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永定门外的旷野上已是人山人海,却异样地寂静。新铺设的两条平行钢轨,在初春的晨曦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笔直地延伸向东南天津方向,如同大地上两道新鲜的伤疤。
铁道两旁,临时搭建的观礼台层层叠叠,披红挂彩。台上,内阁辅臣、六部九卿、勋贵宗室身着庄严的朝服或蟒袍,按品级肃立;各国使节——蒙古、朝鲜、琉球、乃至几位乔装前来的葡萄牙、荷兰商人——被安排在特定区域,人人脸上都混杂着好奇、敬畏与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台下,京营新军盔明甲亮,组成了严密的警戒线,将数以万计翘首以盼的京城百姓隔在外围。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铁道起点处那个被巨大红色绸布覆盖的庞然大物上。它静静地卧在轨道上,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隐约透出的轮廓充满了力量感。绸布旁,立着一块木牌,上书朱红大字:“‘龙腾’号蒸汽机车,大明崇祯十一年,天工苑监制,唐山机车厂承建。”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未端坐于最高处的御座,而是负手立于观礼台最前沿,一身玄色暗龙纹常服,身形挺拔如松。他没有看身后的百官万民,只是凝视着那红绸覆盖的巨物,目光深邃,如同猎鹰审视着即将出鞘的利爪。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躬身侍立一旁,大气不敢出,他能感觉到皇帝平静外表下那近乎实质化的期待与压迫感。这位天子,已不再是十年前那个在深宫中焦虑徘徊的青年,多年的杀伐决断、运筹帷幄,早已将他的意志锤炼得如钢似铁。
辰时正刻,吉时已到。
王承恩尖细悠长的唱喏声划破寂静:“吉时已到——请陛下为‘龙腾’号机车揭彩——!”
崇祯皇帝微微颔首,却没有动。他侧头,对身旁一位穿着五品文官服、面容清癯、眼神却闪烁着工匠般执着光芒的老者道:“宋卿,此物凝聚你天工苑数年心血,由你与朕,一同揭幕。”
宋应星闻言,浑身一颤,激动得胡须微抖,深深一躬到地:“臣……臣叩谢陛下天恩!” 这位毕生致力于格物致知的大家,此刻眼中竟有泪光闪烁。他深知,眼前之物,远非奇技淫巧,而是足以改天换地的神器。
崇祯与宋应星一同步下观礼台,来到“龙腾”号前。皇帝伸出手,与宋应星各执红绸一角。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随着红绸缓缓滑落,“龙腾”号的雄姿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群瞬间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呼!
这是一头何等狰狞而又充满力量美感的造物!庞大的锅炉如同巨龙的胸腔,黝黑发亮;巨大的主动轮高过半人,辐条粗壮;粗长的烟囱斜指天空,仿佛随时准备喷吐烈焰;驾驶室两侧,各镶嵌一条鎏金五爪蟠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阳光照在冰冷的钢铁和闪亮的铜饰上,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光芒。
崇祯的手轻轻拂过尚带寒意的机车外壳,触感粗糙而坚实。他闭上眼,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即将爆发的恐怖力量。这一刻,他想起了登基之初的如履薄冰,想起了清除阉党时的刀光剑影,想起了改革路上的重重阻力,想起了辽东战场上的血雨腥风……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迎接眼前这个由钢铁、火焰与蒸汽驱动的全新时代。
他睁开眼,目光已是一片冰寒决绝,对宋应星低声道,声音却足以让近前几人听清:“宋卿,此兽出柙,再无回头之路。天下格局,将由此改写。”
宋应星肃然躬身:“陛下圣明!此乃天工开物,顺天应人!”
揭幕礼成,司旗官挥动绿色令旗。早已等候在驾驶室的天工苑大匠、“龙腾”号总试车员李火旺(其祖辈皆为匠户),深吸一口气,与副手合力扳动阀门,拿起铁锹,将一铲铲优质辽阳煤投入熊熊燃烧的炉膛。
“呼——哧——!”
锅炉压力急剧升高,高压蒸汽涌入汽缸,伴随着一阵沉闷的喘息声和金属摩擦的嘎吱声,“龙腾”号庞大的身躯猛地一颤!
观礼台上,不少文官吓得后退半步,女眷们发出惊呼。外国使节们瞪大了眼睛,荷兰使节更是失声低呼:“上帝啊……它活了!”
“呼——哧——!!呼——哧——!!”
喘息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有力!浓密的黑烟混合着白色水蒸气,从烟囱中滚滚喷出,如同巨龙苏醒的呼吸,直冲云霄!巨大的主动轮开始缓缓转动,沉重的联轴节规律地往复运动,发出铿锵有力的撞击声。
李火旺拉响了汽笛——
“呜——————!!!!”
一声撕裂长空的汽笛轰鸣,如同洪荒巨兽的咆哮,震得所有人耳膜嗡嗡作响,心脏随之狂跳!这声音,超越了战鼓,超越了雷霆,带着一种纯粹的、工业时代的、无可阻挡的力量!
“启动!”李火旺大吼一声,推动操纵杆。
“轰隆……轰隆……轰隆……”
“龙腾”号开始沿着轨道缓缓前行,初始速度很慢,但每一步都沉重无比,钢铁车轮碾压在钢轨接缝处,发出节奏分明、越来越快的“铿锵”之声。地面传来清晰的震动。
速度越来越快!黑烟白汽拖成长龙,汽笛不时长鸣!它不再是蠕动,而是在奔驰!沿着笔直的轨道,向着东南方向,越来越快!车头后悬挂的日月浪涛旗在风中猎猎狂舞!
观礼台上,百官呆若木鸡,随即爆发出狂热的欢呼!百姓们更是疯狂地向前涌去,想更清楚地看清这头奔跑的钢铁怪兽。
崇祯皇帝始终站立在原地,狂风吹动他的衣袂,他却纹丝不动。他死死盯着那远去的、被黑烟笼罩的龙形车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指节已然发白。只有离他最近的王承恩,能看到皇帝陛下那深不见底的眼眸中,有什么东西在燃烧,那是比炉火更炽热的野心与掌控欲。
“龙腾”号的身影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视线中,只有天际那一缕黑烟和隐约传来的轰鸣,证明着它的存在。
观礼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议论声、惊叹声汇成一片海洋。
户部尚书倪元璐喃喃道:“此物若用于漕运……天下粮秣周转,将快过十倍!”
兵部尚书王在晋眼中精光闪烁:“若以此车运兵……十日之内,精兵可抵帝国任何边陲!”
一位翰林院老学士却忧心忡忡:“奇技淫巧,恐伤农本,动摇国基啊……”
而那几个西洋商人,则聚在一起,面色凝重地快速交谈,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意识到,这头东方巨龙的苏醒,将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崇祯皇帝缓缓转身,目光扫过表情各异的群臣,最后落在宋应星身上。
“宋卿,‘龙腾’甚好。然,此物乃国之重器,不可轻忽。”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着天工苑,即刻着手研制更大马力、更快速度、更长续航之机车!唐山、天津、乃至江南,皆要设立机车制造局!**”
“朕要的,不是一头龙。朕要的,是成千上万头钢铁巨龙,拉着整个大明,跑起来!**”
“臣,遵旨!”宋应星激动地跪地领命。
崇祯抬头,望向“龙腾”号消失的方向,天际的黑烟尚未完全散去。他知道,这声轰鸣,只是一个开始。这钢铁巨兽的咆哮,将彻底碾碎一切旧时代的壁垒,将大明帝国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轨道。而他,将是唯一手握缰绳的御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