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潜入“敌后”:凤凰山初体验】
李狗蛋揣着那张肝出来的VIp票,感觉自己像个潜入敌后的特务。以往他都是混迹在媒体席,戴着工作证,假装客观冷静,其实内心弹幕早已刷屏。今天,他终于可以卸下伪装,纯以一个“狂热球迷”(兼素材搜集者)的身份,融入这片传说中的“金色海洋”——成都蓉城的主场,凤凰山。
检票口人声鼎沸,黄牛在边缘疯狂试探:“票子要伐?票子有伐?”身穿红色球衣的球迷像潮水一样涌来,脸上画着油彩,手里拿着围巾、旗帜,空气中弥漫着烤肠、啤酒和荷尔蒙混合的味道。
“对味儿了!”李狗蛋深吸一口气,这才是足球该有的氛围!比媒体席那淡淡的打印机墨水味和咖啡味刺激多了!
找到座位,环顾四周。左边是一对父子,儿子也就七八岁,穿着迷你版蓉城球衣,激动得小脸通红,不停地问:“爸爸,费利佩今天会进球吗?”右边是几个一看就是老球迷的大叔,正在激烈讨论徐正源今天会不会变阵,唾沫星子横飞。前边是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举着精心制作的手牌,上面画着卡通版的甘锐(球队老将),写着“甘队不老!”
李狗蛋默默打开手机备忘录,开始记录:“观察点1:球迷构成多元,从娃娃到老炮,还有女粉,生态健康。”
【第二章:战歌起!“雄起”声里的地域认同】
灯光暗下,球员入场!巨大的tIFo(巨型横幅)从看台顶端缓缓展开,是凤凰展翅的图案,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成都!雄起!” “成都!雄起!”
简单、粗暴、但极具穿透力的口号,像战鼓一样敲打在每个人的心脏上。全场数万人,节奏统一,声浪一波高过一波。李狗蛋感觉自己的血液瞬间被点燃了,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吼起来,嗓子眼都在震动。
他注意到,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穿着贵贱,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被这两个字凝聚在一起。这是一种强大的地域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在这里,你不是某个公司的职员,不是某个学校的学生,你只有一个身份——成都球迷。
“观察点2:‘雄起’口号是精神原子弹,低成本,高效益,地域认同感极强。”他飞快地打字记录,同时不忘跟着喊两嗓子。
【第三章:爱恨交织的“行为艺术”】
比赛进行中,每一次攻防都牵动人心。 当费利佩一次漂亮的头球攻门被扑出,全场爆发巨大的叹息,随即是更热烈的掌声。 当裁判一次争议判罚不利于主队,瞬间,“黑哨!”的怒吼声响彻云霄,伴随着国际友好手势。VIp区的老板们相对克制,但也是面色铁青,低声咒骂。
李狗蛋身边的大叔猛地跳起来,对着裁判方向一顿输出四川话版rap,词汇量之丰富,语气之激烈,让他这个专业梗帝都自愧不如。输出完,大叔坐下,猛灌一口啤酒,对同伴说:“龟儿子,眼睛遭屁儿黑(屁股)坐到了!”
李狗蛋憋着笑,赶紧记下:“观察点3:语言暴力是情绪宣泄主要方式,地方方言骂人rap是一门艺术。裁判是永久性出气筒。”
最让他动容的是一次对手(深圳新鹏城)球员受伤倒地,比赛中断。开始还有零星嘘声(认为对方拖延时间),但当队医进场,担架抬起时,全场响起了鼓励的掌声。这是一种基于对运动本身尊重的绅士风度,哪怕对方是敌人。
“观察点4:敌我意识鲜明,但底线仍在,对足球本身和运动员的尊重是共识。”
【第四章:网络与现实的双重人格】
中场休息,李狗蛋溜达到卫生间,听到隔间里传来打电话的声音:“……哎呀老婆,莫催嘛,看完就回来!晓得了晓得了,赢了赢了,稳当得很!” 出来一看,正是刚才怒喷裁判最凶的那位大叔。此刻他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语气温柔,和刚才判若两人。
李狗蛋会心一笑。这就是中国球迷的缩影:在球场上是咆哮的猛虎,释放所有压力和不满;回到生活中,又是温顺的丈夫、尽责的父亲。球场成了他们短暂逃离现实、做回“本我”的安全屋和情绪宣泄场。
他刷了下手机,果然,比赛才过半,各大App的球迷论坛已经战火纷飞。 蓉城球迷在庆祝领先,顺便调侃深圳队的外援“蒂亚戈是不是想踢卫星?” 深圳球迷在内部开会,痛斥主帅战术和球员态度。 中立球迷在吃瓜看戏,顺便比较两队的“下饭”操作。 还有全国闻名的“地域黑”选手已经就位,开始用各种刻板印象互相攻击。
“观察点5:网络是战场的延续,且更无节制。球迷在现实和网络中可能存在人格分裂。地域攻击是毒瘤,但流量惊人。”
【第五章:神秘的“组织”:球迷会的权力与秩序】
李狗蛋把目光投向南看台,那里是死忠球迷组织的根据地。他们穿着统一的助威服,在有节奏的鼓点和领喊人的指挥下,做着整齐划一的助威动作,歌声几乎从未停歇。他们挥舞着巨大的旗帜,甚至能组织起像模像样的“人浪”。
这是一支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队伍。他们不仅是气氛组,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了这支球队球迷文化的核心和脸面。李狗蛋知道,这些球迷会的管理者,在球迷群体中拥有不小的号召力,甚至能和俱乐部进行一些沟通。
但同时,他也听说过一些球迷会内部的纷争,关于话语权、关于利益、关于理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球迷会也不例外。
“观察点6:死忠球迷组织是看台文化的发动机,高度组织化,但内部也可能存在权力结构和矛盾。”
【第六章:那些温暖的“逆流”】
当然,并非所有故事都充满火药味。 李狗蛋看到有志愿者球迷在引导疏散,有帮助寻找走散小孩的。 比赛结束后,大批球迷没有立刻离去,而是继续高歌,等待球员谢场。当老将甘锐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看台,向球迷致意时,掌声和欢呼达到了顶点。那种对功勋老臣的尊敬和爱戴,是发自内心的。
他甚至看到有成都球迷和远道而来的寥寥几个深圳球迷友好地交换了围巾(虽然深圳球迷可能有点尴尬)。这是一种超越了胜负的足球礼仪。
“观察点7:温情与暴力并存。对球队历史、功勋球员的尊重,以及球迷间的友好交流,是球迷文化中珍贵的‘逆流’。”
【第七章:李狗蛋的“沉思录”:我们为何而战?】
比赛结束,成都蓉城如愿取胜。李狗蛋随着心满意足的人流缓缓离场,耳朵里还嗡嗡作响,喉咙有些沙哑,但心情却异常复杂。
他回想起刚才看到的一切:极致的热爱、无端的仇恨、地域的骄傲、网络的暴力、组织的纪律、温情的瞬间……所有这些矛盾的元素,奇异地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足球球迷文化的复杂生态。
它low吗?确实low,骂街、地域黑,很低级。 它可爱吗?也很可爱,那种纯粹的、不计得失的支持,很动人。 它可悲吗?有点可悲,似乎生活的所有不如意,都能在球场找到宣泄口,而足球本身,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之重。
我们为之争吵、为之愤怒、甚至为之哭泣的,真的只是那90分钟内的22个人和一个皮球吗? 或许不是。 我们是在为自己所在的城市荣誉而战; 是在为自己的青春记忆而战; 是在为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英雄梦想寻找一个寄托; 是在寻找一个可以被合法允许“疯狂”的集体身份; 是在一个充满规则和压力的社会里,寻找一个可以不讲理、只讲情绪的短暂真空。
足球,成了最大的情绪出口和社交货币。
【终章:狗蛋的“行为艺术”:加入大合唱】
走出体育馆,远处的地铁站排起了长龙。但很多球迷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再次唱起了队歌,跳起了简单的舞蹈。胜利的喜悦还在延续。
李狗蛋看着这一幕,忽然做了个决定。他收起手机和笔记本,挤进人群中间,跟着那些他刚才还在观察、分析的“样本”们,一起勾肩搭背,放声高歌起来。跑调?没关系!动作滑稽?无所谓!
这一刻,他不想再做那个冷静的观察者和梗王制造机了。 他只想做一回纯粹的、快乐的、有点二的球迷。
“观察点最终章:理论分析一万字,不如亲身嚎一嗓子。球迷文化的核心,或许就是这种让人暂时忘记身份、忘记烦恼的集体狂欢。虽然过后该咋样还咋样,但那一刻的快乐和释放,是真的。”
歌声飘向成都的夜空,李狗蛋的声音混在里面,不算好听,但格外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