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睡中的她们被一阵鞭炮声炸醒,迷迷糊糊还想再睡,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成一片,天渐渐亮了。
两个姐姐一前一后起身,轻轻关好门出去,她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听俩小在脚边说悄悄话:
小外甥女问:“姐,你就不能到这儿来上学吗,非让姥姥姥爷去你家?”
大外甥女说:“我没非要不来这儿上学,是我妈非要让姥姥姥爷过去。”
小外甥女说:“这下小姨也要去上海,你爸你妈在海口,你和姥姥姥爷也不在家,咱家不就四分五裂了?”
她问:“婷婷,你小提琴四级考过了吗?还要继续学吗?”
婷婷说:“考过了。朱教授说再继续学习,过十级就得走专业学琴的路子,最好能去音乐学院附中。”
她问:“那你想上音乐学院,以后做专业小提琴手吗?”
婷说:“可能挺难的,朱教授说再往后进步越来越难。”
小外甥女说:“那你要不学琴了,就赶紧转到咱这儿一中来呗,咱这儿的一中可厉害了,全省第二,除了会宁一中就是它。”
她笑了,说:“你咋啥都知道?”
小家伙爬到她身边,脸对脸笑嘻嘻看着她说:“我听我爸我妈说的。”
这时,婷婷也爬过来,偎在另一侧。
她搂着两个小外甥女,重新闭上眼睛,说:“那些人放完鞭炮了,咱仨再睡一会儿。”
三个人迷迷糊糊刚睡着,大姐推门进来,说:“唉,你们三个起来吧!饺子都煎好了,闻到香味儿没?饿不饿?”
三人谁也不吭声,闭紧眼睛,手在被窝里互相捏了捏。
大姐又说:“唉,叫你们起床呢,听到没?一会儿饺子凉了。”
这时候二姐也进来了,站在床边,笑嘻嘻说:“婷婷,别装了,我看到你眼珠子在转呢。你小姨的眼睫毛一抖一抖的,嘻嘻……”
三个人装不住了,同时爆发出一阵大笑,掀了被子起床,分别去上厕所、刷牙、洗脸。其他人都已经吃过早饭,在客厅里坐着说话了。
等她们仨吃了早饭,二姐收了碗盘。她领着俩小一进客厅,大姐夫拿着三个红包笑吟吟起身,说:“来,你们三个,一人一个大红包,猪年大吉大利,工作、学习顺利!”
她们接过红包,一起对着屋里的人说:“谢谢大姐夫(爸爸,大姨夫)!祝新年大吉大利,事事胜意!”
她掏出红包里的1000块钱,分成三份,留下四百的那份,两份三百的分别塞到两个外甥女的红包里,说:“我留一百意思一下就好了,分给他们三个。”
大姐夫笑着说:“你的钱,你爱怎么花怎么花。诶,老三他们一家是今天回来还是明天回来?”
二姐夫说:“明天吧?初二回娘家,他们每年都是初二回来。这都两年没见他们了。”
父亲说:“明天下午回来,他们年前打了电话的。”
大姐端进来一盘洗好、切好的水果,放在爸爸妈妈面前。二姐也收拾完过来,端了个小凳子,靠着暖气片嗑开心果。一家人就着热乎的年味儿围坐在客厅里说话。
大姐夫问爸爸:“老三他们一家情况怎么样?”
爸爸说:“听他们讲还可以,六建在J城接的工程项目挺多,效益还可以。”
大姐、二姐问三姐家里的具体情况,爸爸说不上来了,说:“等她明天回来,你们自己问他们。”
说起三姐从前在家各种让全家人头疼的故事,她又从妈妈眼里看到了莹莹泪光。想起妈妈刚去兴平帮大姐照顾婷婷那年,她陪着妈妈去看婷婷的奶奶,比三姐大一岁的婷婷四叔说起文革时的旧事:母亲脖子上挂着家里擀面用的实木大案板,被拉去游街,案板上贴满写着各种污言秽语的大字报,十岁的大姐躲在屋里哭,三、四岁的三姐拉着妈妈的衣襟,一路哭喊着:“妈,咱回家去吧!回家去吧,妈!”跟着妈妈游街。
二姐夫笑着说:“你别说,咱家老三还是个有福气的,人一生就生个儿子。哟,强强今年有五岁了吧?”
她算了算,说:“我上大一放寒假前生的,六周岁了。”
二姐夫问:“你在J城没去看看她?”
她说:“不知道怎么联系。我就那年寒假路过J城去她家看过他们一回,早就不认识路了,那次去也不怎么愉快,挺怕见她婆家那些人的。”
二姐夫笑说:“全家就你去看过她。”
她说:“那不她刚生了儿子,想去给她撑个面子,带了一堆礼物,还有两个同学陪着,幸亏其中有个男同学比较老成,很会处理场面上的事,要不太尴尬了。要依我回来就该喊上咱家人打上门去!”
爸爸说:“你三姐那个人,谁说得清是谁的错?”
她说:“哎呀,我三姐还在月子里呢,就能对她动手,咱家还不为她出头,还说啥对错?”
一家人都沉默。
小外甥女说:“那咱等三姨明天来问问,要还对她不好,小姨你就领着我们打上门去!”
她笑看着小家伙,大声答应:“好!”
二姐夫笑着说:“你这小孩儿,唯恐天下不乱!”
小外甥女对着自己爸爸翻了个白眼,说:“你走开!生儿子怎么就有福气了,生女儿咋没福气了,你说!”
全家人看着二姐夫,二姐夫不得不怂,陪着笑说:“谁说生女孩不好了,谁敢说生女孩不好了,这屋里一屋子潘门女将。”
小外甥女得意地说:“算你懂事!”
全家大笑。
二姐说:“好像有人敲门,是不是有人来拜年了?”
站在门口的婷婷跑去开门,回来报告:“赵爷爷他们来拜年了。”
不相干的人退出客厅,只留下爸爸妈妈和来拜年的客人,她去厨房泡了几杯茶端给来拜年的长辈们。
紧跟着,她的同学们一波一波的来串门、拜年了。两年没见,终于见到,奔走相告,络绎不绝来了更多想见她的同学,可谓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