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冬,珠江口的寒风裹挟着咸腥的海雾,吹过尚未散尽的硝烟,拂过焦黑的滩头残骸。香港岛西北角的海滩上,沙土早已被血与火浸透,碎裂的登陆艇残骸与英军士兵的尸首交错横陈,如同地狱的入口。炮火轰鸣的余音仍在山壁间回荡,而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从海岸线到维多利亚城,从滩头阵地到街巷深处,一场决定香港归属的巷战,正悄然拉开帷幕。
王九波站在一座被炸塌的炮台废墟上,脚下是滚烫的碎石与未熄的火苗。他脱去了外套,玄黑军装的袖口卷至手肘,肩章上的银丝龙纹在硝烟中依旧闪亮。他手中握着一支“龙吟”1860式击发枪,枪管上还沾着海战时溅上的铁锈。他望着前方——那座被英军经营二十余年的维多利亚城,此刻已化为一座钢铁与砖石铸就的堡垒。街道被沙袋与铁栅栏封锁,屋顶上架设着阿姆斯特朗后装炮,窗棂后埋伏着恩菲尔德线膛枪手,每一扇门、每一面墙,都可能是死亡的陷阱。
“传我命令。”王九波的声音低沉而冷峻,穿透了海风与余火的噼啪声,“第一旅为左翼,沿皇后大道东侧推进;第二旅为右翼,经荷李活道包抄;第三旅居中,主攻政府山与总督府。炮兵营前移,以‘虎啸’75毫米前装线膛炮逐段轰击街垒;机枪连随主力跟进,在关键路口架设‘凤羽’机枪,封锁敌军反扑路线;骑兵营暂留滩头,警戒侧翼,随时策应。”
“遵命!”各旅旅长齐声应诺,迅速返回部队。第一旅士兵已整装待发,旅长周丰收立于队前,身披一件染血的斗篷,腰间别着两枚“龙爆”手榴弹。他麾下三个营共三十个连,其中二十七支步兵连,三支掷弹兵连,皆为百战老兵。他们不再列队行军,而是以“十人战术小组”为单位,每组配一名组长、一名掷弹兵、一名观测员与七名步兵,呈散兵线推进。
“记住!”周丰收在战前最后一次训话,声音如铁锤敲击,“这不是野战,是巷战!每一栋楼都是碉堡,每一条街都是战壕!不要贪功冒进,不要孤军深入!见墙先探,见窗先射,见门先炸!用‘龙爆’清屋,用‘龙吟’点杀!谁敢拿命去赌,我亲手毙了他!”
士兵们默默点头,检查枪械、手榴弹与刺刀。掷弹兵们将“龙爆”手榴弹的引信逐一拉出少许,确保一投即炸;观测员们则爬上附近残存的了望塔,用望远镜扫描前方街道。炮兵营的十二门“虎啸”75毫米前装线膛炮已由骡马拖曳至前沿阵地,炮手们正用测距杆与沙袋构筑简易炮位,炮口对准皇后大道上的三处主要街垒。
“开炮!”炮兵营营长一声令下,六门火炮率先轰鸣。炮弹如流星般划过低空,精准地砸在第一处街垒上。砖石与沙袋在爆炸中四散飞溅,火光冲天而起,将整条街道照得惨白。爆炸的冲击波震碎了两侧建筑的玻璃,灰尘如雪般从屋顶倾泻而下。然而,街垒后方的英军并未溃逃,反而从残垣断壁中探出身,用恩菲尔德线膛枪猛烈还击。
“敌军没死透!继续轰击!”炮兵营营长怒吼。第二轮炮击紧随其后,榴弹在街垒后方爆炸,将一挺阿姆斯特朗炮掀翻,数名炮手被炸得粉身碎骨。第三轮,实心弹直接轰塌了街垒主体,将其彻底夷为平地。
“第一连!上!”周丰收一声令下,第一连的十人小组如猎豹般冲出掩体,贴着墙壁快速推进。他们交替掩护,一人前进,九人警戒,枪口始终对准两侧门窗。一名士兵刚冲至街口,便被二楼窗口射出的一发子弹击中左肩,倒地翻滚。掷弹兵立即上前,拉燃一枚“龙爆”手榴弹,高高抛入窗口。手榴弹在室内爆炸,火光与浓烟中传来数声惨叫,随后再无动静。
“清屋!继续推进!”组长低吼。士兵们迅速冲入建筑,逐层搜索。他们用刺刀捅开每一道门,用枪托砸碎每一面隔墙,确保无一死角。一名英军士兵藏身阁楼,试图从后窗逃窜,却被观测员一枪击毙,尸体从屋顶滚落,砸在街心。
第二处街垒位于皇后大道与鸭巴甸街交汇处,由三辆废弃马车与铁轨焊接而成,后方设有一座地下弹药库。英军在此部署了一个连的兵力,居高临下,火力凶猛。
“‘凤羽’机枪!架设!”周丰收下令。六挺“凤羽”1862式机枪迅速被推至街口,由机枪连的六十名机枪手操作。他们将机枪架设在临时搭建的铁架上,枪管对准街垒。一名机枪手转动摇柄,“哒哒哒哒哒——”六根枪管轮流喷吐火舌,每分钟两百发的黄铜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出。弹幕瞬间覆盖整个街垒,铁轨被打得火星四溅,马车被撕成碎片,英军在弹雨中被打成筛子,鲜血与脑浆喷洒在沙袋上。
“掷弹兵!炸弹药库!”周丰收抓住时机。三名掷弹兵匍匐前进,将三枚“龙爆”手榴弹塞入街垒下方的通风口。引信燃尽,三声巨响接连炸开,地下弹药库被引爆,整条街道如地震般颤抖,碎石与火焰冲天而起,街垒彻底化为废墟。
第三处街垒位于政府山脚下,由一座教堂改建而成。英军将神坛后方挖通地道,连接总督府,形成坚固的防御枢纽。
“第一营!主攻教堂!第二营!侧翼包抄!第三营!压制后方增援!”周丰收亲自带队冲锋。士兵们以“龙爆”炸开教堂大门,掷弹兵率先突入,向内投掷烟雾弹与燃烧弹。浓烟与烈火瞬间充斥教堂,英军在混乱中开火,子弹在烟雾中盲目扫射。大新士兵则利用“龙吟”枪的射程优势,逐个点杀。
一名英军军官从祭坛后冲出,挥舞军刀,试图组织反击。一名掷弹兵抬手一枪,子弹击中其胸口,他踉跄几步,扑倒在十字架前,鲜血顺着木雕流下,如同基督的血泪。
教堂被攻占后,第一旅继续沿皇后大道推进。街道两侧建筑内仍藏有零星英军,他们利用通风管道与地下密道转移,不时从窗口或屋顶偷袭。大新陆军则以“清屋战术”应对:每栋建筑由一个十人小组负责,先用“龙爆”炸门,再由掷弹兵投弹清屋,步兵随后突入,逐层肃清。若遇顽抗,则呼叫“凤羽”机枪或“虎啸”炮支援。
与此同时,第二旅在荷李活道方向的推进同样激烈。二旅旅长指挥部队沿狭窄巷道穿插,利用建筑物的屋顶与后院进行立体包抄。他命令各连以“三组轮进”战术推进:第一组火力压制,第二组快速跃进,第三组警戒侧翼,循环往复,步步为营。
荷李活道中段,英军在一座钟楼内架设了狙击手,连续击毙三名大新士兵。二旅旅长立即下令:“炮兵!轰钟楼!”一门“虎啸”炮调转炮口,一发榴弹精准命中钟楼顶部,将其彻底摧毁。
“掷弹兵!炸开钟楼地窖!”一名士兵发现地窖入口。三枚“龙爆”投入,爆炸后,十余名英军士兵从地道中爬出,举手投降。
第二旅继续推进,攻占多处制高点,切断英军通讯线路,并在一座废弃银行内缴获大量军用地图与密码本。
第三旅作为主攻部队,直扑政府山与总督府。三旅旅长亲率部队,沿陡峭山路向上推进。山路两侧布满地雷与陷阱,英军在山腰设有多处暗堡,火力交叉覆盖。
“炮兵!轰山腰暗堡!”三旅旅长下令。十二门“虎啸”炮集中火力,对山腰进行地毯式轰击。实心弹与榴弹交替发射,将暗堡逐一摧毁。随后,掷弹兵以“龙爆”清障,步兵贴墙跃进,逐段推进。
接近山顶时,英军发动最后一次反扑。一个连的英军从总督府后方冲出,手持刺刀与左轮手枪,试图突围。三旅旅长立即下令:“机枪连!封锁路口!”
六挺“凤羽”机枪在山顶路口架设完毕,枪口对准冲来的英军。机枪手转动摇柄,“哒哒哒哒哒——”弹幕如钢铁之墙,瞬间将英军冲锋队形撕成碎片。子弹穿透胸膛,打断四肢,英军士兵如割麦般成片倒下,鲜血染红了石阶。侥幸未死者纷纷跪地投降,武器散落一地。
总督府前广场上,英军残部已不足百人,龟缩在建筑内,负隅顽抗。王九波亲临前线,下令:“炮兵!轰总督府大门!机枪!封锁所有出口!掷弹兵!准备总攻!”
六门“虎啸”炮齐射,总督府厚重的铁门在爆炸中轰然倒塌。六挺“凤羽”机枪同时开火,将所有门窗与走廊彻底封锁。三支掷弹兵连同时投掷“龙爆”手榴弹,数十枚手榴弹如雨点般落入建筑,接连爆炸,火光冲天。
总督府内,英军的抵抗逐渐微弱。阵地,正在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