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兰阁的窗棂外,深秋的风卷着枯叶打着旋儿掠过,将檐角的铜铃吹得叮当作响。
室内却暖意融融,三盏莲花纹铜烛台一字排开,烛火燃得正旺,橘红色的光晕漫过紫檀大案,将案上堆叠的卷宗染得暖意沉沉。
沈微婉坐在案前,刚送走前来通报三司动向的家仆,便抬手揉了揉眉心,眼底的沉静未减,指尖却已拈起一枚象牙镇纸,准备梳理那堆如山的罪证。
案上的卷宗早已按颜色分了类,青色封皮是通敌相关,玄色是兵变谋划,土黄色是贪墨账目,朱红色则是下毒罪证,其余关联佐证归入附卷,像极了绣娘整理丝线时的条理分明。
“春桃,把朱红封皮的卷宗递我。”沈微婉的声音清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依旧沉稳有力。
侍立在侧的春桃立刻应声,她穿着一身藕荷色比甲,双丫髻上系着浅青色丝带,脸上早已没了往日的怯生生,眼神专注而笃定。
这大半年跟着沈微婉奔走,她从一个连账本都看不懂的小丫鬟,变成了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得力助手。
递卷宗的动作又快又稳,指尖甚至不会碰到卷面的墨迹——就像沈微婉教她的,对待证据要像对待易碎的瓷器,半点马虎不得。
春桃将朱红卷宗放在沈微婉手边,顺势拿起旁边的空白宣纸铺好,毛笔早已蘸饱了墨,笔尖悬在纸上方,只等沈微婉开口。
她记得小姐说过,整理证据就像梳头发,若是东一撮西一绺胡乱堆放,再好的线索也会缠成死结,唯有按顺梳理,才能理清来龙去脉。
沈微婉翻开朱红卷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太医的验毒折子,上面的字迹工整,详细记录了太后与前皇贵妃体内毒素的成分,以及两人的脉案。
“下毒一案,是最直接的罪证,也是最易触动人心的。”
她轻声说道,“太后身边的陈嬷嬷、当年医治前皇贵妃的秦老太医、负责抓药的老掌柜,还有前皇贵妃的贴身李嬷嬷。
这些都是核心证人,整理好他们的证词与脉案,景渊已经安排人手确保众人安全。”
春桃闻言,立刻在宣纸上写下“下毒类”三个字,而后工整记下陈嬷嬷、李嬷嬷、秦老太医、抓药老掌柜的名字,旁附小字“已重点保护”。
她的字迹清秀工整,一笔一划毫不含糊,就像小时候跟着母亲学做针线活。
每一针都要落在正位,错一针便乱了整件衣裳的纹路,随即把众人的证词、脉案等证据一并归入红色卷宗。
沈微婉看了一眼她的记录,眼中掠过一丝赞许,随即拿起青色封皮的卷宗。
“接下来是通敌罪证,这是萧承泽最致命的罪状。”
她翻开卷宗,里面夹着几张誊抄的西域密信,字迹扭曲诡异,是火狄特有的文字。
“永安侯府的译师已经破译,萧承泽承诺割让漠北三城,换取火狄的军事支持。”
她顿了顿,又抽出一本账册,“这是往来商队的记录,他借着永安侯的商路,暗中用军饷与火狄交易。
换取粮草、兵器和马匹,负责押送的老掌柜亲眼见过他的人与火狄使者交接,这位老掌柜是关键证人。
另外,柳如眉身为萧承泽侧妃,知晓不少隐秘,她的相关证词也一并归入此类。”
沈微婉浅浅一笑,拿起玄色封皮的卷宗,神色愈发凝重。
“兵变一事,关乎国本,绝不能有半点疏漏。”
卷宗里夹着一张泛黄的图纸,画着城郊一处庄园的布局,地道、营房、兵器库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处庄园表面是萧承泽的别院,实则是私兵训练营,地道直通皇城根下。”
她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标记,“我们策反了他的旧部林忠,也是他身边最后的亲信,此人知晓兵变全部计划,愿意出庭指证。”
最后拿起土黄色封皮的贪墨卷宗,里面的账目与边关将士的控诉书信整理得一目了然。
“户部拨款记录、将士领饷凭证、受害家属证词相互印证,萧承泽克扣军饷的罪行无可抵赖。”
沈微婉将四类核心罪证与附卷归拢整齐,像四块码放端正的金砖,沉甸甸的全是分量。
“证人名单再核对一遍,不能有错别字,更不能漏记。”
待四类罪证都整理完毕,春桃将完整的证人名单递上——上面按“下毒→通敌→兵变→贪墨”排序。
清晰列着陈嬷嬷、李嬷嬷、秦老太医、抓药老掌柜、永安侯、商队老掌柜、柳如眉、林忠、受害将士家属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都标注了身份与证词要点。
沈微婉逐字逐句核对,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细节,就像当年在闺塾核对先生课业,哪怕一个标点的误差,也会立刻指出。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一个端坐凝眸,一个垂首静候,画面温馨而肃穆。
窗外的风声渐渐大了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室内的专注,只有毛笔偶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以及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交织成一曲沉稳的乐章。
良久,沈微婉放下名单,抬眸看向春桃,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
“很好,一个字都没错,连标注的要点都精准得当。春桃,如今的你,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这句话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春桃的全身。
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藏了两颗小星星,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欣喜,却依旧保持着分寸,只是郑重地行了一礼。
“多谢小姐夸奖,这都是小姐教得好!”
她想起刚开始,自己端茶倒水都要小心翼翼的,是沈微婉一步步教她识字、记账、整理卷宗,教她遇事要冷静,做事要细致——就像园丁培育幼苗,浇水、施肥、修剪,才有了如今的枝繁叶茂。
沈微婉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眼底满是欣慰。
她知道,春桃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心智的成熟。
从当初的胆小怯懦,到如今的沉稳干练,春桃的变化有目共睹,而这份成长,也让她多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帮手,多了一份前行的力量。
“这些正本明日一早让管家送到三司衙门,副本我们留着备用。”
沈微婉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半扇窗户,一股清冷的空气涌了进来,让她瞬间清醒了不少。
窗外的夜空格外晴朗,繁星点点,月光如水,洒在庭院中的梧桐树上,落下斑驳的影子。
“三日后便是公审,这些证据和证人,就是我们最锋利的武器,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春桃装订好副本,将四本册子整齐地放在木盒旁,闻言立刻应声:“小姐放心,奴婢已经把正本和副本都清点过了,每一份证据都对应着证人,绝不会出错。”
她走到沈微婉身边,顺着她的目光望向窗外。
“奴婢已经让人去告知各位证人,明日会有专人护送他们前往三司衙门,确保他们的安全。”
沈微婉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回到案前,拿起案上的证人名单,最后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冤屈,一份期盼。
她轻轻合上名单,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明日三司会对证据进行最后的核验,我们也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春桃,你明日和我一起去三司衙门,协助他们核对证据,有任何问题,立刻汇报。”
“是,小姐!”
春桃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忐忑。
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事情,既期待能为伸张正义出一份力,又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沈微婉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肩膀:“不用紧张,按我们平时练习的来就好。你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我相信你。”
她的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像一剂定心丸,让春桃瞬间安定下来。
夜色渐浓,汀兰阁的烛火依旧明亮如盏,映照着案上码放整齐的卷宗与副本,也映照着沈微婉沉静坚毅的脸庞。
室内暖意融融,驱散了深秋的寒意,也驱散了笼罩京城的阴霾。
春桃打了个哈欠,却依旧挺直腰板——她深知,自己与小姐肩负着无数人的期盼,半点懈怠不得。
三日后的午门之外,那场牵动朝野的公审已箭在弦上,所有准备皆已就绪。
沈微婉轻轻抚摸着卷宗封面,嘴角勾起浅浅笑意。
眼底是胜券在握的笃定: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正义终将刺破黑暗,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