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喝了酒,脸红红的,但是精神很好。村长上台,台下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认真的听着。
村长激动的拿过话筒,敲了好几下,确定有声音,才开口:
“各位领导好,我就是一个粗老汉,虽然是个官,但是从来没有在大会上说过话,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
台下有小伙子起哄:“老叔,别紧张,平日怎么训我们的,今天还是一样。。。。”
台下哄堂大笑起来。
村长不好意思的笑着:“这帮臭小子,不骂不成才。是啊,何家村不成才啊,打老婆的,离婚的,赌博的,偷鸡摸狗的,村里都有。
我当了四十多年村长,天天都在想怎么才能让何家村的人吃上肉,盖上楼房。
一天天,一年年,我想改变何家村,可是我没有能力啊。直到七年前,从何家村出去的两兄妹何冰何秋回来了。
他们在外面赚了一些钱,就想回家来喂猪养鱼。我还记得,一个猪厂,最多能养五十头猪,可是何冰只敢养十头。
一则经验不足,二则资金不足。何秋则养了一塘鱼,天天去拔草喂鱼。最后大家都知道,猪和鱼都毒死了。
看着白花花的鱼,我心疼啊,如此下去,何家村还有什么发展,还有什么前途?”
村长说着,好像这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大厅里的人都沉默了,他们大多数都是何家村的人,对何家兄妹的事,也是一清二楚。
村长接着说:“以前的事,不提了,不提了。秋苗咸菜厂,也是何家兄妹牵线引进的,今天的好日子,你们不应该感谢我,应该感谢何家兄妹,感谢县领导对我们村的重视,感谢开口乐咸菜厂,对我们何家村的信任。
喝水不要忘记挖井人,你们的好日子,是他们给的。”
台下掌声如雷,何秋的眼睛也湿润了。
其实,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村长,不是他无条件的支持何秋何冰创业,也许他们早就去城里打工了。
蒋安知拿起了话筒,声音有些沉重:“我们应该感谢老村长,是他的精神,支持着年轻人回家创业。好,那我们现在有请何家的妹妹何秋,上台说几句。”
啊。。。不是,这种时候不应该是哥哥上场吗?
何秋紧张得不得了,她一点也没有准备啊。
文娇早就让出了位置:“快,小秋,你就应该上台讲几句。”
我。。。何秋的腿都哆嗦了,可是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自己,不上台也不行啊。
远处正在值勤的李俊军,对着何秋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何秋只能稳住情绪,战战兢兢的上台了。
何秋写小说,有上百万的观众和读者,可那些都是隐形的,今天这么大场面,真的好怕啊。
何秋颤抖着接过蒋安知手里的话筒,声音都在颤抖:“平日里,都是我哥出面,今天让我说,真的好紧张。”
台下人笑起来:“何厂长,你也紧张啊,查我们安全的时候,可是厉害得很啊。”
这些人,看我回去了,不扣你们安全的分。。。。
何秋嘿嘿笑笑:“我16岁出去打工,我哥哥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当我们手里有一些钱的时候,哥哥要回家创业,我很不理解,我们可以在城里买房啊,为什么非要回去?
哥哥说:何家村资源那么好,可是那么穷,因为何家村没有人愿意牵头。
无论是一个村,还是一个家,想要建设好,需要的是领头羊。
村长是我们的领头羊,可他没有资金,就算想扶持何家村,也很艰难。
我哥哥有一点资金,又有村长支持,两人相互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秋苗咸菜厂。
七年来,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想过去城里,离开何家村。
但是,哥哥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如果说我有所成就,这些成就,都是哥哥嫂子的,是他们默默无闻毫无理由的支持着我。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想对哥哥嫂子说:我爱你们,谢谢你们。”
说完,何秋对着前面的哥哥嫂子鞠躬,何冰好像眼眶都红了,白苗则一边擦泪,一边挥手。
何秋把话筒递给蒋安知,也不知道自己说得这些,是不是太丢人了。
就在转眼间,何秋蒋安知从舞台边走出时,身后站着沈梦。
她手里拿着茶杯,还有蒋安知的羽绒服。
难道他们?
恍惚间,蒋安知接过了何秋的话筒:“谢谢何秋厂长的发言。何厂长说的是家里事,其实也是厂里事。
当初我们董事长来何家村考察的时候,很被兄妹俩感动,才决定来投资的。
两个孩子,外出打工,赚了一些钱,就想回来建设家乡,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同时,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把秋苗厂,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台下又是热烈的掌声。
何秋回到座位,文娇喜滋滋的说:“小秋,你说得真好,我都要哭了。往事好像就在昨天,一晃眼,都七年了啊。”
何秋不好意思笑笑:“早知道要我去讲话,就应该喝几口白酒,吓得我腿都软了。”
王寡妇和小张婶都笑起来:“平日管生产,管安全确实厉害,一上台就怂了。”
你们是坐着不腰疼,有本事你们去说啊,比我也好不到哪里去。哼!
接下来,就是所有人期待的抽奖环节,一等奖是一台五千多的手机,二等奖是一台三千多的冰箱,三等奖是一台一千多的微波炉。
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票根,结果,文娇抽到了一台冰箱,何秋,王寡妇和小张婶都只有安慰奖,一人一提秋苗咸菜厂的咸菜礼盒。
文娇激动得很,三千多的大冰箱,正是她需要的。
因为乖乖和文娇户口都在何家村,村里给她批了一块地,手里的一点积蓄,盖了一栋三间的平房,什么家电都买不起了。
王寡妇无精打采的提着一盒咸菜,问何秋:“你要咸菜吧,送给你,你家吃饭人多。”
何秋一笑:“这么贵的咸菜,我可吃不起,我都是找文娇姐要的,没有了,去她家坛子里抓。”
小张婶叹口气:“别说这咸菜卖得贵,在何家村,真是没人喜欢吃,上班咸菜,下班家里也有咸菜,送都送不出去。”
这句话不假,无论多么高端的食物,天天吃,也要吃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