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秋,中秋后数日。
秋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九州清晏的光滑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雍正批阅着奏章,却有些心不在焉。
御花园风波虽已平息,但留下的涟漪却在他心中不断扩散。弘时的愚蠢恶毒让他失望透顶,却也让他更加审视剩下的儿子。
四阿哥弘历近日的表现可圈可点,勤勉好学,沉稳有度,经此一事,似乎更知进退。
而六阿哥弘瞻,虽尚在襁褓,但其母安陵容温婉,养母敬妃端谨,背景相对干净。皇后宜修在此事中的处置,公正果断,且并未趁势打压其他皇子,彰显中宫气度,让他颇为满意。
然而,立储之事,关乎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年羹尧旧事虽已渐远,但军中势力盘根错节,与弘历有过师徒之名的将领亦有不少。
若立弘历,是否会助长某些骄兵悍将的气焰?且弘历与皇后亲近,如今皇后权柄日重,外戚……他揉了揉眉心,乌拉那拉氏如今还算安分,但未来呢?帝王心术,重在平衡。他既需要皇后稳定后宫,也需要皇子相互制约。
“苏培盛,”雍正沉声道,“传朕旨意,四阿哥弘历近日功课颇有进益,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令其潜心研读。另,六阿哥弘瞻即将周岁,着内务府好生筹备抓周之礼。”
两道旨意,一道嘉奖,一道彰显恩宠,看似寻常,却在前朝后宫有心人眼中,投下了不同的石子。
圣旨传到长春仙馆时,宜修正与世兰对弈。听闻赏赐,宜修面色平静,只淡淡道:“皇上有心,赏赐厚重,四阿哥更当勉力。”她落下一子,棋局走势愈发凌厉。
世兰却有些雀跃:“皇上赏了弘历,是不是意味着……”她话未说完,便被宜修一个眼神制止。
“意味着皇上重视皇子学业,乃国之幸事。”宜修接过话头,语气平稳无波,“至于其他,非你我臣妾可妄加揣测。”她看向世兰,眼中带着提醒,“越是此时,越要谨言慎行。别忘了,弘晏的周岁礼也要到了。”
世兰立刻明白了宜修的深意。皇上这是在平衡,既抬举弘历,也不冷落弘晏。她收敛了喜色,点头道:“臣妾明白了。”她如今也学会了些许沉稳,知道皇后的每一个举动都深意存焉。
宜修沉吟片刻,对剪秋吩咐道:“去告诉曹嫔,温宜公主的启蒙不可松懈,皇上是看在眼里的。另外,安嫔和敬妃那里,六阿哥周岁的衣物用品,你亲自盯着点,务必妥帖。”
她不仅要稳住弘历这边,也要安抚好安陵容和敬妃,更要让曹嫔和温宜持续获得圣心。方方面面,皆需顾及,如同下棋,需纵观全局,落子无悔。
皇帝的赏赐旨意传出,前朝亦起了微妙变化。一些原本观望的官员,开始有意无意地向与四阿哥相关的势力靠拢。而一些支持其他皇子(或本就对皇后一族有所忌惮)的官员,则对六阿哥周岁的重视程度心生警惕,认为这是皇帝释放的另一种信号。
军机处几位大臣议事间隙,难免谈及此事。
“四阿哥聪慧勤勉,得皇上看重,亦是情理之中。”
“然,六阿哥玉雪可爱,皇上多疼些也是常情。周岁之礼隆重些,亦是显天家恩泽。”
“立储乃国本,皇上圣心独断,自有考量。吾等臣子,谨守本分便是。”
话语冠冕堂皇,底下却各怀心思。朝堂的风向,总是随着后宫的一举一动而悄然转变。张廷玉等老臣默不作声,心中却如明镜一般,知道这场围绕皇储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端妃称病不出,却对外界消息了如指掌。听闻皇帝对四阿哥和六阿哥的举措,她冷笑着捻动佛珠:“皇上这是要玩制衡之术了。也好,水越浑,才越好摸鱼。”
她如今动不了温宜,便将恶毒的念头转向了别处。皇后的地位日益稳固,根源在于她有皇子可依仗(无论是亲养还是扶持)。若……皇子出了事呢?尤其是那个逐渐崭露头角的四阿哥弘历!
一个更为阴险的计划在她脑中酝酿。弘历逐渐长大,开始接触骑射武艺,也开始有更多的机会出入宫廷……“意外”总是难免的。而且,这次她不能再亲自动手,甚至不能再用后宫这些明面上的棋子。她需要借助前朝的力量,需要一把更隐蔽、更锋利的刀。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些因年羹尧倒台而利益受损、或对现状不满的势力边缘。或许,可以借刀杀人,一石二鸟?
甄嬛得知前朝后宫的这些动向,只是静静地绣着一方帕子。眉庄在一旁看书,偶尔抬头看她一眼。
“姐姐看什么?”甄嬛笑问。
眉庄放下书,轻声道:“只是觉得,这园子里的秋色,似乎比往年更沉静了些。”
甄嬛明白她的意思,沉静之下,是更大的风暴在酝酿。她停下针线,望向窗外凋零的荷叶:“静水流深。越是沉寂,底下的涌动便越是湍急。我们只需守住自己这一方天地便好。”
她如今更加明确,要想在这漩涡中生存,甚至保护想保护的人,仅靠皇后的庇护和与眉庄的相依是不够的。
她需要有自己的立足之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盘棋局的规则。皇帝对皇子的态度,朝臣的动向,都是她需要默默观察和学习的。
她的心,在宁静的外表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种名为“野心”或者“自保之力”的种子,开始萌芽。
夜深,长春仙馆内烛火通明。宜修并未就寝,而是在灯下查看内务府呈上的、关于六阿哥周岁宴的筹备清单,朱笔细细批注。世兰原本窝在旁边的榻上看话本,看着看着便睡着了,话本滑落在地。
宜修批阅完,抬头见她睡得香甜,身上只盖了薄薄一层毯子,便起身拿起自己的斗篷,轻轻走过去为她盖上。动作虽轻,还是惊醒了世兰。
世兰迷迷糊糊睁开眼,见是宜修,嘟囔着:“娘娘……您还没歇息啊……”边说边自然地往她身边靠。
宜修顺势坐在榻边,将她揽入怀中,让她靠着自己继续睡:“还有些琐事,马上就完。”
世兰在她怀里蹭了个舒服的位置,含糊道:“臣妾陪着您……”
宜修看着怀中人毫无防备的睡颜,又看了看灯下那厚厚的清单和奏报,心中那片因权衡算计而略显冰冷的角落,渐渐被一丝暖意填满。
这深秋寒夜,纵有万千纷扰,但有这一盏灯,一个全心依赖她的人在身旁,便似乎也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和温度。
她轻轻调整了下姿势,让世兰睡得更安稳些,另一只手,则继续拿起了朱笔。
长夜漫漫,有人安睡,有人守护,这或许便是深宫之中,最难得的安宁。
圆明园的秋意愈来愈浓,落叶缤纷,湖水愈发澄澈寒冷。皇帝平衡之举带来的短暂平静下,是愈发紧张的暗涌。
宜修稳坐中宫,步步为营,既要推动弘历,又要稳住全局,还要防范端妃的暗箭。
端妃蛰伏暗处,毒计再生,将目光投向了更危险的领域。
前朝官员们各自站队,心思浮动。
而甄嬛等人,则在观察与思考中,逐渐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场围绕皇储、涉及前朝后宫的更大风暴,正在秋日的晴空下,悄然积聚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