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权在丁正业点名后,沉稳地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洪亮而清晰:
【“谢谢丁书记。
同志们,这份《关于推动东平省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方案》,是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和反复论证后形成的。
内容比较具体,涉及面也比较广,请大家先仔细审阅一下具体内容。”】
他说着,示意一旁负责会务的工作人员,将早已准备好的、装订整齐的方案文本,逐一发放到每一位常委面前。
丁正业、郑家权、林微微,以及早已通过刘冰冰知晓详情的组织部长易秋萍,四人因为对方案内容已然了然于胸,并未立刻翻开,只是神态自若地坐着,或轻轻吹着茶杯里的浮叶,或目光平静地观察着其他人的反应。
而其他常委,尤其是以省委副书记丘志展为核心的几位——
政法委书记刘东海、常务副省长翁扣、统战部长何秋海——则立即投入了紧张的阅读状态。
在这种级别的会议上,面对一项重大改革议案,不经过仔细阅读就贸然发言是极其不专业也不负责任的行为,更是丧失了话语权的先机。
会议室内一时间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气氛凝重。
大约十分钟后,当大多数常委,特别是丘志展等人,翻到方案的最后一页,看到“主要推动者”或“汇报单位”一栏后,神色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里清晰地印着两个名字:郑家权、林微微。
这一信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各位常委心中荡开了层层涟漪。
丘志展、刘东海、翁扣、何秋海几人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俱是一凛:‘郑家权和林微微联手了!’ 这意味着政府一把手和宣传口结成了同盟。
他们不禁进一步揣测:‘这个联盟是会独立运作,还是会选择靠向丁正业书记?如果靠向丁书记,那常委会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决定性倾斜,我们这边就彻底被动了。’
而丁正业阵营的纪委书记方元洪、省委秘书长李全有,心中同样不平静。
他们看到林微微与郑家权并列,第一反应是看向主位的丁正业,试图从书记脸上读出倾向。
方元洪心想:‘书记事先是否知情?他会支持这个方案吗?如果书记也表态支持,加上郑省长、林部长,这就是稳稳的三票,再加上我们两个……那就是五票,已经过半了。
丘志展他们就算全部反对也无力回天。’ 他们完全没想到,坐在一旁看似中立的组织部长易秋萍,才是郑家权隐藏在更深处的、更为坚定的支持者。
就连省委书记丁正业,虽然事先知晓方案内容,并且通过杜老爷子的渠道,对推动改革持默许甚至鼓励态度,但此刻看到郑家权与林微微联名推动,心中也略感意外。
他不动声色地用余光瞥了郑家权和林微微一眼,暗忖:‘家权同志这次动作很快嘛,不仅说服了林微微,还将她拉到了前台。看来上次的谈话,确实让他下了决心,也长了魄力。这步棋,走得不错。’
郑家权仿佛完全没有感受到周围各种探究、惊讶、权衡的目光。
他见大部分常委都已经放下了手中的材料,便清了清嗓子,直接切入核心程序:“同志们,资料应该都看得差不多了。如果大家对方案本身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需要补充的话,我看,我们就可以进入表决程序了。”
他语气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推进力,“发展不等人,机遇更不等人啊!”
他这句话问得颇有技巧,没有常规地问“大家有没有意见或建议”,而是直接问“有没有补充”,无形中将讨论的范围和基调限定在了“如何完善”而非“是否推行”上,展现了极强的控场意识和推动决心。
丁正业作为会议主持人,目光缓缓扫过全场,特别是在丘志展、翁扣等人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给予他们表达意见的机会。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
足足五分钟,没有人率先打破这份沉默。支持者在观望,反对者在权衡。
郑家权见时机已到,便转向丁正业,准备请书记主持表决:“丁书记,您看……”
“丁书记!”就在丁正业即将开口的瞬间,丘志展副书记终于出声打断,他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忧国忧民的神色,语气沉重地说道:
【“丁书记,郑省长,这个方案志向是好的,但我有一个很大的担忧。
大家请看第三章第二节,关于人员安置的部分。
方案提到了‘建立市场化再就业机制’,说得比较原则。
但我们得面对现实啊!大家不妨粗略算一算,我们东平省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有多少?
职工总数是多少?
如果全面推行所有制改革,哪怕是分阶段进行,届时会产生多少下岗分流人员?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如何维系?
这背后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必须有万全的应对之策啊!”】
他这番话,直接指向了改革中最敏感、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工安置问题,可谓切中要害。
丘志展话音刚落,林微微部长立刻接过了话头,她声音清晰,条理分明,显然早有准备:
【“丘书记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是我们起草方案时重点研究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请放心,对于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我们并非没有考虑。”】
她翻开方案,指向相应的章节…
【“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先试点、后推广’的实施策略。
我们计划首批只选择一到两个基础较好、民营经济活跃、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市县,以及省属国企中条件最成熟的一到两家企业作为试点。
在试点阶段,涉及的人员规模是可控的。
同时,方案要求试点地区必须同步制定详尽的《职工安置保障子方案》,明确转岗培训、内部退养、经济补偿、创业扶持等多条安置渠道,并设立专门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和保障基金。
财政、人社、工会等部门会联动介入,确保‘安置不到位,改革不启动’。”】
她的回应有理有据,将丘志展提出的宏大担忧,拉回到了具体可控的试点操作层面,有效化解了其攻势。
林微微话音刚落,常务副省长翁扣紧接着发言,他主管经济和财政,提出的问题更加具体务实:
【“林部长提到的试点思路是稳妥的。但我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中的‘人’——这里指的是接盘的投资人。
方案中提到了要大力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制。
但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我们东平的国企,很多都是老企业,负担重,设备旧,产品缺乏竞争力。
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如何确保能找到有实力、有诚意,并且愿意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投资者来接盘?
如果找不到,或者来的都是一些只想捞一把就走、不顾职工死活的投机者,那改革不仅无法成功,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和混乱。
这个问题,方案中似乎缺乏足够有力的保障措施。”
】翁扣的问题直指改革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资本引入,同样极具分量。
会议室的焦点再次集中到郑家权和林微微身上,等待着他们对这个棘手问题的回应。
新一轮的交锋,似乎才刚刚开始。
而丁正业则稳坐主位,如同一个高明的裁判,观察着场上的博弈,等待着最佳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