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大会的掌声,彻底唤醒了石村。
会议结束,林卫东抱着儿子,拉着媳妇,在无数羡慕目光中回家。
周书记亲自送他到村口,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大堆感谢和支持的话。
“卫东同志,石村这面旗,你算是扛起来了!县里全力配合,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
林卫东只是笑笑,摆手说:“周书记言重了,都是为人民服务。”
送走周书记,他回到家里,苏棉已经准备好热茶。
“卫东,你这回可真把县长都给震住了。”苏棉嘴上轻声埋怨,眼里却闪着光。
“这算什么,好日子才刚开始。”林卫东拍拍她的手,把儿子递给她,“咱们石村,这回要脱胎换骨!”
他没吹牛,研究所的成功,让大把资金像潮水涌入石村。
那些军区和省里的大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研究所开足马力,三班倒生产“深海一号”。
以前村里那些闲着的劳力,现在都进了厂子,成了拿工资的“国家工人”。
村里一下子活了。
林卫东召开村民大会,拍板定下了好几件大事。
“咱们石村,不能光有钱,得有样子!”
他指挥林解放、林大壮他们,拉着研究所的大卡车,去县里运水泥,运石子。
“路,得先修!”
没多久,从村口到码头,一条崭新的水泥路铺好,又宽又平,卡车来回跑,再也不颠簸。
村里的老房子也开始改造。
林卫东找来村里最好的泥瓦匠、木匠,统一设计规划。
家家户户的土坯房,推倒重盖。青砖黛瓦,窗明几净。
每家都通了电,拉了自来水。晚上,村子里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能拧开水龙头,洗手洗菜,那日子过得比县城里都敞亮。
村里人走在路上,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见了林卫东,都竖起大拇指。
“卫东大队长,你真是咱们石村的活菩萨啊!”
“托卫东的福,俺这辈子才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林卫东听着这些话,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心里高兴。
他做这一切,为的就是让媳妇孩子,还有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在村子改造的差不多时,林卫东又把目光放在自家房子上。
他指着村子西边,面朝大海的那片小山坡,那里风景最好。
“岳父,那边怎么样?”
苏文山推推眼镜,笑:“风景确实好,就是离村子中心有点远。”
林卫东:“远就远,安静。”
他心里早有盘算。村里老房子住着是舒坦,可他媳妇和孩子,总得有个更舒服、更敞亮的地方。
他拿着图纸,亲自找到老瓦匠王师傅。
“王师傅,这房子,我要依山傍海,背靠山坡,面向大海。”
王师傅看着图纸,直挠头:“林大队长,这房子盖得可真邪乎!这大落地窗,一整面墙都是玻璃?还有这阳台,伸出去这么长,不怕海风吹塌了?”
林卫东笑笑:“照着图纸盖,材料用最好的,钱不是问题。”
他要给苏棉一个惊喜。
不到两个月,村西头那片山坡上,一栋气派的青砖瓦房拔地而起。
它不像村里其他房子那样方方正正,而是巧妙地顺着山势建造,屋顶错落有致,墙体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砖,垒得严严实实。
最惹眼的,就是那面向大海的一整面墙,全是大块大块的透明玻璃,阳光直射进来,屋里亮堂堂。
房前,一个巨大的观景阳台伸出去,站在上面,整个龙王口的海域尽收眼底。
阳台下,种满了各种花草,还有一小片精心打理的菜园。
屋子里,林卫东更是亲力亲为。
他让人从省城弄来了最时髦的家具,木地板打磨得油光锃亮,墙上刷了淡绿色的漆,窗帘是苏棉喜欢的碎花样式。
屋里还有个专门的书房,摆满了岳父苏文山的书籍。
最让人称奇的,是屋子角落里那个壁炉,不是烧柴的,而是通了管道,能烧煤。
这日子,过得比县长都滋润。
一天,林卫东把苏棉拉到新房门口。
“媳妇,瞧瞧,这是我给你和娃儿的新家!”
苏棉看着眼前这栋房子,嘴巴张得老大,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她用手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这房子,这哪里是房子,这简直就是画里才有的地方。
“你……你又瞎折腾!”苏棉捶了他一下,声音有些哽咽。
“这哪是瞎折腾,这是我林卫东的本事!”林卫东笑着拉着她走进屋里。
屋里亮堂堂,海风透过窗子吹进来,带着丝丝咸味。
苏棉抚摸着光滑的木地板,看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看看屋里精致的家具,心里只剩下暖。
“这日子,跟做梦一样。”苏棉靠在林卫东怀里,轻声说。
林卫东抱着她走到大阳台上,海风吹得她头发飞舞。
他指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声音带着一股子霸气。
“媳妇,从今往后,这龙王口,这片海域,都是咱们林家的后花园!”
苏棉抬起头,痴痴地看着他。
林卫东俯下身,在她额头上轻吻,又亲了亲她圆滚滚的肚子。
“这片海里的东西,你想吃什么,咱就捞什么。没人敢来咱们家门口撒野。”
苏棉红着脸,靠在他怀里,一颗心被幸福填得满满的。
“你啊……就知道吹牛。”
她嘴上这么说,却抱紧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