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西山像被浸在墨汁里,只有记事堂檐角的铜铃偶尔发出细碎的响。
小满蹲在梯子上,指尖勾住最后一根彩幡的流苏。
红绸被夜露浸得发沉,她扯下来时,露水顺着绸面滑进袖口,凉得人一哆嗦。
“小满姑娘?”王婶的声音从底下传来。
这位总把桂花糕揣在怀里的妇人正提着灯笼,光斑在她围裙上摇晃,“天还没亮透呢,您这是……”
“彩幡挂得太高,风大容易扯坏。”小满低头,指甲掐进掌心的薄茧——这是她拆到第七根幡子时找的借口。
前六根她拆得极快,绸子落在地上堆成团,像被揉皱的云。
此刻梯子下已经围了三五个早起的村民,李铁匠搓着长满老茧的手,欲言又止;小媳妇抱着襁褓,孩子在她怀里拱来拱去,把绣着并蒂莲的帽檐蹭歪了。
“昨儿夜里我梦见您穿着新灰袍站在高台上。”王婶突然说,声音轻得像怕碰碎什么,“金纹在太阳底下闪呀闪的,跟窑火里的瓷片似的。”
小满的手指顿住。
新灰袍就搭在记事堂的木桌上,金线绣的返青诀纹路在灯笼光里泛着暖光。
那是村里最巧手的绣娘熬了三个夜赶出来的,针脚细得能数清。
她摸过那料子,软得像云,可穿在身上时,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勒着脖子——就像当年被族里按在祠堂跪了三天三夜时,那道刻着“凡尘根”的木牌,压得后颈生疼。
“王婶,”她从梯子上下来,踩在满地彩幡上,红的黄的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响,“您帮我把这袍子剪成布条吧。东头张阿婆家的被子破了,西头二牛的裤脚总往下掉——”她指了指自己身上的旧灰袍,袖口磨得起了毛边,“我穿这个就好。”
王婶的眼眶突然红了。
她把灯笼递给旁边的李铁匠,伸手摸了摸小满的袖口,像在确认什么:“好,我这就去拿剪子。”
晨光漫上西山时,彩幡全被收进了竹筐,新灰袍变成了二十条整齐的布块。
小满抱着布块往张阿婆家走,路过村口老槐树下时,听见几个小娃娃的笑声。
阿豆蹲在地上,用炭块在墙上涂画,旁边的小丫头举着半块碎瓷当笔:“阿豆你画歪了!小满姐姐的光环要画成圆的!”
记事堂外的青砖墙被涂得花花绿绿。
小满踮脚看,只见自己被画成了头顶金光、手持陶灯的模样,陶灯里的火焰是用朱砂点的,红得刺眼。
阿豆抬头看见她,炭块“啪”地掉在地上:“小满姐姐你别生气,我们就是觉得你像……像神仙!”
“神仙总在云里,够不着。”小满蹲下来,从怀里掏出块湿布。
她擦得很慢,怕蹭疼了墙皮,“我不是灯。”
湿布过处,光环淡成一片模糊的红。
阿豆急得直搓手,小丫头扁着嘴要哭,却见小满蘸了清水,在墙上一笔一划写:“我是点灯的人。”
字迹清浅,随着水汽慢慢晕开。
陶知不知何时站在了旁边。
她向来穿得素净,此刻袖口沾着墨汁,正盯着墙上的字发怔。
小满刚要说话,却见陶知突然蹲下来,捡起阿豆掉的炭块,在“点灯的人”旁边歪歪扭扭添了个“陶”字。
“我也不是器。”她仰起脸,声音不大,却像敲在瓷片上的脆响,“我是听它的人。”
阿豆歪着脑袋看:“陶?是陶知姐姐的陶吗?”
“是陶知的陶。”陶知摸了摸他的头,嘴角翘了翘。
围炉会的火盆烧得正旺。
小满坐在最里边的草垫上,长发垂落遮住左肩的疤痕——那是十二岁那年碰翻油灯留下的,至今摸起来还带着点粗糙的硬痂。
平时轮到她讲“没能修好的事”,总要说些修补失败的陶片、走调的琴音,可今晚她攥着怀里的陶胚,指节发白。
“我想讲的事,是我忘了自己叫什么。”她开口时,火盆里的火星“噼啪”炸响。
村民们静了一瞬。
王婶把刚蒸的甜米糕往她手边推了推,李铁匠的烟袋锅子停在半空。
“有人叫我‘灾星’,因为我生在雷雨夜,村头老井干了;叫我‘听鬼’,因为我能听见瓦片下的虫鸣、窑火里的叹息;后来叫我‘执尘者’,说我该替西山守着那些声音——”小满的手指抚过陶胚的裂纹,“可没人问过,我愿不愿意。”
陶胚被她轻轻敲碎,碎片落进火盆时,火星溅起来,烫得阿豆缩了缩脖子。
小满拾起一片残片,边缘锋利得割破了掌心。
血珠坠进火焰,“滋”地一声,火舌突然窜高尺许,映得满墙的“小满听心图”残痕发亮。
“我叫小满。”她举起流血的手,“十二岁流浪到西山,怕黑,爱吃甜米糕,左肩的疤是因为笨手笨脚——这些才是真的我。”
陶知突然跪坐向前。
她双手拍地三下,清越的回响撞在岩壁上,惊得梁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
小满记得师父说过,这是上古“名契礼”的起式,需得确认本心者才能引动天地共鸣。
可下一刻,整座西山都在震颤。
岩壁上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刻痕,像被风刻、被雨蚀,却分明是两个名字:“小满”、“陶知”。
它们交织着,缠绕着,从山脚爬到山顶,连窑口的缺齿梳都泛起微光。
一片落叶从窗外飘进来,打着旋儿落进窑心,正好停在缺齿梳旁——那梳齿上的白发,此刻在火光里,真的像金丝。
陶知望着岩壁上的名字,眼泪大颗大颗砸在地上。
她伸手碰了碰那些刻痕,指尖传来微微的震颤,像地脉在轻轻呼吸。
后半夜,陶知坐在窑口。
月光漫过她的肩头,照见岩壁上的“陶知”二字还在隐隐发亮。
她忽然屏住呼吸——地脉的震颤变了。
不再是从前那种沉稳的鼓点,而是像被揉皱的琴谱,这里快了半拍,那里慢了半拍,隐约带着点……哀鸣。
她摸了摸发烫的指尖,抬头望向山顶。
那里的岩壁在月光下泛着青灰,像块巨大的未烧制的陶胚。
冬至前七日的地脉,怕是要出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