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百八十七年,春。
江南的春天,总是带着几分温婉的诗意。杏花微雨,杨柳依依,苏州城内的平江路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然而,这份繁华之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苏州知府衙门的后堂,新任知府沈砚正眉头紧锁地看着手中的卷宗。他年方三十,出身书香门第,却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少年时曾拜名师学艺,剑术精湛,加之心思缜密,断案如神,是近年来朝堂上崭露头角的年轻才俊。
“大人,又出事儿了。”捕头李俊匆匆走了进来,神色凝重地说道,“城南的‘悦来客栈’昨晚又发生了命案,死者是一位从京城来的商人,死状和前几起一模一样,都是被人一剑刺穿心脏,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沈砚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又是这样?这已经是三个月内的第五起了。死者的身份核实了吗?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核实了,”李俊说道,“死者名叫王元宝,是京城有名的丝绸商人,这次来苏州是为了采购丝绸。和前几位死者一样,他身上的钱财和货物都没有丢失,凶手似乎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
沈砚站起身,来回踱步:“连续五起命案,手法相同,目标各异,既不为财,也不为仇,这凶手到底是什么来头?”他沉思片刻,说道,“走,带我去现场看看。”
悦来客栈的命案现场位于二楼的一间客房内。王元宝倒在床边,胸口插着一把精致的短剑,鲜血染红了身下的被褥。房间内整洁有序,没有打斗的痕迹,窗户是开着的,显然凶手是从窗户进出的。
沈砚仔细勘察着现场,目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蹲下身,看着那把插在王元宝胸口的短剑。短剑剑身狭长,材质精良,剑柄上刻着一朵小小的梅花。
“李捕头,你见过这种短剑吗?”沈砚问道。
李俊凑过来一看,摇了摇头:“没见过。这短剑看起来不像是寻常之物,倒像是某种门派的信物。”
沈砚点了点头,又检查了一下窗户和窗外的环境。窗外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地面上有几个模糊的脚印,但已经被雨水冲刷得不太清晰了。
“大人,你看这里。”一名衙役指着床底下,说道,“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纸团。”
沈砚走过去,捡起纸团。纸团已经被鲜血浸湿了一部分,展开后,上面写着几个潦草的字:“下月初三,寒山寺。”
“寒山寺?”沈砚皱了皱眉,“这是什么意思?是凶手留下的,还是死者留下的?”
就在这时,客栈老板匆匆跑了进来,说道:“大人,小的想起一件事。昨晚亥时左右,我看到一个身穿黑衣、蒙着面的人从二楼的窗户跳了下来,当时我还以为是小偷,没想到竟然是凶手。”
“你看清楚他的身形了吗?是男是女?”沈砚问道。
“身形很高大,应该是个男人。”客栈老板回忆道,“他动作很快,跳下来后就迅速消失在小巷里了。”
沈砚沉思片刻,说道:“李捕头,你立刻派人调查王元宝在苏州的行踪,看看他和什么人有过接触。另外,派人密切监视寒山寺,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出入。我怀疑,这起命案和‘下月初三’在寒山寺有什么关联。”
“是,大人!”李俊领命,转身离去。
沈砚则继续留在现场,试图找到更多的线索。他注意到,王元宝的手指上有一道新鲜的伤口,似乎是在临死前挣扎时留下的。他仔细检查了伤口,发现伤口里有一点黑色的粉末。
“这是什么?”沈砚用银针蘸了一点黑色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是墨粉?”
他心中一动,立刻让人将王元宝的随身物品拿来。在王元宝的一个锦盒里,他发现了一封没有写完的信,信纸上的墨汁还没有完全干透,显然是王元宝临死前正在写的。信上只写了几句话:“……他们要找的东西不在我这里……寒山寺……梅花……”
“他们?他们是谁?”沈砚喃喃自语,“梅花?难道和那把短剑上的梅花有关?”
就在这时,他的随从匆匆走了进来,说道:“大人,外面有一位自称‘苏墨’的公子求见,说有关于命案的线索要向您禀报。”
“苏墨?”沈砚愣了一下,“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着青色长衫的年轻公子走了进来。他面容俊朗,气质儒雅,腰间佩着一把长剑,看起来像是一位游学的书生。
“在下苏墨,见过沈大人。”苏墨躬身行礼。
“苏公子不必多礼,请坐。”沈砚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不知公子有什么线索要向我禀报?”
苏墨坐下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大人,我怀疑这几起命案都和一个叫做‘梅花门’的江湖门派有关。”
“梅花门?”沈砚心中一动,“我从未听说过这个门派。不知公子能否详细说说?”
“梅花门是一个隐藏在江南的秘密门派,”苏墨说道,“他们行事诡秘,手段残忍,据说门内弟子都以梅花为标志。我曾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得知这个门派的存在,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件叫做‘梅花秘录’的宝物,据说这件宝物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梅花秘录?”沈砚皱了皱眉,“难道王元宝的死和这件宝物有关?”
“很有可能,”苏墨点了点头,“我听说王元宝的祖上曾是一位大官,或许他知道梅花秘录的下落。梅花门为了逼问出梅花秘录的下落,才杀了他。至于那封信上的‘寒山寺’,恐怕是梅花门故意留下的,想要引蛇出洞,找到真正知道梅花秘录下落的人。”
沈砚沉思片刻,说道:“苏公子的分析很有道理。只是,我们对梅花门一无所知,如何才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大人放心,”苏墨微微一笑,“我对梅花门的行事风格略有了解。他们虽然隐秘,但门下弟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身上会带着一种特殊的香料,叫做‘梅花香’。另外,下月初三在寒山寺,他们很可能会有一次重要的聚会,我们可以趁机混入其中,一探究竟。”
沈砚点了点头:“好,就依苏公子之计。只是,寒山寺人多眼杂,我们如何才能混入梅花门的聚会?”
“这一点大人不必担心,”苏墨说道,“我有一个朋友,曾是梅花门的弟子,后来因为看不惯门派的所作所为而叛逃。他愿意帮助我们混入聚会。”
“太好了!”沈砚心中大喜,“那就有劳苏公子了。”
接下来的几天,沈砚和苏墨一起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们让李俊带领捕快们暗中监视寒山寺,同时苏墨则联系他的朋友,准备混入梅花门的聚会。
转眼就到了下月初三。寒山寺内香烟缭绕,香客众多。沈砚和苏墨乔装成香客,混入了寺内。按照计划,苏墨的朋友会在寺内的“钟楼”附近与他们会面。
然而,当他们来到钟楼附近时,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
“不对劲,”苏墨脸色一变,“我的朋友不可能不来。难道出什么事了?”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从旁边的树林里传来。一群身着黑衣、蒙着面的人走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他手中拿着一把和王元宝胸口插着的一模一样的短剑。
“沈大人,苏公子,我们等候你们很久了。”为首的男子冷笑道。
沈砚和苏墨对视一眼,知道他们中了埋伏。
“你们就是梅花门的人?”沈砚沉声道。
“不错,”为首的男子说道,“我就是梅花门门主‘梅君’。既然你们这么想知道梅花秘录的下落,那我就成全你们,让你们死个明白。”
他挥了挥手,身后的黑衣人立刻冲了上来。
“小心!”沈砚大喝一声,拔出腰间的佩剑,迎了上去。苏墨也不甘示弱,拔出长剑,与黑衣人展开了激战。
沈砚的剑法沉稳老练,每一剑都蕴含着千钧之力;苏墨的剑法则更加灵动飘逸,如行云流水一般。两人配合默契,一时间竟挡住了黑衣人的攻击。
梅君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沈大人和苏公子竟然还有这般身手。不过,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打败我们吗?”
他亲自挥剑冲了上来,目标直指沈砚。梅君的剑法极其凌厉,每一刀都带着一股寒气,让人防不胜防。
沈砚不敢大意,凝神应对。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梅君的剑法虽然凌厉,但沈砚的经验更加丰富,渐渐占据了上风。
就在这时,苏墨突然大喊一声:“沈大人,小心身后!”
沈砚心中一惊,连忙侧身避开。只见一名黑衣人从背后偷袭,手中的短剑险些刺中他的后背。
苏墨立刻冲了过来,一剑斩杀了那名黑衣人。
梅君抓住这个机会,一刀向沈砚的胸口劈来。沈砚来不及躲闪,只能用剑格挡。
“叮!”的一声巨响,沈砚只觉得手臂发麻,佩剑险些脱手。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阵马蹄声从寺外传来,伴随着震天的呐喊:“拿下凶手!”
梅君心中一惊,回头望去,只见李俊率领着大批捕快冲了进来。
“不好!”梅君知道大势已去,想要率领手下逃跑。
沈砚怎会给他机会,立刻下令:“围起来,一个都不能让他们跑了!”
捕快们迅速围了上来,将梅花门的人团团围住。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梅花门的人终于被全部抓获。梅君在战斗中被沈砚一剑刺伤,束手就擒。
在审讯中,梅君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为了寻找梅花秘录,不惜连续杀害了五名可能知道秘录下落的人。而那封信上的“寒山寺”,确实是他故意留下的,想要引沈砚等人上钩。
沈砚根据梅君的供述,终于找到了梅花秘录。原来,梅花秘录是一位前朝隐士所着,里面记载了一些治国安邦的策略和武功秘籍。梅君想要得到秘录,是为了称霸江湖,甚至推翻朝廷。
苏州的连环命案终于告破,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皇帝得知此事后,对沈砚大加赞赏,封他为“江南巡按”,负责整顿江南的治安。
苏墨也因为协助破案有功,被沈砚推荐给了朝廷,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官职。
这日,沈砚和苏墨在苏州的一家酒楼里饮酒。
“沈大人,这次能破获此案,多亏了您的智慧和勇气。”苏墨举杯说道。
“苏公子客气了,”沈砚微微一笑,“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破案。说起来,我们还是不打不相识呢。”
两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窗外,江南的春天依旧美丽。沈砚知道,虽然这次的案件破了,但江南的治安依旧不能掉以轻心。他会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百姓们创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
而苏墨也明白,自己的仕途才刚刚开始。他会以沈砚为榜样,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朝堂上的忠臣义士,到江湖中的书生剑客,长明国的英雄们,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国家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长明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断努力奋斗。而这份“青衿之志”,也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永远传承下去,闪耀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