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细雨,把阳间郊外的墓园洗得格外肃穆。
我和灵汐带着新守护者阿辰来祭扫上古守护者的墓碑,刚走到碑前,就见碑上的刻字泛着淡黑的光,碑前的供果也莫名腐烂,连周围的松柏都蔫了几片,空气里透着一股阴冷的气息。
“不对劲,上周来还好好的。”
阿辰蹲下身,指尖刚触到墓碑,就猛地缩回手,
“好冷!像是有寒气裹着碑身。”
灵汐取出守心玉,玉身瞬间蒙上一层薄霜:
“是‘阴障气’!这种邪气会附着在有魂息残留的地方,若是侵蚀了墓碑,连地下的守护者残魂都会受影响。”
我们沿着墓园往前走,发现不少老墓碑都有同样的异状。
走到墓园角落的凉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正坐在石凳上翻一本线装书,书封上写着《阴宅辨异录》。
见我们面色凝重,老儒主动开口:
“你们是来查墓碑异状的吧?这阴障气每三十年就会犯一次,需用‘镇魂碑铭’化解,可惜这铭文本子早就散佚了。”
“镇魂碑铭?”
灵汐眼睛一亮,
“《两界守护录》里提过一句,说需‘文气引魂,儒韵破邪’,可具体内容没记载……”
话未说完,老儒突然合上书,指着凉亭柱子上的刻字:
“这柱子上的《清明祭文》,就是当年刻碑人留下的线索!你们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两句,拓下来就能当碑铭的引子。”
阿辰立刻找来宣纸和墨,将祭文拓下来。
老儒接过拓片,用指尖蘸着墨,在拓片边缘添了几行小字:
“这是‘补韵诀’,能让祭文的文气与守护者残魂呼应。把拓片贴在墓碑上,再用‘文魂笔’点染,阴障气就能被引走。”
他从书袋里取出一支竹笔,笔杆上刻着细密的纹路,
“这笔是我祖上传的文魂笔,借你们用。”
我们回到上古守护者的墓碑前,将拓片贴在碑身,灵汐握着文魂笔,蘸着调好的朱砂,顺着碑上的刻字轻轻点染。
笔尖落下的瞬间,拓片上的文字突然亮起金光,金光顺着碑身蔓延,碑上的黑气渐渐消散,周围的松柏也重新挺直了枝干。
可就在这时,墓园深处突然传来一阵异响,一团浓黑的阴障气凝聚成雾,向我们扑来。
“快用祭文的文气!”
老儒大喊着翻开《阴宅辨异录》,书页上的文字飘出,与拓片的金光交织,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阿辰趁机将供桌上的清酒洒向雾团,酒液沾到阴障气,竟泛起淡金色的光,雾团瞬间被打散,化作一缕缕黑气消散在细雨中。
墓园的阴寒气息消失了,墓碑上的刻字重新变得清晰。
老儒将《阴宅辨异录》递给我们:
“这书你们拿着,里面记着不少化解阴邪的法子,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或许能用得上。”
灵汐接过书,郑重地向他道谢。
离开墓园时,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墓碑上,泛着温暖的光。
灵汐将这次的经历补充进《两界守护录》,在书页上画了墓碑、文魂笔与《阴宅辨异录》的图案,旁边写着:
“清明扫墓遇阴障,老儒解典护魂安。守护从非仅靠魂力,典籍中的智慧、文人的风骨,亦是驱散阴邪的力量。”
我看着手中的文魂笔,突然明白,守护逝者安息的力量,从来都藏在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里——是老儒手中的典籍,是碑上的祭文,是对先人的敬畏与缅怀,这些无形的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守护着墓园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