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村外空地上,一支钢铁洪流已集结完毕。晋中独立旅旅长宋兴华伫立在一辆卡车的引擎盖旁,目光扫过麾下的精锐。
第一梯队主要由卡车队伍和炮兵组成。独立1团山炮营的12门105mm山炮和24门75mm山炮,以及晋中独立旅直属重迫击炮营的24门120mm Grw42重迫击炮,被小心翼翼地装上特制的重型卡车拖挂炮架。炮兵们动作娴熟,检查牵引索、固定炮身、遮盖炮衣,一切井然有序。冈田旅的101团、102团以及其旅属重迫击炮连的官兵们,则乘坐着缴获和兑换的日式卡车,车上满载着弹药和给养。士兵们虽然面容严肃,但眼神中透露出对战斗的渴望。卡车引擎轰鸣,排成长龙,车轮卷起阵阵尘土,显示出强大的机动能力。宋兴华看着这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队伍,微微颔首。随着他一声令下,钢铁洪流沿着崎岖不平的土路,向着平遥方向滚滚而去。
行军过程并非坦途,但部队组织严密。斥候前出侦察,工兵随时准备抢修道路。庞大的车队蜿蜒前行,宛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上爬行,气势磅礴。沿途百姓纷纷驻足,看着这支与以往印象中“土八路”截然不同的队伍,眼中充满了惊奇与希望。
下午四点左右,先头部队抵达平遥县城北部预定集结区域——一处相对隐蔽的山区谷地。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各部按照预定方案,迅速展开,搭建临时营地。
营地没有华丽的帐篷,多是利用帆布、雨布甚至树枝搭建的简易窝棚或挖建的半地下式掩体。卡车和火炮被巧妙地隐蔽在树林或山坳处,并进行了伪装。炊事班选择下风向位置挖灶生火,缕缕炊烟被尽量控制。岗哨被布置在四周制高点和关键路口,警戒严密。电台天线被小心架设起来,与旅部及各团保持联系。虽然条件简陋,但营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展现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官兵们默默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营地初步稳定后,宋兴华立即召见冈田旅旅长冈田翔太及其101团团长石川启介、102团团长远藤健太郎。他指向地图上的洪善、宁固阜、清商、东泉四个日军外围据点:“石川团长,远藤团长,这四个钉子,交给你们了。每个团配属的6门德国75mm步兵炮(后期型号,射程5.5公里)是敲开乌龟壳的利器。凌晨之前,拿下据点,回来集结。”
“嗨依!请旅团长放心!”石川和远藤立正领命,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对于日本共产主义同盟军而言,每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劝降或俘获日军,都是扩大自身影响和力量的绝佳机会。
两个团迅速兵分四路,乘坐卡车向目标疾驰。每个攻击分队都加强了一个步兵炮排(2门75mm步兵炮)和一个重机枪班(2挺九二式重机枪)。
攻打过程几乎是四个据点的翻版。这些砖木结构的碉堡、炮楼,在75mm步兵炮的直瞄射击下不堪一击。例如在洪善据点,101团1营抵达后,并未立即强攻。营长先命令步兵炮在安全距离外展开,对准据点的主炮楼和机枪眼进行了几轮精准的试射。炮弹轰然炸响,砖石飞溅,炮楼 visibly 受损。与此同时,懂日语的同盟军战士通过扩音器向据点内喊话:
“里面的日军士兵们!我们是日本共产主义同盟军!你们已经被八路军宋兴华旅长的精锐部队包围了!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宋旅长战功赫赫,108师团的两个联队都被我们歼灭!看看你们脆弱的工事,能挡住我们的大炮吗?放下武器,加入我们,为了真正的日本和平与未来而战!我们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据点内的日军守备小队(约一个分队,十几人)和伪军一个排(约三十人)起初还开枪还击,但在火炮的持续威慑和“同胞”的劝降下,尤其是听到“宋兴华”这个名字后,抵抗意志迅速瓦解。伪军首先动摇,日军军心也随之涣散。最终,在各路攻击分队类似的“炮火威慑+政治劝降”组合拳下,四个据点的日伪军相继打出白旗。
晚上十点多,四路兵马陆续返回北部山区集结地。此战,冈田旅以极小代价,共计俘虏日军100余人,伪军18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宋兴华对冈田旅的表现颇为满意,这不仅扫清了外围障碍,更缴获了可供近300人使用的物资,根据系统规则,又为他带来了额外的军功值。
平遥县城内的日军中队长小林康夫,在四个据点几乎同时失去联系后,大惊失色。他立即通过电台向太原第一军司令部紧急汇报:“太原!太原!平遥急电!八路军精锐部队,疑似宋兴华部,同时攻击我外围四大据点,通讯中断,情况危急!请求战术指导!”
太原,日军第一军代司令官舞伝男中将接到电报,脸色阴沉。他与幕僚分析后,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宋兴华的手笔。“山西境内,除了这个宋兴华,还有谁敢如此嚣张,同时攻打四个据点?这是在为攻打平遥县城做准备!”舞伝男感到一阵无力,宋兴华部神出鬼没,火力强大,多次让皇军颜面扫地。他苦思良久,最终无奈地对参谋下令:“给平遥小林中队回电:敌军势大,若事不可为,可相机撤离平遥,向介休方向转进,保存实力。”这道命令充满了妥协和无奈,反映了山西日军在面对宋兴华部时的被动与窘境。
县城内,小林中队长接到太原“相机撤离”的命令后,心领神会,立即下令秘密收拾物资,准备连夜弃城。日军士兵匆忙地将重要文件、武器弹药装箱,动静虽尽量减小,却难免慌乱。
这一切,都被宋兴华通过系统的【全景地图】(半径120公里)功能尽收眼底。地图上,代表日军的红色光点频繁移动,集中在仓库和指挥部附近,而伪军的光点则显得混乱无序,显然并未接到明确指令,对日军的异常举动感到困惑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