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番薯按下接听键,手心有点出汗。电话那头传来老张急促的声音:“三户的机器夜里自己关了,村民全跑来问是不是坏了!报修单堆到我桌上快二十个,人手根本不够!”
他刚想说话,老夫子已经伸手接过手机。声音没变,语气却稳得像块石头:“把故障代码发我,再拍几张现场照片。”
几秒后,几张图跳进系统界面。老夫子盯着屏幕,手指在平板上滑动两下,调出远程诊断模块。数据流一闪而过,系统很快跳出结论:电压波动触发保护机制,设备无硬件损伤。
“不是坏了。”老夫子抬头,“是雷雨夜电压不稳,机器自动断电保安全。”
大番薯松了口气,又皱眉:“可他们不信啊,都说‘一晚上好好的,怎么天一亮就开不了机’?”
“那就教他们开机。”老夫子点开公司服务小程序,编辑了一条推送——《一键重启操作指南》,附带三步图文说明。确认发送后,他又拨通技术组电话:“派两个人,今晚必须赶到南岭村,带上备用模块和检测工具。”
“这么晚还下乡?”大番薯问。
“越晚越要去。”老夫子说,“这时候去,明天早上就能解决问题。别人觉得是麻烦,我们当成机会。”
消息发出不到十分钟,所有代理点的服务人员手机都响了提示音。新推送的《极端天气应对指南》同步上线,包含常见故障判断、应急处理流程和客户沟通话术。
大番薯看着后台数据刷新:南岭村三户用户已通过小程序完成重启,设备恢复正常供电;维修单关闭十二件,其余多为咨询类问题。
“这比换货还快。”他嘀咕一句。
“服务跑在问题前面,就不算危机。”老夫子合上平板,“现在要做的,是让这套反应速度变成常态。”
第二天上午九点,公司大会议厅灯火通明。投影幕布缓缓降下,连接着全国各运营节点的视频会议系统正在调试。
大番薯站在主讲台前,清了清嗓子:“人都到齐了吧?开始。”
画面切到各地分会场。生产、物流、售后、市场团队全员在线。
老夫子打开金手指系统的全局运营面板,输入当前产能、订单量、用户反馈率等参数。三维动态图谱瞬间生成,曲线整齐上升。
“客户留存率87%,净推荐值42。”他指着屏幕,“维修响应平均三十六小时,最远地区不超过四十八。供应链备件周转效率提升30%,不良品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会议室一片安静。
财务总监先开口:“绿色能源板块上季度营收占比68%,利润率31.5%,超过传统业务两倍以上。”
有人低声说了句:“真干起来了。”
大番薯从文件夹里抽出一段视频,插进播放器。画面里是一所贵州山区小学,教室装上了光伏板和储能箱。傍晚停电后,孩子们打开灯继续写作业,朗读声清脆响亮。
“这是上周拍的。”他说,“老师说以前天一黑就得放学,现在能上晚自习。有个孩子写了篇作文,题目叫《我家有光》。”
视频放完,没人说话。
过了几秒,生产部组长站起来鼓掌。接着是客服主管,然后是仓库管理员。掌声从一个角落蔓延到整个会场。
大番薯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纸,又抬头看向人群。
“我知道有些人还在犹豫。”他说,“怕这条路走不远,怕回头没了退路。但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我们走出来了。”
中午十二点整,办公楼前广场拉起横幅。红色背景上印着四个大字:“光能未来”。
员工陆续从车间、办公室走出来,站成几排。礼花筒摆好了,摄影组架着机器来回走动。
大番薯走上临时搭起的高台,手里拿着话筒。
“三个月前,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做这个项目。”他环视全场,“有人说风险太大,有人说搞不懂技术,还有人问我,万一砸了怎么办。”
台下有人笑。
“但现在,我们在三个省建了村级代理点,五百台样机零返厂报废,用户主动回购率接近百分之八。政府考察组昨天来了,看完直接说‘这个模式值得推广’。”
他顿了顿。
“所以今天,我不想再叫它‘试点项目’了。”
全场安静下来。
“我正式宣布——我们,转型成功了!”
话音落下,礼花齐射。彩纸漫天飘落,有人跳起来接,有人掏出手机录像。生产线上的工人隔着玻璃窗挥手,远处服务车队集体鸣笛三声。
老夫子没上台,也没往前站。他退到人群后面,靠在一根柱子旁,看着一张张笑脸。
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出来看了一眼,是系统弹出的新警报:技术部提交紧急申请,新型逆变器测试中出现输出不稳定现象,请求协助分析。
他没立刻回复,而是抬头望了望广场中央。
大番薯正被一群人围住握手、拍肩,脸上全是藏不住的笑意。有人递给他一瓶水,他拧开喝了一口,又抹了把嘴,继续说着什么。
阳光照在新换的公司标识上,反着亮光。
老夫子低头,点开消息界面,输入一行字:
“把测试数据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