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缓缓开口,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坚定!
“告独立第八师全体官兵书:我师受命卫戍首都,血战竟日,予敌重创,将士用命,忠勇可嘉!然,敌寇凶顽,报复在即,恶战方殷!南京存亡,系于我等之手!”
“身后即父老,退后无生路!望我全体官兵,秉承先烈遗志,发扬成仁决心,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我许愿,誓与诸位同生死,共进退!人在阵地在,誓与南京共存亡!”
这道通电,如同黑夜中的火炬!
迅速传遍了独立第八师的每一处战壕,每一个散兵坑!
师长亲临前线的身影与他铿锵有力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苦战一天的官兵们!
疲惫似乎被驱散了些,牺牲带来的悲愤化为了更炽热的战斗意志!
兵员的补充请求得到了卫戍司令部的回应!
承诺尽快调拨一批约 1 千人的补充兵!
大多为被打散部队的残兵!
但要求他们独立第八师必须自行整训!
弹药补给也陆续运到,虽然未能完全满足消耗,但解了燃眉之急!
独立第八师!
在这血与火的间隙中,艰难地喘息着!
修补着创伤,凝聚着力量!
准备迎接黎明后,那注定更加残酷、更加血腥的风暴!
与此同时,南京城东。
夜,血色蔓延。
白日的惨烈厮杀仿佛只是序曲。
夜色逐渐笼罩了紫金山与南京城垣。
日军显然不打算给独立第八师任何喘息之机。
他们深知夜战是抵消守军地利和炮火优势的重要手段。
新一轮更加凶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攻在黑暗中全面展开。
与前一日不同,日军的炮火准备并未覆盖整个防线,
而是异常精准和集中。
大量的照明弹被打上夜空。
将孝陵卫前沿和紫金山第二峰的某些地段照得如同白昼。
“注意!鬼子炮火延伸了!”
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战壕里嘶吼提醒新兵们。
果然,炮火刚一延伸,黑影便从阵地前的弹坑和洼地里跃出,悄无声息却又迅捷如狐地扑向守军阵地。
这是日军精心挑选的“斩首”分队。
他们的目标明确——摧毁指挥所、通信枢纽和重火力点。
在孝陵卫西侧的一处连指挥所附近,几个黑影利用残垣断壁快速接近。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一名摸向机枪工事的日军尖兵应声倒地。
是梁鸿云提前布置的狙击手和暗哨发挥了作用。
“打!”
连长大吼。
阵地上瞬间爆发出密集的枪声。
但这股日军极其顽强,枪法也很精准。
利用娴熟的战术动作不断逼近,甚至投掷了硫磺弹,试图烧毁指挥所。
“警卫班!上刺刀!跟我来!”
连长亲自带队反击。
短兵相接的搏杀在指挥所外围激烈展开。
梁鸿云在旅部通过电话不断调动邻近阵地的火力进行支援。
他那提升的应变能力让他能迅速判断出这些渗透点的真正意图,并做出有效反制。
夜幕之下,许愿独立第八师的指挥部内灯火通明。
但与外界联系的无线电静默已然生效。
许愿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双眼微闭。
意识却沉浸在那唯有他能见的【全息战场详细地图】之中。
地图上,代表着日军的红色光点密集分布。
尤其在城东紫金山至孝陵卫一线。
红得发紫,显是重兵集结。
然而,在这片令人窒息的红色中。
一些亮度更高、标识略有不同的红点引起了许愿的注意。
它们的位置往往相对靠后,分布更有规律。
周围常有小股红色簇拥,或是位于交通枢纽、地形制高点附近。
指挥部……
炮兵观察所……
物资中转节点……
还有…预备队集结区域!
许愿心中默念,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日军以为夜色是他们的掩护。
却不知在这全息地图之下,他们的兵力部署……
指挥枢纽……
乃至重要的后勤节点……
都如同暗夜中的火炬,清晰可见!
“以牙还牙,就在今夜!”
许愿猛然睁开双眼,精光爆射。
“传我命令!”
参谋长上官志标立刻上前一步,肃立待命。
“命令 103 炮兵团,各旅属炮兵营,立即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目标坐标,由师部直接下发!”
许愿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要让小鬼子也尝尝,指挥失灵,后勤中断,部队在黑暗中被动挨打的滋味!”
上官志标没有丝毫犹豫。
“是!师座!”
他立刻转身,向作战处和通信部门下达一连串指令。
整个指挥部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顿时高速地运转了起来。
很快,一组组经过许愿依据全息地图确认、并由参谋人员换算为实际坐标的参数,通过保密电话线和传令兵,精准送达各个炮兵阵地。
紫金山南麓,103 炮兵团阵地。
团长陈国强看着手中刚刚收到的密令和一连串坐标。
瞳孔微缩,随即化为狂喜与狠厉。
“妈的,总算轮到咱们发威了!”
“各营按照一号紧急射击预案,装定诸元!”
”高爆弹、榴霰弹准备!给老子敲掉这些小鬼子的卵蛋!”
与此同时,第二旅旅长梁鸿云也接到了配合炮击、肃清已渗透入阵地附近敌军的命令。
他立刻调动预备队和直属火力。
对之前发现的几股日军“斩首”分队进行绞杀。
“轰!”
“轰轰轰——!”
几乎是同一时间。
南京城东,日军的后方区域,爆发出连绵不绝的剧烈爆炸!
第一波打击,精准落在了日军几个联队、甚至旅团级别的指挥所附近。
炮弹像是长了眼睛。
直接砸进了电台天线林立的院落。
或者刚刚还在亮着灯、传出咆哮声的砖石建筑。
瞬间,日军通讯中断,指挥人员非死即伤。
紧接着,第二波炮火覆盖了日军的预备队集结区域。
那些正在黑暗中默默等待命令。
准备投入下一波进攻的日军士兵,被突如其来的钢铁风暴笼罩。
破片横飞,火光冲天。
惨叫声甚至压过了爆炸的轰鸣。
第三波,则是重点关照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和物资囤积地点。
尤其是几处刚刚运抵、尚未及分散的弹药堆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