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二十三年春,临安城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陆明远坐在保和堂后堂,仔细研磨着新到的药材。窗外的雨声淅沥,却掩不住街市上关于北边战事的窃窃私语。
“金人又在边境增兵了。”林素问掀帘而入,肩头披风沾着水汽。她将一份密报放在药案上,“完颜雍派了使者前来议和,但随行人员中混入了不少细作。”
陆明远放下药杵,展开密报。上面详细记载了金国使团的行程,以及几个可疑人物的特征。他的目光停留在“医官完颜术”这个名字上,眉头微蹙。
“此人名义上是随行医官,但据我们的人观察,他每日深夜都会独自外出。”
正当二人商议时,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小学徒慌张来报:“师父,官府来人,说要搜查细作!”
陆明远与林素问对视一眼,迅速将密报投入正在煎药的炉中。只见一队官兵已闯进门来,为首的竟是新任临安府通判万俟松——秦桧旧部万俟卨的侄子。
“陆大夫,有人举报你这里藏匿金国细作。”万俟松冷笑着扫视药堂,“给我搜!”
官兵们翻箱倒柜之际,陆明远注意到万俟松的右手始终按在腰间佩刀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细微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通判大人,可否告知是何人举报?”陆明远平静地问道,手中银针悄无声息地没入袖中。
万俟松正要发作,门外忽然传来一声通报:“建王府到——”
只见建王府长史赵汝愚迈步而入,目光扫过混乱的药堂,淡淡道:“万俟通判,建王殿下突发急症,特命我来请陆大夫过府诊治。你这般兴师动众,莫非是要耽误殿下的病情?”
万俟松脸色一变,只得悻悻带人离去。
陆明远随赵汝愚登上马车,却发现车内空无一人。赵汝愚低声道:“陆大夫,建王殿下其实无恙。只是得到密报,万俟松今日要对你下手。”
“为何?”
“因为你在查金国医官完颜术。”赵汝愚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这是我们在金国使者驻地附近发现的,上面刻着保和堂的标记。”
陆明远接过玉佩,心中一沉。这正是他三日前遗失的随身之物。
第六十五章 夜探驿馆
是夜,陆明远与林素问趁着夜色潜入金国使者下榻的驿馆。细雨依旧未停,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东厢第三间,烛火还亮着。”林素问伏在屋檐上,低声道。
陆明远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一个身影正在窗前来回踱步。从身形判断,正是日间密报中提到的医官完颜术。
二人悄无声息地潜至东厢房顶,轻轻掀开一片屋瓦。只见完颜术正对着一幅地图沉思,图上标注的竟是临安城各处水井的位置。
“他在找什么?”林素问用唇语问道。
陆明远摇头,示意继续观察。只见完颜术忽然收起地图,从药箱中取出几个瓷瓶,小心翼翼地调配着什么。淡淡的药味随风飘来,陆明远立刻辨认出其中有几味是炼制毒药的原料。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巡夜官兵的脚步声。完颜术迅速吹熄烛火,房间陷入黑暗。
“走!”陆明远低喝一声,二人迅速撤离。
回到保和堂,陆明远立即查阅医典。林素问则取出纸笔,凭借记忆绘制方才所见的地图。
“他在找水井...”陆明远沉吟道,“莫非是要投毒?”
林素问忽然笔尖一顿:“你看这里。”她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这是皇宫的取水井。”
二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骇。
次日清晨,陆明远借口为建王复诊,再次来到王府。赵汝愚将他引至密室,建王赵瑗早已等候多时。
“陆大夫,事情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赵瑗面色凝重,“我得到消息,金国使团中混入了专门研制毒药的药师,目标是宫中的水源。”
“殿下如何得知?”
赵瑗取出一封密信:“这是韩世忠将军从边境送来的。金国最近招募了一批西域药师,专门研究各种奇毒。”
陆明远沉思片刻,忽然道:“殿下,我有一计。”
三日后,皇宫传出消息,因连日阴雨,宫中数口水井受到污染,特命太医署全面检查水源。与此同时,建王府以防范时疫为由,请陆明远配制防疫药汤,分发给临安各水井。
完颜术果然中计。当他得知皇宫水井正在检修时,立即改变了计划,转而将目标对准了城中几处主要水井。
这日深夜,完颜术扮作更夫,悄悄来到城南的太平井。就在他准备向井中投毒时,四周突然火把通明。
“完颜医官,深夜来此,所为何事?”陆明远从暗处走出,身后跟着林素问和建王府侍卫。
完颜术脸色大变,猛地将毒药向井中抛去。林素问眼疾手快,长剑出鞘,精准地击飞了毒药包。
“拿下!”赵汝愚喝道。
完颜术却突然大笑:“你们以为抓住我就结束了吗?临安城中,我们的眼线远不止我一人!”
就在侍卫上前捉拿之时,完颜术突然咬破了口中的毒囊,顷刻间七窍流血而亡。
陆明远上前检查,面色凝重:“这是西域特有的剧毒,见血封喉。”
赵汝愚皱眉道:“他临死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林素问从完颜术怀中搜出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十几个名字,都是朝中官员。令人震惊的是,万俟松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旁边还标注着“已策反”三个字。
“看来,金国的渗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陆明远沉声道。
次日朝会,建王赵瑗将此事禀报皇上。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万俟松竟主动站出来,声称那份名单是完颜术的离间之计。
“臣对朝廷忠心耿耿,岂会与金人勾结?”万俟松义正辞严,“这定是金人见臣近日严查细作,故意陷害!”
由于缺乏确凿证据,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但陆明远知道,这场暗中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一月后,漕运使司传来消息:一支运送军粮的船队在京杭大运河上神秘失踪。与此同时,临安城中开始流传关于“水鬼”的传说,说是运河中有冤魂作祟。
陆明远受建王之托,前往漕运码头调查。在检查失踪船只的遗留物品时,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黏液。
“这不是普通的水渍。”陆明远用银针蘸取黏液,仔细嗅闻,“有硫磺和硝石的味道。”
林素问在码头走访时,从一个老船工那里得知,最近经常有陌生人在夜间出入漕运衙门。
“那些人穿着普通,但脚上的官靴却暴露了身份。”老船工低声道,“而且他们说话带着北地口音。”
当晚,陆明远和林素问潜入漕运衙门的档案库,查找最近的人员调动记录。令人惊讶的是,三个月前新上任的漕运判官张宏,竟然与万俟松是同期进士。
“看来,这件事与万俟松脱不了干系。”林素判断言道。
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调查时,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二人急忙躲入档案架后,只见张宏带着两个黑衣人走了进来。
“货物都安置好了吗?”张宏问道。
“大人放心,都已经藏在老地方。”一个黑衣人回答,“只是最近查得紧,要不要暂缓一段时间?”
张宏冷笑:“怕什么?有万俟大人在朝中周旋,谁敢查漕运衙门?”
待他们离去后,陆明远和林素问悄悄跟了上去。只见张宏等人来到码头一处废弃的仓库,里面堆满了本该运往前线的军粮。
“他们竟然私吞军粮!”林素问怒道。
陆明远却注意到,仓库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木箱,上面贴着“药材”的标签,但形状却十分可疑。
趁守卫不备,陆明远撬开一个木箱,里面赫然是打造精良的弓弩!
“他们不只是私吞军粮,还在走私军械!”
就在这时,仓库外突然火光通明,张宏带着大批官兵将仓库团团围住。
“陆大夫,既然你自己送上门来,就别怪张某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