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结束,三省六部长官知道事情非同小可,一切关于李世民的事情都不能含糊对待,果然刚出殿门,大家就被赵瑞叫到立政殿。同时还有在京的几个大将军。
此时时间已经快到未时,众人一到,赵瑞便吩咐上了膳食,这里肯定不像后世电视剧演的那样,吃个菜还要赏。
每人一个小方桌,桌上几个菜还有两个汤,赵瑞的饭菜和大家伙的都一样的,根本没有区别。
众人边吃边聊,也没有什么食不言的规矩,阚陵是江淮人士,本身就喜欢吃鱼,桌子上的鱼是水军送来的海鱼,这时候的大海资源远比后世丰富,后世上万一斤都买不到的大黄鱼,上千的大石斑到处都是。
阚陵吃完自己的那一份,看见张方等人也都对鱼情有独钟,一瞥只有赵瑞那份还没吃,于是起身走到赵瑞跟前,
“陛下,你不喜欢吃鱼?那我吃了,”说着也不管赵瑞,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端起鱼回到自己桌上,大口吃起来。
赵瑞哭笑不得,其实自己也很喜欢吃鱼,只是水军送了不少过来,自己不缺吃的,这鱼就一时间没动筷子而已,就被阚陵端走。
可是自己也不好再要回来,
“你喜欢就让膳房多送一份来,谁说我不喜欢了?至于抢我的鱼。”
张方一愣,“陛下,鱼还有吗?我要一份。”
旁边的内侍看了赵瑞一眼,赵瑞笑着挥手,身边的其他人想吃的也都在要。
赵瑞看他们争抢,知道这是他们表达亲近的方式,大将军嘛,做事没那么多心眼,表达方式也很粗糙,不过赵瑞很喜欢。
你看李靖坐在那里就很老实,一丝不苟,一点礼节不亏,可越是这样越是让人不放心。
旁边的文臣表达方式就不一样,他们可没有武将这么直接,一个个笑眯眯看着武将们表演。许敬宗只是侍郎,不过跟着赵瑞一路走来,远超他以往的爵位职衔,要知道历史上他跟着李世民混了一辈子就混了个最低端的男爵,跟着赵瑞现在已经是侯爵了,侍郎职位,封公拜相指日可待。
不过他可不敢去端赵瑞的菜,只能笑着说道,“几位大将军,我也喜欢吃鱼,只是以前河鱼刺太多,吃着麻烦,这种海里的鱼,不但咸鲜味美,而且刺少,托你们的福,我也再来一份。”
“得了,水军的确送了不少过来,这次年礼给你们每人再多增加一份鱼就是了。”
说完让内侍去禀告贵妃办理。众人吃完才开始讨论李世民此次遣使的目的。
李世民占据新罗百济,偏居一隅,但对中原虎视眈眈,从没有放弃。按理说他应该联合高句丽共同对抗赵瑞才对,而不是和赵瑞瓜分高句丽,那样即使拿到高句丽的部分土地,也要直接面对大明的军队了。哪怕维持原状,那也是高句丽替他们顶在前面。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局势,但一直没有搞懂李世民这次的真实意图。
杨恭仁沉思之后,十分慎重说道,
“陛下,既然我们搞不懂李世民想什么,那就不必要去搞懂,我大明兵强马壮,江山一统势在必行,大明就按既定方案执行就好,先灭高句丽再一统半岛就是了。”
众人一听,的确是这个道理,大明国力强盛,完全不必要按照别人的设计路线去做事,
“陛下,中书令说得对,有时候国家行事不必要去走捷径,或者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走捷径,哪怕我们多出一些精力,多花一点时间和粮草,也要稳扎稳打,不要冒险。”
“是的,只要我们能稳住局势,慢慢经营,任何国家都不是我们对手,我们无非多花一点时间罢了。”
看到众人最后统一意见为不理睬李世民的示好,而是按照早就制定好的,先灭高句丽再往南逐步推进的计划,这虽然要花费时间长些,但胜在稳妥。
赵瑞也是点点头,的确,大明看似国力强盛,但其实根基并不稳固,这里的根基不是说大明王朝有什么社会问题,而问题点恰恰还是出在自家身上,自家还是没有对天下有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几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天下对赵家产生根深蒂固的忠诚度。
这种忠诚必须经过几代人得努力才能形成。大汉王朝为什么哪怕是个小皇帝也能慢慢成长最后掌握政权,原因就是大汉几百年的统治形成的。
“诸位说的有道理,我明白的,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只要我们慢慢经营,这天下总是我们的,此时按部就班,尽管进展缓慢,可能还要多花精力,总比冒风险要强。”
房玄龄等人都点头微笑,这些人对赵瑞很大的好感就是赵瑞愿意听从臣子的意见,而不是因为年纪轻轻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便沾沾自喜,不可一世,从而变得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裴寂看着众人的表情,再看看赵瑞做法,不由心中感叹一声,当初李渊夺得天下,也是这帮雄视天下,可惜他逐步变得多疑,就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开始玩弄权术,使用手段制衡。
两相比较之下,赵瑞的确有着异于年龄的稳重,最主要他是从底层靠武力一步步走上来的。
众人既然商议完毕,就放开心结,谈笑一阵,再加上马上就要过年,大家也有的时间再思考一番,于是纷纷告辞离开处理各自衙门的事情。
赵瑞转身招过许敬宗,让他将讨论结果转告唐俭,许敬宗一瞬间就明白了赵瑞的意思,看来赵瑞对他离间新罗王室和李世民的关系还是认可的,无论怎么说,只要能给李世民添堵,哪怕只是一点点,赵瑞都乐见其成。
许敬宗阴笑着匆匆离去,赵瑞心情畅快,转身朝着武德殿方向去走,自己连着两天宿在武德殿,杨淑妃也在计算着自己的日期,说最近几天是受孕的好时间,于是赵瑞就辛勤耕耘,每晚都要和杨淑妃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