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玻璃窗洒进来,林辰站在综合科门口,手里抱着一沓文件,脚步未停。
他已经正式接手了财务报销事务,这几天处理完积压单据后,又着手建立台账和流程规范。
张涛不再说“差不多就行”,李建国也多次在会上点名表扬。
办公室里有人低声议论他“太较真”,但他已经习惯这种声音。只要不出事,谁也不会记得这些琐碎的规矩;可一旦出事,最先被问责的就是执行层面的人。他知道这一点,就像前世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错,最终都成了压垮他的稻草。
“林哥。”刘伟从座位上站起来,“区里发通知下来了,说是下周要搞消防应急演练,街道办这边要派人协调。”
“我看看。”林辰接过通知单,快速扫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时间紧任务重,得提前准备。”
“听说这次是现场模拟,不是走过场那种。”刘伟补充道。
林辰点点头,把通知折好放进夹子里。他心里已经有数——这类演练,表面上看是例行公事,实则是一次展现统筹能力的机会。如果做得好,不仅能赢得上级认可,还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科室的地位。
当天下午,李建国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宣布由林辰担任此次消防应急演练的现场协调员。
“这项工作虽然不算多难,但细节多、责任大。”李建国环视一圈,“希望大家都配合林辰的工作,别掉链子。”
会后,林辰回到办公室,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他先调出街道办的建筑图纸,结合实地考察,初步规划出三条逃生路线,并标注出重点区域,比如楼梯间、配电房、档案室等。
第二天一早,他就组织全体参与人员开会,用清晰的语言讲解演练目的和流程。
“这次演练不是走形式。”林辰站在投影幕布前,语气坚定,“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经得起推敲。大家都是参与者,也是责任人。”
他一边讲,一边将每个人的职责写在白板上,细致到岗位、位置、联络方式。
“老王负责一楼通道引导,小赵负责三楼疏散,刘伟你带人检查各楼层是否清空……”
会议结束后,不少人私下嘀咕:“这林辰怎么跟干财务一样,连个演练都要抠字眼?”
但没人能反驳他安排的合理性。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没有人模棱两可。
第三天上午,林辰带着刘伟等人实地检查逃生路线。走到二楼楼梯口时,发现一处通道堆满了杂物,严重影响通行。
“这个必须清理。”林辰对负责后勤的老陈说道。
老陈皱眉:“这不是临时放一下嘛,等演练完了再搬。”
“现在就搬。”林辰毫不退让,“演练就是实战,不能存侥幸心理。”
老陈嘟囔几句,还是叫人来把杂物清走了。
中午吃饭时,刘伟忍不住问:“林哥,你是不是太认真了?不就是个演练嘛。”
林辰夹了口菜,淡淡道:“认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是为了万一真发生火灾,我们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刘伟没再说什么,低头扒饭。
演练当天早上八点,所有人员到位。林辰穿着统一配发的荧光背心,手拿扩音器,站在指挥台前。
“所有人注意,演练即将开始,请按既定方案行动。”
广播响起,警报拉响,烟雾模拟器启动。人群开始有序撤离,现场没有混乱,只有脚步声和指令声交错。
“二楼东侧楼梯有滞留人员,立即支援!”林辰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
救援小组迅速出动,几分钟后,“被困”人员被顺利救出。
整个过程比预期快了五分钟。
就在大家以为结束时,林辰突然接到通知:“领导临时加了一个场景,模拟‘老人被困’。”
他心头一紧,但脸上不动声色。立刻调整部署,安排专人前往模拟区域进行搜救。
“备用设备准备好,氧气瓶、担架、通讯器材全部到位。”他边走边下命令。
救援小组赶到现场,却发现模拟设备有些故障,无法正常启动。
“换手动模式!”林辰果断下令。
刘伟立刻协助调试,其他人员分头协作,不到十分钟,成功将“老人”救出。
演练结束,区应急管理局领导亲自到场,对演练结果给予高度评价。
“这次和平街道办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现场协调员林辰同志,临危不乱、指挥得当,值得表扬。”
李建国在一旁点头微笑,拍了拍林辰肩膀:“不错,干得漂亮。”
林辰只是谦虚地笑了笑:“职责所在。”
散场后,林辰独自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脚下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
他刚进门,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区应急管理局发来的信息:
“全市范围内的应急演练将在下月举行,届时将邀请各单位观摩学习,建议贵单位继续保持高标准、严要求。”
林辰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嘴角微微扬起。
他把手机放回口袋,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新的应急预案草稿,铺开在桌上。
笔尖落下,沙沙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