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笔的播放键按下去后,只传出一段模糊的对话尾音。老夫子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像是敲掉了最后一丝犹豫。
他拉开抽屉,把那支笔重新塞进最里面,顺手带上了笔记本。屏幕还亮着,外包结算模块的数据表格静静停留在六笔异常付款的界面上。时间显示晚上七点十二分,整层楼已经安静下来,只剩角落打印机偶尔吐出半张废纸的声音。
他没起身,而是直接在内部通讯里发了两条消息。
大番薯正在食堂啃鸡腿,手机一震,抬头看了眼天花板,仿佛能透过楼层看到老夫子的脸:“又加班?我饭还没吃完啊。”
可他还是站了起来,把剩下的鸡腿塞进兜里,一路小跑往档案室去。
秦先生则刚走到电梯口,正准备下班,看到消息顿了顿,回了个“到”。转身就往回走,路过茶水间时顺手拎了两包咖啡粉。
二十分钟后,档案室的灯亮了。
门关上,窗帘拉严,三个人围在一张小桌前。桌上摊开一台笔记本电脑,旁边是老夫子的手写清单,字迹潦草但条理清晰。
“审计还有四天进场。”老夫子开门见山,“我不想等他们来挑毛病,咱们先把问题改了。”
大番薯眨眨眼:“自己查自己?这不等于……考试前把错题全改对?”
“聪明。”老夫子点头,“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这次考试,有人巴不得我们交白卷。”
秦先生翻了眼清单:“你这些数据哪来的?系统日志不会平白无故标红吧。”
“一部分是之前截的图,”老夫子说,“另一部分……算是灵光一闪。”
“哦——”大番薯拖长音,“上次你说梦见发票编号的事,我还以为你在编段子。”
“梦里都记得签名像烤红薯?”秦先生忍不住笑出声。
“谁写的字歪得跟地瓜藤似的,他自己心里有数。”老夫子合上本子,“现在不是揭短的时候,是填坑的时候。你们愿不愿意一起干?”
空气静了一秒。
秦先生把咖啡粉拍在桌上:“我都准备好写辞职信了,临走前搞一把大的,也值。”
大番薯抹了把嘴:“你们去哪,我就去哪。反正我打卡机坏了好几天,正好用加班补记录。”
三人相视一眼,没再多话。
行动立刻开始。
老夫子负责主攻系统后台。他调出权限申请记录,发现昨天批的“监控调阅”还在有效期,干脆顺手提交了个新申请——“流程优化专项支持”,理由写得冠冕堂皇:“为提升外包结算效率,拟开展跨季度数据比对分析”。
审批人是财务副主管,平时和老赵走得近,但这种常规流程根本不会细看,十分钟不到就点了通过。
“成了。”他轻声说。
秦先生则拨通合规部老同事的电话,语气轻松:“最近在做内控案例学习,能不能借几份已归档的审批单参考一下?纯学习,绝不外传。”
那边犹豫了一下:“纸质档要找,得明天才能给你。”
“今晚就得。”秦先生压低声音,“不然我明早就得被老板抓去开会背锅。”
对方沉默两秒:“行,但你亲自来拿,别让人看见。”
挂了电话,他冲另外两人点头:“搞定,十分钟后大厅消防通道见。”
大番薯的任务最简单也最危险——跑腿。
他抱着个旧文件夹,装成送资料的模样,在各部门之间来回穿梭。遇到熟人问一句,他就嘿嘿一笑:“领导让整理三年前的老合同,说是预防审计。”
一句话既真实又模糊,没人多问。
第一轮核对很快完成。六笔异常付款中,有三笔的验收报告缺失,两笔合同编号对不上,剩下一笔更离谱——服务内容写着“It系统升级”,实际收款方是一家卖办公绿植的公司。
“这都能过审?”大番薯瞪大眼。
“审批人签名还是那个‘烤红薯’。”老夫子冷笑,“而且每次都卡在月底最后一天,赶着关账前放行。”
秦先生皱眉:“这不是疏忽,是配合节奏。”
三人重新分工。老夫子继续深挖系统数据,秦先生负责补齐缺失凭证,大番薯则承担起所有线下传递任务,避免电子留痕过多。
时间一点点过去。
窗外的城市灯火渐密,办公楼里的声音越来越少。保洁阿姨推着车经过门口,探头看了一眼,嘀咕:“这群人疯了吧,这么晚还不走?”
没人回应。
凌晨十二点十七分,秦先生带回了最后一份材料。他的鞋带散了,头发乱得像被风吹过的稻草,手里却紧紧攥着一个牛皮纸袋。
“拿到了。”他喘着气,“包括两份被退回重签的合同副本。”
老夫子接过袋子,快速翻看,眼睛突然一亮:“这里!这笔款项当初因为金额超限被退过一次,修改后的版本虽然通过了,但原始审批意见还在归档记录里——明确写了‘需补充第三方评估报告’。”
“后来补了吗?”大番薯凑过来。
“没有。”老夫子指着系统,“你看,结款完成了,但附件栏空着。也就是说,程序上违规放行了。”
秦先生一拍桌子:“这就不是漏洞,是明着造假。”
“所以我们要改的不只是数据,”老夫子打开新文档,“还得把整个流程链条补完整。不能让他们将来甩锅说‘我们也不知道’。”
新一轮工作重启。
他们伪造了一份模拟评估报告,注明“基于历史合作数据及服务质量评分”,由秦先生模仿合规部语气撰写,再由大番薯偷偷盖上之前借阅材料时顺来的复印件章——当然不是真章,只是扫描打印出来应急用的。
“这算不算协助造假?”大番薯一边贴边嘀咕。
“这是纠正错误。”老夫子头也不抬,“真正的造假是明知有问题还签字放行。我们现在是在还原本该存在的环节。”
“听起来像狡辩。”秦先生喝了口凉掉的咖啡。
“但有用就行。”老夫子保存文件,上传至系统备注栏,“至少将来有人问起来,我们能说:这个环节确实补过了,时间戳也对得上。”
凌晨一点二十三分,初版《整改执行报告(草案)》终于成型。
老夫子将其导出,存入加密U盘,并用私人邮箱备份了一份。他又检查了一遍操作日志,确认所有访问都在临时权限范围内,没触发任何预警机制。
“暂时安全。”他说。
大番薯瘫在椅子上,眼皮打架:“下一步呢?是不是可以回家睡会儿?”
“不行。”老夫子盯着屏幕,“刚才查的时候发现,第三季度还有四笔小额付款也有类似痕迹,金额不大,但审批路径一致。我怀疑是试探性操作,用来测试系统监管松紧度。”
秦先生猛地坐直:“你是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可能。”老夫子调出新的数据表,“而且这几笔的收款方,注册时间都在半年内,经营范围和合同内容完全不搭边。”
空气凝住了。
大番薯揉了揉脸:“所以咱们刚补完一个坑,结果发现脚下是个塌陷区?”
“准确地说,”老夫子合上电脑,“我们刚刚掀开了地毯,看到了底下的一堆脚印。”
秦先生深吸一口气:“那就继续扫。”
三人再次起身。
老夫子重新打开系统,输入账号密码。页面加载时,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出一条未回复的消息。
老板发来的:【考虑得怎么样?】
他看了一眼,锁屏,放回兜里。
此时,电脑屏幕跳出登录成功提示。
外包结算模块再次展开,密密麻麻的表格像一张巨大的网。
老夫子移动鼠标,点击筛选条件,输入“审批人:LZ”。
系统刷新,列出三十七条待处理记录。
其中一半标记为“已完成付款”。
他点开第一条,核对合同编号,发现附件中的发票扫描件分辨率极低,边缘有明显裁剪痕迹。
“这图动过手脚。”他说。
秦先生凑近看:“要不要重新上传高清版?”
“来不及一一核实了。”老夫子摇头,“但我们可以在报告里加一条建议:未来所有报销必须提供原件扫描,且文件大小不得低于两兆。”
大番薯举手:“我懂,越大的图越难p。”
“对。”老夫子开始打字,“顺便提一句,建议启用AI识别功能,自动检测图像篡改风险。”
话音未落,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系统通知:
【您访问的模块已被标记为高频率操作,请注意合规使用。】
三人同时愣住。
老夫子迅速关闭页面,切换回普通浏览模式。
“看来,”他低声说,“系统已经开始盯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