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辰翊在演练总结中郑重提出的成立“军官夜校”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并迅速落实。他被委任为夜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这意味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完成日常繁重的部队训练和管理工作,还要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授课。
他书房里的灯光熄灭得比演练准备期间还要晚,桌上、椅子上甚至墙角,都堆满了各种最新的军事理论书籍、艰难翻译过来的外军资料和他自己写得密密麻麻、布满各种符号与心得的备课本。
但他似乎乐在其中,眼神里充满了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传递给身边同僚的强烈使命感与热情。
他甚至发现,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为了讲清楚一个概念,他必须理解得更透彻;为了解答别人的疑问,他需要思考得更深入。
教学相长,在准备和讲授的过程中,他自己的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系统,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
予安和予乐在新学期里更是如鱼得水,各自在感兴趣的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予安的“军事兴趣小组”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他这个小老师的用心经营,已经成了年级里小有名气的“品牌”社团,甚至吸引了几位好奇的高年级学生主动来旁听。
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武器介绍和战例讲述,开始尝试引导组员们探讨一些基础的、经典的战术原则,比如“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
虽然他的理解和讲解还带着稚气,但那种试图透过现象把握战争内在规律的努力和思考,让偶然得知的顾辰翊看到后,也忍不住暗自点头赞许。
他还因为责任心强、有号召力,被同学们推选为班级的劳动委员,在学校的春季植树活动中,他组织分工、协调工具、检查质量,那股子认真负责、有条不紊的劲儿,颇有几分他父亲平日里带兵管理、令行禁止的风范。
予乐的校园广播站工作更是做得风生水起,渐入佳境。
她精心策划了一期名为“春天的故事”系列稿件,主动去采访了在学校服务了几十年的老园丁,写出了教学楼前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槐树所见证的校园变迁史。
她生动地报道了班级“学雷锋”小组去城郊敬老院送温暖、做好事的感人事迹。
她甚至鼓足勇气,尝试独立编译并播报了一则关于卫星通信的简单科技小新闻。
虽然坐在麦克风前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清晰的吐字和流畅的表达,还是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她的画作也更多地出现在班级和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上,那幅蕴含深情的《爸爸在守护春天》。
更是被慧眼识珠的美术老师郑重推荐,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少儿美术作品展,为学校和家庭都赢得了荣誉。
陆云瑶的来信,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她基于上次重大突破所撰写的论文,在一家国内顶级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了。随信寄来的,还有一本登载了她论文的期刊样本。
她在信里难掩激动,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清醒认识:“辰翊,论文发表只是一个起点,前面的路更长。所里已经明确了新的研究方向,挑战更大,但也更有意义。真想和你还有孩子们分享这份喜悦,也更想听听你的演练故事……”
顾辰翊捧着那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期刊,虽然里面大部分的数学公式和专业术语他看不太懂,但他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凝聚的心血和智慧。
他特意把期刊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对孩子们说:“看,这是妈妈努力的成果。知识,就是有这样的力量。”
四月中旬的一个周末,顾辰翊兑现了他的承诺,开始系统地教予安看军事地图。
他把那张旧的县域地图铺在桌上,指着上面的等高线、河流、道路符号,耐心讲解它们代表的地形意义。
“看这里,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这里稀疏,说明是缓坡。如果我们要在这里设置观察所,你会选哪里?”
予安皱着眉头,小手指点着地图,认真思考,然后指向一个靠近制高点又相对隐蔽的位置:“这里?”
“为什么?”
“这里高,看得远,而且有树林遮挡,不容易被发现。”
顾辰翊赞许地点点头:“有点意思了。这就是利用地形。”
父子俩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投入。
予乐则坐在一旁,安静地画着素描,画面上是爸爸和哥哥头挨着头研究地图的背影,阳光透过窗户,勾勒出他们专注的轮廓。
四月的春风,也送来了旧友的问候。
赵大刀寄来了一封信,信里说老部队也在搞新装备训练,他靠着之前打下的底子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居然成了连里的技术骨干,还带起了徒弟。
信末,他粗豪地写道:“老顾,听说你那边干得不错!啥时候有空回来,咱们比比,看是你那合成营厉害,还是咱老炮连宝刀未老!”
周红梅和孙晴也合寄了一个包裹,里面是自家腌的咸鸭蛋和晒的干豆角,信里絮叨着营区的家长里短,嘱咐他们照顾好自己。
这些来自远方的音讯,像春日里和煦的风,吹拂着顾家在新环境里蓬勃生长的心田。
顾辰翊一一回了信,分享了新家的生活和工作的进展,也邀请老战友们得空来县城做客。
四月下旬,合成营组织了一次家属开放日,邀请官兵家属参观营区,观摩部分训练课目。
顾辰翊带着予安和予乐去了。看着整齐的队列、崭新的装备、官兵们娴熟的操作和昂扬的士气,予安兴奋得小脸通红,眼神里充满了向往。
予乐则用她的画笔,快速记录下了坦克轰鸣而过、战士们敏捷攀登的瞬间。
顾辰翊看着孩子们在军营环境里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豪,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军营的烙印,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成长基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