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好!”
“好样的!”
“啪!啪!啪!”
周围的人兴奋的鼓掌叫好。
这下气氛彻底被点燃了。所有人都自发地向后挪了挪,在拥挤的车厢里为他们腾出了一小片宝贵的空间。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两人身上。
王志强深吸一口气,将笛孔贴唇。他略微试了两个音,对张晓梅点了点头,吹响了歌曲前奏,
清脆、悠扬的笛声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随即,一段熟悉而婉转的前奏流淌出来——正是《红梅赞》那深情而坚韧的旋律。笛声清澈透亮,虽不如专业乐团那般繁复华丽,却格外真挚动人,一下子压过了火车的哐当声,在车厢内盘旋回荡。
前奏过后,张晓梅微微颔首,双手下意识地在身前交握,开口唱道:
“红岩上红梅开——”
她刚一开口,原本还有些嘈杂的车厢瞬间安静了。她的嗓音清亮而纯净,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柔美,但却没有丝毫软糯,反而蕴含着一股内在的韧劲和深情。或许是因为紧张,她的指尖微微蜷缩,但歌声却稳定而准确。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王志强的笛声恰到好处地缠绕着她的歌声,时而是主旋律的跟随与烘托,时而在歌声换气的间隙奏出一小段优美的过门,彼此呼应,默契得仿佛早已排练过无数次。他吹得十分投入,脸颊因气息而微微鼓动,眼神专注地看着张晓梅,仿佛在用笛声为她护航。
张晓梅渐渐忘记了羞涩,完全沉浸到歌曲的意境之中。她的眼神不再飘忽,而是望向窗外飞速掠过的山河,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歌声中的情感也越来越饱满: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她的歌声里,既有对红梅傲雪风骨的赞美,也仿佛注入了一代青年面对未知生活的勇气和理想。那不再仅仅是一首革命歌曲,更成了他们此刻心情的抒写:离开家园,奔赴远方,但依然怀抱着一片丹心,渴望在广阔天地间“昂首怒放”。
所有知青都听得入了神。有人轻轻跟着旋律点头,有人用手悄悄打着拍子,更多的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就连过道上经过的其他乘客也放慢了脚步,微笑着驻足聆听这旅途中的意外演出。
林如月欣慰地看着这一幕。她看到歌声和音乐如何神奇地将这群刚刚认识的年轻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共同的旋律激荡着共同的情感。
最后一段,几乎是全场下意识的合唱: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当王志强的笛声奏出最后一个悠长高亢的音符,与张晓梅的歌声同时落下时,车厢里陷入了片刻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好!唱得太好了!”
“笛子吹得真棒!”
“再来一个!”
张晓梅的脸红得像真正的红梅,她羞涩地鞠了一躬,连忙坐下了。王志强也不好意思地笑着,小心地擦拭着他的笛子,眼中满是亮晶晶的成就感。
“我来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李卫东不甘示弱,转头对着王志强:“这首曲目你会吗?会的话来伴奏”
“哈哈哈”好吧,王志强能者多劳,王志强脸色激动泛着红晕,点了点头。
......
热烈的气氛被彻底点燃了,随后大家八花齐放,欢乐飘满整个车厢
这一刻,离愁似乎被冲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青春的豪情和集体共鸣的温暖。这列飞奔的火车,仿佛真的变成了一节承载着希望与热情的列车,驶向那片等待他们去描绘的天地。
第二天清晨,火车进入川省地界。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崎岖多山,梯田如绿色的波浪般层层叠叠铺展在山坡上。
知青们兴奋地挤在窗前,对这片陌生的土地既好奇又不安。
“看!那山真高啊!”
“那些田怎么种在山上?不会滑下去吗?”
“这里的房子看起来好奇怪,顶上是尖的。”
林如月微笑着向大家解释:“那是吊脚楼,因为这里潮湿多雨,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山上的梯田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开辟的,不会滑下去,因为有石坝固定...”
大家惊讶地看着她:“如月同志,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你不是第一次来川省吗?”
林如月解释道:“我来之前查了很多资料,做了不少功课。知己知彼嘛!”
“对啊,对啊,如月还带了一箱的农业书籍呢,未雨绸缪,我们如月最厉害,什么都知道。”杨小红露出骄傲的小表情,如果她有尾巴,一定是翘得高高的那种。
大家纷纷赞叹林如月的用心和远见。
傍晚时分,列车广播响起:“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到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文昌站。请下乡知青做好准备,携带好随身物品,按顺序下车......”
车厢里顿时一阵忙乱。大家既兴奋又紧张,终于要到目的地了。
火车缓缓进站,月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举着各个大队的牌子。知青们紧张地张望着,寻找自己所属的公社。
林如月一眼就看到了“红旗大队”的牌子,举牌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干部,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干部装,脸庞被晒成了古铜色,眼睛明亮好似盛满了阳光,一见我们就咧开嘴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那笑容踏实得像秋收后的麦垛。
“红旗大队的同志这边集合!”李卫东大声招呼着,在车上已经得知要去红旗大队的知青们,早就在列车上相互认识了,有林如月这么个大名人在这里,谁会不认识,因此都拿好行李,自发站到林如月、李卫东等人旁边,有序下车。
月台上人声鼎沸,各大队的接人干部高声喊着名字,知青们四处张望寻找组织。在一片混乱中红旗大队知青却秩序井然,排成两列,行李摆放整齐,引得其他大队的干部投来羡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