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长芦盐场,海风习习。
影卫周龙按剑而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新建的盐田。
自从奉旨护卫盐场以来,这位年轻的将领丝毫不敢懈怠。
周将军,这一批新盐已经装船完毕。
盐场大使恭敬地前来禀报。
周龙微微颔首:按计划发往天津。记住,所有盐船都要有兵士押运。
下官明白。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宅院内,王承恩正在听取商队管事的汇报。
公公,长芦盐场的新盐已经通过运河运抵通州。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分三路发卖:一路往山西,一路往河南,还有一路沿运河南下。
王承恩眯着眼睛,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记住,价格要比官盐低一成,但要比私盐高两成。既要让百姓得利,又不能坏了市场。
小的明白。只是......各地盐商颇有微词,说我们坏了规矩。
规矩?王承恩冷笑一声,这是皇上的内帑生意,谁敢说三道四,让他们来找杂家!
就在长芦盐场生意红火之时,一艘官船正驶向皮岛。
船上,宋应星望着茫茫大海,心中思绪万千。
宋大人,前面就是皮岛了。随行官员提醒道。
宋应星整理了一下衣冠,他此行的使命重大:既要推广新作物,又要帮助东江镇建立自己的盐场。
毛文龙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
宋大人,一路辛苦!
毛文龙热情地迎上前来。
毛将军客气了。
宋应星拱手还礼。
两人寒暄几句后,直接进入正题。
宋大人,陛下在信中说的新作物......
毛文龙迫不及待地问道。
宋应星命人抬上几个木箱:这是红薯、玉米、土豆的种子。这些作物耐旱耐瘠,特别适合东江的土地。
他详细解释道:红薯亩产可达千斤,玉米也能收三四百斤。若是推广开来,东江的粮食问题就能大大缓解。
毛文龙眼睛发亮:太好了!我立即让人试种!
还有一事。宋应星继续说道,陛下特意吩咐,要帮将军建立盐场。
制盐?毛文龙一愣。
正是。宋应星取出一卷图纸,东江沿岸多有适合晒盐的滩涂。若是建起盐场,不仅可以自给,还能售卖获利。
毛文龙恍然大悟:陛下的意思是......
将军可以制盐售卖,特别是卖给朝鲜、日本。宋应星压低声音,陛下特意交代,必要时也可卖给建奴。
毛文龙会意地笑了:末将明白了。
接下来的日子,宋应星在皮岛忙得不可开交。
他先指导东江军开垦试验田,种植新作物。
这块地种红薯,要起垄栽培。
玉米要间距一尺五寸。
土豆切块时要注意留芽眼。
毛文龙亲自带着将领们学习种植技术。
都看仔细了!这可是陛下特意送来的宝贝!
与此同时,宋应星开始勘察适合建盐场的地点。
这里潮汐合适,滩涂平坦,很适合晒盐。
他选定了一处海湾,立即着手规划盐田。
要修储水池、蒸发池、结晶池......
毛文龙调派士兵,按照宋应星的指导修建盐田。
都卖力干!这可是咱们东江的摇钱树!
一个月后,第一片盐田终于建成。
这天正值大潮,海水被引入盐田,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
宋大人,这要晒多久?毛文龙好奇地问。
若是晴天,七八日即可出盐。
毛文龙搓着手,满脸期待。
七日后,结晶池底果然析出了洁白的盐花。
出盐了!出盐了!
士兵们兴奋地大喊。
毛文龙亲自下到盐田,捧起一把海盐,激动得手都在颤抖。
太好了!东江从此再不为盐发愁了!
宋应星微笑道:按照这个规模,每年产盐十万斤不成问题。
十万斤!毛文龙眼睛发亮,这要是卖到朝鲜、日本......
正是。宋应星点头,陛下特意吩咐,售盐所得,三成上缴内帑,七成留作东江军费。但是,此盐法必须严格保密。
毛文龙感动不已:陛下对东江,真是......臣会舍命来保护这里的秘密不被外泄。
说着,朝着北京方向重重磕了三响头。
他立即下令扩大盐场规模,同时组建商队,准备开展贸易。
第一批盐产出后,毛文龙亲自挑选精干士兵,组建商队。
陈继盛,你带一队人去朝鲜。
沈世魁,你去日本。
记住,既要赚钱,也要打探消息!
两支商队带着东江自产的盐,分别驶向朝鲜和日本。
与此同时,毛文龙还暗中组织小规模商队,与建奴控制区的商人进行交易。
用盐换他们的马匹、皮毛。毛文龙吩咐道,但要小心,别被他们摸清我们的底细。
盐业的兴盛,让东江镇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毛文龙用卖盐所得,购置了大量军需物资,还提高了将士们的饷银。
这都是陛下的恩典!毛文龙在军议上对众将说,咱们更要好好打仗,报答圣恩!
这时,亲兵送来密报。
大帅,朝鲜商队带回消息,说倭国对咱们的盐很感兴趣,愿意用白银购买。
毛文龙大喜:好!告诉商队,加大贸易量!
与此同时,派往建奴控制区的商队也带回好消息:后金贵族对东江的盐评价很高,愿意用良马交换。
毛文龙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写成奏折,快马送往京城。
在奏折的最后,他写道:
蒙陛下天恩,东江如今兵精粮足。新作物长势良好,盐场日产千斤。臣必当竭尽全力,使东江成为陛下手中利剑......
奏折送出后,毛文龙站在点将台上,望着正在操练的将士,心中豪情万丈。
有了稳定的财源,有了高产的作物,有了陛下的信任,东江镇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海风吹拂,战旗猎猎。
皮岛这个曾经孤悬海外的军事据点,正在成为大明在辽东前线最坚固的堡垒。
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产出的食盐,还将为大明带来更多的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