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雨水浸透了衣衫,沈清弦却觉得心比身体更冷。
她换好干衣服,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窗外是灰蒙蒙的雨幕,办公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空调的运转声和隐约传来的雨声。头发还在滴水,但她浑然不觉,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王大爷摔门时那绝望愤怒的眼神,以及张主任那不满的训斥。
信任建立起来如此艰难,崩塌却只需一瞬间。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迷茫。自己这么努力,小心翼翼地观察,试图去理解,去沟通,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绝对的力量和僵化的规则面前,个人的坚持和善意,似乎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笑话。
难道真的要像刘主任暗示的那样,暂时“避一避”,等这阵“风雨”过去?可王大爷等不了,他的怨愤和绝望,经过今天这一遭,只会更深。而且,赵恒远的态度已经如此明确,即便风雨过去,这件事就可能会有转机吗?
一个声音在她内心响起:放弃吧。你只是一个新人,没有背景,没有力量。顺应形势,做好分内的事,不要惹麻烦。这才是最“聪明”的活法。
这个念头充满了诱惑力,仿佛只要点头,身上的重压就能减轻大半。
就在这时,她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林笑笑发来的微信:
“弦弦,怎么样?今天顺利吗?晚上要不要一起吃个饭,下雨天适合喝点热的暖暖身子。”后面跟着一个拥抱的表情包。
简单的问候,却像一道微弱但温暖的光,照进了她冰冷潮湿的心底。她想起了自己选择这条路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稳定的工作,更是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说的、想要做点实事、让某些东西变得好那么一点点的微末理想。
如果连这点坚持都放弃了,那她和办公室里那些麻木应付、机械度日的人,又有什么区别?“镜界”赋予她的这种感知人心的能力,难道只是为了让她更“聪明”地明哲保身吗?
不。
沈清弦猛地抬起头,擦了一把脸上的水渍(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不能放弃。
王大爷的信任是她弄丢的,她必须想办法找回来。赵恒远施加的压力是事实,但这不代表她就此屈服,什么都不做。
她需要更谨慎,更聪明。
她看了一眼时间,离下午的座谈会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她迅速打开电脑,调出了王大爷的信访卷宗电子版,再次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特别是关于当年厂子改制和房产问题的原始记录。同时,她开始在街道内部的共享文件库里,搜索所有与那个老农机厂、以及九十年代末区里国企改制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会议纪要(哪怕只有标题)。
她像一个侦探,试图从故纸堆里,寻找任何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政策执行中的模糊地带、或者与现行说法有出入的地方。她的“镜界”能力此刻似乎也凝聚在双眼和指尖,帮助她更快地捕捉文字间的关键信息和潜在矛盾。
她要知道,赵恒远口中“严格按政策处理”的背后,是否真的毫无瑕疵。她要找到那个可能存在的,微小的,但属于政策和道理范围内的突破口。
这很难,如同大海捞针。而且风险极大。
但这是她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在暴雨和压力中,她选择了迎难而上,而不是退缩避雨。
窗外的雨声似乎小了一些,但天空依旧阴沉。沈清弦深吸一口气,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的战斗,从这一刻起,才真正开始。不再仅仅是针对一个信访案子,而是面对其背后那片深不可测的阴影。她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她知道,如果什么都不做,她将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这场雨中的抉择,让她彻底明晰了自己该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