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岛上空的阴影刚刚消散,西方军事指挥中心内弥漫着劫后余生的虚脱与深入骨髓的寒意。然而,他们尚未意识到,“轩辕”号的遮天蔽日,并非这场“雷霆清算”的终章,而仅仅是序曲的终结。真正的审判,来自更高、更远、更无法触及的维度——那片人类争斗了数千年,却始终未能真正征服的最终疆域:太空。
在距地球表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三座形态迥异、通体覆盖着暗色非反射涂层的平台,正以绝对的静默,与地球保持着精确的相对静止。它们并非传统的通讯或侦察卫星,其棱角分明的构造与隐约可见的能量导管,昭示着它们纯粹的军事用途。这便是“天工”计划与“祝融”材料学结合的巅峰之作,代号“神罚”的天基战略威慑平台。
“神罚-I”,形似一柄悬垂的十字巨剑,是高能粒子束定向攻击平台。
“神罚-II”,如同展开的金属羽翼,是高功率微波区域压制平台。
“神罚-III”,最是诡异,像一个不断缓慢自旋的多面晶体,是动能武器“上帝之杖”的发射与制导平台。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旧时代战略平衡的彻底颠覆。在“盘古”能源的支撑和“羲和”网络的连接下,它们无需前置部署,无需海外基地,其威慑范围,覆盖着星球上每一个被阳光照到或未曾照到的角落。
五角大楼地下指挥中心,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咖啡因过量的酸味和绝望的气息。“轩辕”号在关岛的表演,通过幸存的外部监控画面和目击者报告传来,让这些曾经掌控全球军事霸权的将领们,第一次品尝到了无能为力的苦涩。
“他们不敢攻击本土!”一名头发花白、胸前缀满勋章的空军上将敲打着桌面,试图挽回一丝尊严,“关岛是威慑,是羞辱!但攻击山姆国本土?那意味着全面战争!他们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这种判断,源于旧有的博弈逻辑,源于对核威慑的路径依赖。他们无法理解,当技术代差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所谓的“相互保证毁灭”原则,已然失效。
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一项疯狂的秘密指令被下达:启动部署在阿拉斯加、科罗拉多、北达科他州地下发射井中的,十枚装载了特殊常规弹头的“民兵-IV”型洲际弹道导弹。目标,并非华夏城市,而是预设的西太平洋上空某个坐标区域——旨在进行一次极限施压的示威性发射,试图证明他们仍有撕破脸的勇气,仍有触及对方核心利益的能力。
这是绝望下的赌徒行为,是旧霸权面对新规则时,最歇斯底里的反扑。
就在“民兵”导弹的发射井盖缓缓开启,内部机构开始预热,点火指令进入最后倒数读秒的瞬间——
金城指挥中心,“伏羲”的警报声平和却紧迫。
“检测到山姆国境内多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异常能量波动……弹道模拟计算中……目标指向西太平洋我控制区域……判定为敌对挑衅行为,威胁等级:最高。”
“建议启动‘神罚’预案,执行‘即时拒止’打击。”
张诚的目光扫过屏幕上那几十个正在从绿色变为刺眼红色的发射井标识,眼神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如同看待实验室里不听话的小白鼠般的冷漠。
“批准。目标:所有已激活发射单元。执行。”
命令通过“羲和”量子网络,以零延迟的速度,上传至同步轨道。
阿拉斯加,某处冰原覆盖的山脉深处。
地下发射控制室内,两名导弹发射官的手指已经悬在了红色的“确认”按钮上方。只需按下,重达数十吨的洲际导弹就将破土而出,带着旧时代的傲慢与疯狂,冲向预定的命运。
突然,控制室内所有的屏幕瞬间变成一片雪花,指示灯疯狂乱闪。并非电磁干扰,而是一种更本质的、源自材料内部的破坏——一股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比强大的定向高功率微波,如同无形的神之手指,精准地“抚摸”过这片区域。
“神罚-II”,高功率微波区域压制平台,发动了攻击。
这股微波能量,并未产生巨大的爆炸,而是以光速穿透了厚厚的岩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护,瞬间作用于导弹内部以及所有电子设备最脆弱的微电路。电容过载烧毁,芯片逻辑混乱,存储数据蒸发,导引系统失灵……短短零点几秒内,发射井内那十枚代表着人类旧时代终极毁灭力量的洲际导弹,连同其整个发射控制系统,内部变成了一堆堆昂贵、复杂、却彻底失去功能的电子垃圾。它们甚至没能离开发射井,就已然“脑死亡”。
同一时间,科罗拉多和北达科他州的其他发射基地,遭遇了完全相同的命运。“神罚-II”平台以其恐怖的覆盖范围和精准的能量控制,在一瞬间,无声无息地瘫痪了山姆国近十分之一的陆基战略核反击力量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没有爆炸,没有辐射,只有彻底的、无可挽回的失效。
这仅仅是开始。
五角大楼指挥中心内,众人还未从所有目标发射井同时失联的惊骇中回过神来,更令人灵魂冻结的一幕发生了。
主屏幕上,代表夏延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总部所在地的标识,被一个从高空轨道骤然出现的、带着毁灭轨迹的光点精准锁定!那是“神罚-III”,动能武器平台,发射了代号“上帝之杖”的钨铀合金长杆弹头!
弹头没有推进器,依靠初始动能和微调姿态发动机,在外层空间经历短暂的飞行后,以每秒超过三公里的惊人速度,如同奥林匹斯山宙斯投下的雷霆,垂直灌入大气层!
没有核爆的蘑菇云,没有化学炸药的火焰。
只有一声沉闷到极致、仿佛大地内脏被撕裂的巨响从远方传来。
紧接着,指挥中心内部感受到了明显的、持续数秒的震动,桌上的水杯泛起涟漪。
实时卫星画面传回(华夏方面“慷慨”地共享了这段影像):夏延山那被认为足以抵御核武器直接命中的、由数百米厚花岗岩构筑的山体堡垒,其顶部区域,出现了一个直径近百米、边缘光滑得如同激光切割的、深不见底的巨型孔洞!阳光第一次照进了这座冷战阴霾下建造的、世界上最坚固的地下掩体深处。
这不是爆破,这是贯穿!是纯粹动能带来的、最极致的物理破坏!它宣告了,在足够的速度和质量面前,任何依托地形的被动防御,都如同纸糊般脆弱。
“上帝之杖”的弹头并未安装爆炸部,其毁灭性完全来自于动能转化。这一击,并未刻意杀伤人员 ,但其象征意义和威慑力,远超千百颗核弹——它意味着,地球上已不存在任何绝对安全的庇护所。
当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还在为夏延山那触目惊心的孔洞而战栗时,他们面前所有尚能工作的屏幕,再次被强制切换。
漆黑的背景上,只有一行简洁的白色中英文字符,以及一个缓慢旋转的、燃烧着火焰的龙形徽记——与之前在半岛网络战中出现的徽记一模一样:
“神罚”已至。
勿谓言之不预。
——‘烛龙’
信息只停留了十秒,随即屏幕恢复。
指挥中心内,死寂无声。那位先前叫嚣着“他们不敢”的空军上将,此刻瘫在椅子上,双目无神,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脸上只剩下彻底的灰败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