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灯又闪了一下。
大番薯抬头看了眼,这次没再停笔。他正把参数表第三列的字段说明重新排版,加了颜色区分,旁边还标了个小问号,准备明天晨会上解释清楚。
手机震动,是群消息。
【技术组】@大番薯 明早九点前能把模板发一遍吗?我们这边要提前做环境预配。
他回了个“好”,顺手把改好的文件上传,备注写上“含注释版”。
对面工位的老夫子瞥了一眼屏幕,嘴角动了动,没说话。他打开金手指界面,调出新同事的行为数据流。屏幕上跳出十几个名字,后面跟着一串标签:偏好独立作业、习惯晚间沟通、倾向书面确认……
他滑动列表,手指在三个名字上停住。一个是技术组的陈工,做事严谨,讨厌临时变动;一个是流程组的林姐,喜欢按步骤推进,最烦别人跳流程;还有一个是年轻的小张,谁带头他就跟谁走。
老夫子点了下标记功能,输入关键词:“协作障碍”。系统自动分析三人最近两周的沟通频率、任务交接次数和群内发言模式,得出结论:他们不是排斥大番薯,是不知道怎么跟他合作。
他合上平板,起身走到茶水间倒了杯水。回来时路过项目组长办公桌,看见对方正在翻昨天那份参数表,眉头皱着,像是在找什么。
“看得怎么样?”老夫子随口问。
“还行。”组长抬头,“就是有些字段来源没标注清楚。”
“大番薯加了个注释版,刚发群里。”
组长点点头,语气松了些:“那待会让他来我这儿说两句?”
“不用你叫。”老夫子坐回位置,“我来安排。”
下午两点,办公室空调嗡嗡响着。老夫子突然在团队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临时通知:三点整进行一次跨组数据校验演练,请相关同事留出两小时时间,结果将影响下周测试排期。】
群里安静了几秒。
【财务组】这临时搞啥?
【流程组】能不能改明天?今天已经排满了。
【技术组】要是耽误上线进度,责任谁担?
老夫子回复:【责任我担。但排期不能拖,这是硬指标。】
大番薯看到消息愣住了:“演练?啥时候说的?”
“现在说的。”老夫子把平板转过来给他看,“系统里有个真实问题——生产端和仓储端的批次编码规则不一致,一直靠人工对。今天就拿这个当题目,逼他们跟你配合。”
“可我没准备啊。”
“你有。”老夫子指着他电脑上的参数表,“你比谁都熟。一会儿你负责协调,其他人必须听你分配任务。”
大番薯咽了口唾沫:“他们能听我的?”
“不听也得听。”老夫子笑了笑,“两小时完不成,下周测试全延期。谁也不敢担这个责。”
三点整,会议室坐了八个人。有人抱着笔记本,有人拿着打印稿,脸上都写着不情愿。
老夫子站在门口,说了句:“开始吧,两小时倒计时。”
门关上,没人说话。
大番薯坐在主位,手心出汗。他打开文档,清了清嗓子:“那个……咱们先分一下工。这个问题主要是编码映射不对,我这边有上次迁移用的对照表,可以拿来参考。”
没人回应。
他继续说:“技术组需要检查接口逻辑,流程组核对审批链条,财务看看有没有成本计算误差……”
林姐打断:“你这分工是不是没考虑实际操作难度?我们这边每改一步都要走审批,哪能说动就动。”
“我不是让你们真改。”大番薯赶紧解释,“就是模拟走一遍流程,看卡在哪。”
陈工低头看表:“两小时够干啥?这种问题往常至少要开三次会。”
小张跟着点头。
空气僵住。
大番薯盯着自己的文档,忽然想起什么。他切换页面,调出一张图表:“其实我们可以跳过中间环节。上次我们换系统的时候,用了自动匹配模板,直接把旧编码转成新规则,省了两天时间。”
陈工抬眼:“你们的模板能兼容现在的数据结构?”
“能。”大番薯打开文件夹,“我已经测过兼容性,误差率低于千分之一。”
林姐凑过来:“你什么时候做的测试?”
“昨晚。”他说,“我看你们提的问题,大概猜到会卡在这。”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陈工伸手:“能把模板发我一份吗?”
“已经发群里了。”大番薯点开手机,“还附了操作说明。”
林姐看了看手机,点头:“行,那咱们分头跑一遍。”
气氛松动了。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会议室里键盘声不断。有人提问字段逻辑,有人讨论权限设置,大番薯来回解答,偶尔还要帮人调数据源。
小张突然喊了声:“我这边通了!自动转换成功。”
陈工刷新页面,确认无误后说了句:“确实快。”
林姐也完成流程验证,抬头说:“如果每次都这么搞,我们组的工作量能少一半。”
大番薯笑了:“以后可以固定下来。”
四点五十分,演练结束。结果汇总完毕,问题定位清晰,解决方案明确。
老夫子推门进来,扫了一圈:“怎么样?”
“比预想顺利。”陈工合上电脑,“没想到还能这么处理。”
“关键是有人提前做了准备。”林姐看向大番薯,“下次有类似任务,提前招呼一声,我们一起上。”
散会后,大家陆续走出会议室。大番薯收拾东西时,听见身后有人说话。
“你那模板真挺管用。”小张站在旁边,“我能保存一份长期用吗?”
“当然。”大番薯把U盘递过去,“里面还有个简易教程。”
“谢了。”小张接过,笑着走了。
老夫子走过来,递给他一杯奶茶:“喝一口?”
“我不爱喝甜的。”
“这不是给你喝的。”老夫子把奶茶放在桌上,“是给你的奖励。刚才你在群里发的文件,被转发了五次。”
大番薯一愣:“谁转的?”
“技术组、流程组、财务组都有。”老夫子掏出手机,点开群聊记录,“你看,还有人留言‘建议纳入标准操作手册’。”
他还没看完,手机又震了一下。
【流程组】@大番薯 明天的汇报材料能不能让我也参与修改?我想加点我们这边的操作细节。
大番薯回了个“好”,放下手机,感觉胸口轻了不少。
傍晚六点半,办公室人走得差不多了。大番薯还在改材料,两个新同事围在他桌前,一起核对数据。
“这个地方要不要加个预警提示?”林姐指着屏幕。
“加。”陈工点头,“上次就是因为没提示,导致数据错传。”
大番薯记下,改完后发到群里。
老夫子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他走到共享平台,上传了一份新文档,标题是《跨组协作标准化建议》。
然后拿起公文包,准备离开。
刚走到电梯口,行政助理匆匆赶来:“老夫子,这份东西差点漏了。”
她递来一个牛皮纸信封,上面印着烫金logo。
老夫子拆开看了眼,脸色微变。邀请函右下角写着一行字:**行业峰会·特邀嘉宾演讲席位预留确认函**。
他没说话,把信封折好,放进公文包夹层。
回头看了眼办公室。
大番薯正和两人讨论字段命名规范,声音不大,但语气自然。屏幕上那份材料已经改了七八遍,边角都卷起了。
老夫子按下电梯按钮。
数字从8开始往下跳。
办公室里,大番薯忽然抬头,对着屏幕最后一行字念了出来:“所以最终方案是——统一编码规则,建立自动校验机制,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