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刚坐下,碗筷还没动几下,热气就直往上冒。餐厅里人声吵得厉害,笑声、碰杯声、小孩跑来跑去的喊声混成一片。他靠墙坐着,背没贴上椅背,手搭在桌边,整个人还绷着。
茶杯端过来的时候,他才抬头。
保洁阿姨站在桌旁,手里捧着一杯新倒的茶,茶叶在水里打着转。她脸上有酒意染上的红,眼角皱着,笑得很实诚。
“你喝点。”她说,“这回不是我炒的了,是亲家给的,说是老家带来的。”
老夫子接过杯子,没急着喝。他把手机往边上挪了挪,腾出位置。
“他们俩这几天过得怎么样?”他问。
“哎哟,说起来就有意思。”保洁阿姨一屁股坐下,声音压低了些,“我儿子现在天天做饭,锅都烧黑过两回。儿媳就在旁边站着笑,也不救火,等烟冒到楼道里了才去关煤气。”
老夫子嘴角抽了一下。
“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我儿媳妇教他炒青菜,说盐要最后放。结果他记成糖要最后放,一锅菜甜得像蜜饯。两人坐在那儿愣是全吃完了,还互相夸对方手艺进步。”
老夫子低头吹了口茶,轻轻笑了笑。
“也算有耐心。”
“可不是嘛!”保洁阿姨拍了下桌子,“昨天我偷偷去看,发现冰箱门上贴了张纸,写着‘周一至周五:老公做饭;周末:老婆做,但不准抱怨’。底下还画了个笑脸。”
“挺规矩。”
“就是晚上有点小摩擦。”她声音更低了,“前天我儿子加班回来晚了,钥匙插半天插不进,动静大。他媳妇开门就说他,说影响邻居休息。两人站门口吵了两句,一个说累了一天不想听唠叨,一个说关心他就不能小点声?”
老夫子听着,手指在手机边缘轻轻划了一下。
金手指启动,语音转文本,关键词提取同步进行。作息偏差、情绪峰值、沟通频率波动——数据流在后台悄然生成曲线图。
“然后呢?”他问。
“然后?然后我儿子把鞋脱了,蹲门口换拖鞋,一句话不说。我儿媳妇看了他两秒,转身去厨房热牛奶,端出来放在茶几上。他自己喝完,洗漱睡觉。第二天早上,他带她吃了早餐店的肉包豆浆,两人又跟没事人一样上班去了。”
老夫子点头:“没真生气。”
“哪能真生气啊。”保洁阿姨摆手,“都是小事。就是我这当妈的,总怕他们磨合不好。你说新婚头几个月,是不是都这样?”
“差不多。”老夫子放下茶杯,“两个人从自己活成一家,总得有个过程。有人快,有人慢。只要愿意退一步,问题就不算问题。”
“可我就怕他们憋着。”她叹口气,“我年轻时候也是,和老头子吵架从不当面吵,冷战能冷三天。饭桌上谁也不看谁,夹菜都绕着对方爱吃的夹。后来想想,多傻。”
老夫子看着她,语气平下来:“你现在不用管太多。他们有自己的节奏。你偶尔去看看,带点菜,说说话就行。别提意见,也别比谁家女婿更懂事。小家庭最怕外人插手,哪怕是你。”
保洁阿姨眨了眨眼,点点头:“我知道,我知道。我就……忍不住想操心。”
“能理解。”老夫子笑了笑,“但你要信他们。他们比你想的聪明。”
她笑了下,端起茶喝了一口,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昨天我看见我儿媳妇藏零食!藏床头柜抽屉里,全是辣条和薯片。她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帮她收被子时看到了。我没说破,就当不知道。”
老夫子眼神一闪。
金手指提示:行为模式异常——饮食偏好与日常运动量不匹配,体脂变化趋势初现。
他不动声色:“爱吃就让她吃点。”
“可她还说自己要减肥!”保洁阿姨压低嗓音,“天天早上站秤上唉声叹气,晚上偷吃一堆。我儿子还配合她,说‘你一点都不胖’,其实他自己半夜也偷吃泡面,被我发现过一次。”
老夫子差点呛住。
“这叫夫妻默契。”
“啥默契?一起骗自己?”她笑出声,“不过也好,两个人有话说,有事瞒,也有事一起圆谎,说明心里都有对方。”
老夫子点头:“这比啥都强。”
两人安静了会儿。餐厅那边有人开始敬酒,吆喝声一波接一波。保洁阿姨被亲戚叫了两回,都没起身。
“再坐会儿。”她说,“跟你聊会儿我心里踏实。”
老夫子没推辞。
他手机震了一下。
低头一看,金手指弹出一条预警:外部Ip多次访问新人社交账号,行为模式符合跟踪特征。系统比对历史数据库,关联人物标记为“老赵”。
他指尖停住。
没有点开详情,也没删记录,只是把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
“你怎么了?”保洁阿姨察觉他神色变了。
“没事。”他抬眼,“刚才想到个事,回头得查个资料。”
“还是为了他们俩?”
“顺手看看。”他说,“现在信息太杂,有些人喜欢打听别人家的事。万一传些闲话,影响不好。”
“谁敢乱说?”她眉头一皱,“我儿子儿媳清清白白,工作稳定,感情也好,谁嚼舌根我都不答应!”
“没人说。”老夫子摇头,“我是防着点。你放心,不会让他们吃亏。”
她看着他,忽然轻声说:“你这人啊,婚礼办完了还不撒手。明明不是你家的事,比我还上心。”
“邻里之间,帮一把是一把。”他说,“再说,你那天给我喝茶,不是普通茶。是心意。”
她笑了:“那你可得常来我家坐。以后他们生孩子,我也让你当干爷爷。”
“别乱认。”老夫子瞪她一眼,“我又不是缺孙子的人。”
“怎么不缺?”她乐了,“你一个人住,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过年过节冷冷清清的,还不如我们这种吵吵闹闹的家里热闹。”
老夫子没接话。
他望向门外。阳光照在小区路上,树影横斜。一对年轻夫妻牵着手走过,女的挽着男的胳膊,说着什么,笑了一声。
金手指仍在运行,后台持续抓取公开数据流。新人的出行轨迹、消费记录、社交互动频率,都在缓慢更新。
突然,又一条提示跳出来:同一Ip尝试登录社区住户登记系统,目标字段为“新人居住单元”。
老夫子手指一紧。
他没动表情,只将手机微微侧转,输入一段加密指令。
系统回应:追踪已锁定,反向定位开启,等待进一步操作授权。
保洁阿姨还在说着什么,声音忽远忽近。
“……等他们明年搬新房子,我要给他们织一对枕头,里面塞艾草。听说有助睡眠……你听我说了吗?”
老夫子转回头:“听了。”
“你是不是累了?脸色不太好。”
“还好。”他端起凉掉的茶喝了一口,“就是有点渴。”
她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站起来:“我去给你倒点热水。你这茶都凉透了。”
她走开后,老夫子没再碰杯子。
他盯着手机屏幕底部那行小字:风险源未清除,建议持续监控。
指尖在“确认”按钮上方悬停三秒,最终按下。
下一瞬,他抬头看向窗外。
路尽头,一辆灰色电动车缓缓驶过,车座上的人戴着帽子,低头看手机,经过单元门口时减速,停留了两秒,又骑走了。
老夫子的目光定在那辆车消失的位置。
他的手慢慢握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