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楚明彦寄来的包裹和她下乡带来的东西也都分门别类的放好,想着搬了新家,大家都把家给她收拾好了,干脆晚上请大家吃饭,庆祝“乔迁之喜”。
想着就去看看石头奶奶,正好拿干海货去给她,带着换点儿蔬菜的名义。正想着就收拾了点儿干海带、小鱼干、小虾米、瑶柱,拿着一个布包一样装了一些。
跟楚明彦打声招呼就要出去,楚明彦连忙拉着她,“你先歇会儿,有什么事儿我去做。“
”我去拿些海货去看看村里一位人很好的奶奶,你在家休息会儿吧,等会儿我回来做好吃的。”
“那我要陪你去,也让大伙儿看看你的未婚夫,要不然我住你这儿还得给你惹来闲言碎语,正好让大伙儿知道知道,”
“那行吧,走吧。”两人并肩出了门。
八月中旬的午后,日头还带着几分燥热,石头家房前的几棵大树下,有几个坐着闲聊的村民。
林如月和楚明彦从远处走来,原本闲聊的声音就轻了些,几道目光落在楚明彦身上——他穿着挺括的军绿色上衣,肩背挺直,眉宇间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劲儿,一看就和村里的庄稼人不一样。
“这不是新来的女知青吗?身边这位是……”之前在井边要给林如月介绍对象的婶子好奇的问着,眼神里虽然满是好奇,却没敢多打量楚明彦,反倒带着几分不自觉的敬重。
林如月笑着点头,刚要开口,楚明彦先温和地接了话:“婶子好,我是楚明彦,是如月的未婚夫,这次来看看她。”
他声音清晰,态度客气,手上还自然地帮林如月托了托装海货的布包,那副护着人的模样,任谁看了都明白两人的关系。
这话一出,村民们顿时了然,有几个当过兵的老叔爷更是直起腰,朝着楚明彦拱手:“原来是解放军同志!辛苦辛苦!”楚明彦一一应着,言行举止大方得体,没一会儿就和村民们聊得热络起来。
两人往石头奶奶家的院子走去,楚明彦看着两旁规整的土坯房,随口问:“这新家你打算怎么收拾?”“我就是打算把后院开出来种蔬菜!现在天还热,种点青菜、萝卜正好,等天冷了还能种白菜。之前在在知青点,他们就种不少菜,自己种的菜吃着也方便,还能省点粮票。”
楚明彦听到立马说到:“种菜挺好,就是翻地、种菜得费不少劲,后院是山地,不好挖,我这几天把地先翻出来,省得你弄不动。”
说话间就到了石头奶奶家。石头奶奶正坐在院门口择菜,见林如月来了,还带着个穿军装的小伙子,赶紧起身迎:“如月丫头来啦!这位是……”
“奶奶,这是我未婚夫楚明彦,这次来村里看我。”林如月红着脸把布包递过去,“我前几天出门带了点海货,您尝个鲜,想跟您换点新鲜蔬菜,我在咱们村的新家刚建好,家里啥都没有。”
石头奶奶客气的推开,林如月在石头奶奶说话前就打断:“奶奶,您要是不收,我可不敢要您
的菜。”
石头奶奶拉着林如月的手:“你这孩子,跟奶奶还这么客气!蔬菜有的是,后院刚摘的黄瓜、茄子、小青菜、豆角,你随便拿!”
说着就拉着林如月往厨房走,又转头对楚明彦笑:“解放军同志快坐,喝碗水歇会儿!”
楚明彦谢过老人,看见石头奶奶院子里有一堆没砍的木柴,走到旁边,就帮着砍起来,看得石头奶奶直夸“这小伙子踏实”。
临走时,石头奶奶不仅塞了满满一篮子蔬菜,还从抽屉里翻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好几样蔬菜种子:“这里有点儿菜种子,适合九月种的萝卜籽、白菜籽,你拿去在屋前屋后种些,等天冷了正好能吃。”
林如月连忙道谢:“哎哟,奶奶,您想到我前面去了,我就想着想问问您家有没有种子,想要在后院种点儿呢,太感谢您啦。”
“谢啥谢,又不值钱,”跟林如月摆着手,石头奶奶知道林如月这刚回来,又搬新家,事情多,也没有留两人。
两人这才离开回家,林如月看着满院子的东西,突然想起件事:“坏了,家里连把锄头都没有,翻地可怎么弄?”
楚明彦想了想:“村委会应该有旧农具,我们拿票券问问能不能换,我陪你去看看。”
两人又往村委会走,管农具的刘大爷一看楚明彦是解放军,还主动多挑了两把:“这把锄头就是木柄松了点,修修就能用;还有这把镰刀、斧头,磨磨也锋利。你们看行不?”
楚明彦接过农具,仔细检查了一遍,谢过刘大爷。家里什么工具都没有,又找刘大爷借了磨刀石,直接在村委会修起了农具,又用粮票换了些麻绳和钉子,才和林如月回去。
回到家,林如月才想起灶台上连把能用的菜刀都没有。
她跟楚明彦打了声招呼,打算去知青点借些厨具——晚上还想着请几个好友来家里吃饭,没工具可不行。
楚明彦这边刚放下东西,也没歇着,卷起袖子就抄起锄头往后院走:“那你先去,我把后院的地翻出来,明天正好能撒种子。”
后院的土因为从未耕种有些板结,他挥起锄头却毫不费力,每一锄下去都又深又匀,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就翻出了一小块松松软软的空地。
另一边,林如月到知青点一说晚上要请客,还特意提了带回来的海货,众人瞬间热闹起来。
她离开这一周,大家早就馋她的手艺了,当下都满口答应,盼着晚上的饭点快点到。
林如月顺利借到菜刀、菜铲,又找了个竹篮装好,脚步匆匆往家赶——她还得再去一趟王木匠家。
等她回到家时,楚明彦不仅把后院的地翻完了,还细心地把翻出来的土块都敲得细碎;见她没回来,又去厨房烧了壶开水晾着,方便她回来能直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