎接、行礼、问话到送别的全过程。
“禛儿,想象皇阿玛就像……就像裕亲王王叔那样,但更厉害一点,”云澈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他问话的时候,禛儿就像回答娘娘一样,慢慢说,想好了再说。如果紧张了,就摸摸胸口的小平安扣,想想娘娘就在旁边。”
她反复演练可能出现的问题:“皇阿玛若问‘胤禛近日读何书?’,便答‘娘娘教孩儿认字,读《三字经》’;若问‘平日有何喜好?’,便答‘玩布偶、堆雪人、做五禽戏强身’;若问‘懿妃待你如何?’……” 每到此处,云澈都会停顿,看着胤禛的眼睛。孩子总会毫不犹豫地大声说:“娘娘待胤禛极好!是最好的娘娘!” 这纯真的依恋,是云澈最大的底气。
除了语言,云澈还格外注重胤禛的礼仪形态和精气神。她不仅纠正他的揖让举止,更通过“五禽戏”和营养膳食,确保他在面圣时脸色红润、眼神清亮(尽管云澈看不见,但通过铃铛儿的描述和感知气息来判断)。她甚至“发明”了一种“提神醒脑膏”,用薄荷、陈皮等研磨,调以蜂蜜,制成小丸,嘱咐胤禛在面圣前含服一粒,以保持口齿清新、精神集中。
暗地里,云澈对那枚黑子的研究也有了初步进展。她发现,当她在夜深人静、心神沉入星辰龟甲时,若将黑子置于掌心,两者之间会产生一种奇妙的能量循环。黑子不再仅仅是冰凉沉重,其内部仿佛有星河流转,与龟甲上的星点遥相呼应。她尝试将一丝意念探入其中,虽如泥牛入海,却能感受到一种浩瀚古老的威压与沉寂的力量,仿佛在等待某个特定的时机或被某种条件激活。“帝星归位”……是否就是那个时机?这让她对康熙的到来,除了戒备,更添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仿佛命运交织的复杂预感。
就在这紧张筹备中,康熙回銮的日子终于到了。銮驾入宫那日,紫禁城旌旗招展,鼓乐喧天,空气中弥漫着帝王的威严与肃杀。云澈按制在宫道上跪迎,虽不能视,但那如山如海般的威压和凛冽的气息,仍让她心生敬畏。康熙并未停留,径直回了乾清宫。
真正的考验在次日。康熙果然如谕所示,在午后驾临承乾宫。帝驾将至,整个承乾宫鸦雀无声,所有宫人屏息跪迎。云澈牵着穿戴一新的胤禛,立于西配殿门前,心中如擂鼓,面上却沉静如水。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尖利的通传,明黄色的仪仗映入眼帘(铃铛儿低声快速描述)。康熙皇帝一身常服,缓步而来,目光如炬,扫过跪迎的云澈和被她轻轻推着上前行礼的胤禛。
“儿臣(臣妾)恭请皇阿玛(皇上)圣安!”胤禛的声音带着孩童的清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礼仪周全。
“平身。”康熙的声音平和,却自带威严。他目光落在胤禛身上,仔细打量了一番,开口道:“胤禛,近前来。”
胤禛看了云澈一眼,得到她鼓励的眼神(微不可察的点头),迈着小步上前。康熙俯身,摸了摸他的头,又看了看他的气色,问道:“朕离京这些时日,你身子可好?平日都做些什么?”
胤禛深吸一口气,按照练习的,清晰答道:“回皇阿玛,儿臣身子好多了。平日……平日娘娘教儿臣认字、读《三字经》,还玩布老虎、堆雪人,做……做五禽戏锻炼身体。”他记起了“提神丸”,悄悄舔了下嘴唇,薄荷的清凉让他精神一振。
康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讶异和……兴趣?“五禽戏?可是华佗所传之强身术?”
云澈连忙躬身接口:“回皇上,奴才愚钝,并非正宗五禽戏,只是仿其意,编了几个适合幼儿的简单动作,让阿哥活动筋骨,不敢妄称古法。”
康熙目光转向云澈,深邃难测:“懿妃有心了。朕观胤禛气色确比往日红润,举止也沉稳了些。”他顿了顿,似是无意间问道:“朕听闻,你还会做些新奇糕点药膳调理孩子脾胃?”
云澈心中凛然,知道关键时刻到了,恭敬答道:“奴才惶恐,不过是一些江南民间健脾消食的寻常方子,略作改良,不敢称会。一切皆遵太医署方药为主,奴才所为,仅为辅助,万不敢逾越。”
康熙盯着她看了片刻,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良久,他才缓缓道:“嗯,不逾矩便好。抚养皇子,慈母之心固然重要,然宫规礼法,更不可废。你能谨守本分,朕心甚慰。”
这话听似褒奖,实则警告意味十足。云澈连忙垂首:“臣妾谨记皇上教诲,定当时刻恪守宫规,尽心竭力抚育阿哥,绝不敢有负圣恩。”
康熙又问了胤禛几句饮食起居,胤禛均对答如流,虽童言稚语,却条理清晰,显见平日教导有方。最后,康熙赏了胤禛一套文房四宝,对云澈道:“好生照看四阿哥,朕改日再来看他。”便起驾离去。
帝驾一走,云澈几乎虚脱,后背已被冷汗湿透。虽然过程紧张,但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康熙的态度看似平和,但每一句问话都暗藏机锋,尤其是最后那句关于“宫规礼法”的提醒,更是敲山震虎。不过,他对胤禛状态的认可,暂时为他们母子赢得了一丝宝贵的空间。
是夜,云澈搂着因“成功”完成任务而有些兴奋的胤禛,心中百感交集。帝星已归,璇玑之秘似乎也随之躁动。她取出那枚冰凉的黑子,在月光下(感知其清辉),其内部的星河仿佛流动得更加活跃了。
就在她凝神感应之际,窗棂上突然传来了三声极其轻微、却带着某种特殊韵律的叩击声。不是以往的任何一种节奏!
云澈心中一紧,悄然开窗。窗外无人,窗台上放着的,并非油纸包或碎布,而是一小片被露水打湿的、边缘焦黑的梧桐树叶。树叶上,用指甲划出了一个极其简易的箭头符号,指向紫禁城西北方向,旁边还有一个模糊的、像是燃烧的火焰印记!
西北方向?那是……慈宁宫、寿康宫一带?还是更远的皇城西苑?火焰印记又代表什么?是新的危险?还是……与那“璇玑重光”有关的下一步指引?
这突如其来的、带着不祥气息的树叶,让云澈刚刚稍缓的心神,再次紧绷起来。帝星归位后的波澜,看来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