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把冷咖啡倒进盆栽旁边的小水槽,绿萝的叶子晃了晃,像是被风扫过。他刚坐下,邮箱提示音又响起来。
那封【青年创业者见面会邀请函】还躺在待处理文件夹里,发件人是“创星社”。他点开看了一眼,时间定在下午三点,地点在城东创新中心b座三层会议室。主办方备注写着:诚邀您与二十位潜力初创者闭门交流,分享实战经验。
他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一下。
公益项目要跟进,企业接口还没打通,秦先生那边刚起步,事情堆着。可金手指弹出一条提醒:过去七天内,有六条公开视频引用了他的演讲片段,播放量最高的那个标题是《听老夫子一句话,我决定再试一次》。
他调出日程表,把见面会拖到了优先级第一格。低耗时,高回报,系统打了绿色对勾。
他顺手回了封邮件:“可以参加,但不要安排发言环节。我要和人一对一聊。”
主办方秒回:“明白,已取消公开议程,改为四组轮谈,每组十五分钟。”
老夫子关掉页面,起身去拿外套。路过窗边时,顺手把窗帘拉了一半。阳光斜切进来,照在墙上的团队合影上,大番薯还在啃鸡腿,秦先生站得笔直。
他看了两秒,转身出门。
---
见面会现场比预想的安静。没有横幅,没有主持人,只有四张圆桌摆在空旷的会议区,每张桌上放着一个编号牌。工作人员领他到3号桌,轻声说:“接下来十五分钟,李哲会过来找您。”
他点点头,坐下。
三分钟后,一个穿灰色卫衣的年轻人走过来,手里捏着一台平板,头发乱糟糟的,眼睛有点红,像是熬过夜。
“老夫子老师?”他声音不大。
“叫我老夫就行。”老夫子抬头,“你是李哲?”
“对。”李哲坐下,把平板放在桌上,“我知道您忙,就直接说了。三个月前我听了您的演讲,那句‘失败不是终点,而是系统的调试信号’,我一直记着。”
老夫子没说话,等下文。
“我在做一款语音导航手套,专给视障人士用。”李哲点了下平板,屏幕亮起,显示一段测试视频,“能识别路面障碍,通过震动提示方向。我们做了原型,也找了几个志愿者试用,反馈还行。但问题来了——没人愿意长期戴。”
“为什么?”老夫子问。
“他们不信。”李哲声音低了点,“觉得这东西花里胡哨,不如拐杖实在。有位大叔试完直接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想搞些看不懂的东西’。”
老夫子伸手,把平板往自己这边拉了拉,放大视频里的用户表情。他一边看,一边启动金手指扫描。
数据流快速滚动:用户焦虑值偏高,信任建立周期长,产品交互节奏与使用者习惯错位百分之三十二。
他抬头:“你们有没有跟着用户走一段路?不是测试,是陪他们从家出门,坐公交,过马路,全程不提产品。”
李哲一愣:“没……没这么做过。”
“去做一次。”老夫子说,“别急着改功能,先知道他们在怕什么。是怕迷路?怕被人盯着看?还是怕用了高科技,反而显得更不一样?”
李哲眨了眨眼,突然掏出本子开始记。
老夫子接着说:“你技术没问题,但你现在不是在开发工具,是在争取信任。就像医生开药,药再好,病人不喝,等于零。”
李哲抬起头,眼神变了:“所以……我不是卖产品,是解决他们的不安?”
“对路了。”老夫子点头。
这时,工作人员走过来提醒:“还有三分钟。”
李哲合上本子,有点着急:“我能加您联系方式吗?或者……以后有问题,能不能问您?”
老夫子没回答,打开手机,调出一个链接,推过去:“这是公司内部测试平台的申请入口。你可以提交项目资料,如果通过审核,能免费用我们的模拟环境跑数据,还能申请两名工程师支援十小时。”
李哲盯着屏幕,手有点抖:“真……真的可以?”
“有条件。”老夫子说,“第一,必须真实记录用户反馈;第二,所有改进方案要公开更新日志;第三,不准拿这个去融资宣传。我们帮的是项目,不是包装。”
李哲用力点头:“我保证做到!”
“去吧。”老夫子收起手机,“下次见面,我想看到你跟用户一起走完三条不同路线的记录。”
李哲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快步走了。
---
老夫子坐在原地没动。
其他几组交流陆续结束,有人过来打招呼,他也只是点头回应。脑子里还在回放刚才的数据模型。
他调出金手指后台,输入关键词“演讲引用案例”,系统刷出一串结果。
七个项目,分布在无障碍设备、乡村教育、环保回收、心理自助等领域。其中三个已经拿到种子轮,两个正在申请专利。最远的一个在西北,做太阳能盲文学习板,发起人留言写着:“听了那句话,我把停掉的项目重启了。”
他往下翻,发现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创始人年龄都在二十五岁以下,团队不超过五人,资金紧张,但都坚持了至少六个月以上。
金手指生成一张图谱,中心是他的演讲音频片段,向外辐射出七条线,每条线上挂着项目名称、进展状态和关键节点。
“影响力指数:中等偏上,持续扩散中。”系统提示。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
以前他以为,影响别人就是做成大事,让媒体报,让同行学。现在看,有些人根本不在乎他多有钱多有名,只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然后默默去做一件小事。
他忽然觉得,这比签下一个海外订单,更有分量。
---
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晚上。
他脱了外套挂好,打开电脑,把今天见面的情况整理成文档,标题写的是“未来协作池——首批观察项目”。
李哲的申请链接他单独标了星,备注:优先审核,开放测试权限。
刚存完文件,手机震动。
是李哲发来的消息:“申请提交了。附上了昨天陪用户从菜市场回家的全程记录。谢谢您。”
后面还有一张照片:一位老人戴着那款手套,站在路口,脸上带着笑,旁边是李哲,举着手机在录。
老夫子看了两秒,回了个字:“好。”
他正准备关机,新的消息弹了出来。
加密通讯窗口自动亮起,头像是一片灰,没加载出人脸。
通话请求来自一个未知号码。
他盯着屏幕,手指悬在接听键上方。
窗外路灯刚好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