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陆云瑶给孩子们洗了澡,换上干净柔软的睡衣,把他们抱到床上。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催促他们睡觉,而是靠在床头,一手搂着一个,开始讲故事。
不是书上的故事,而是她临时编的,关于一只小鸟离开家去远方学习飞翔,最终又快乐归巢的故事。
她的声音温柔而缓慢,予安和予乐依偎在她怀里,睁大眼睛听着,渐渐被故事吸引,也渐渐被睡意侵袭。最后,故事还没讲完,两个孩子都握着妈妈的手,沉沉睡去了。
陆云瑶小心翼翼地将手抽出来,给他们掖好被角。她在床边坐了许久,就着窗外透进的月光,贪婪地看着孩子们的睡颜。
顾辰翊一直安静地站在门边,没有打扰。直到她起身,他才走过去,低声说:“不早了,睡吧。”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陆云瑶就醒了。或者说,她几乎一夜未眠。她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做好简单的早饭。
顾辰翊也起来了,沉默地帮她热车,检查行李。
吃早饭时,予安和予乐都醒了。或许是感觉到了离别的气氛,两个孩子都格外乖巧,不吵不闹,只是安静地吃着妈妈做的饭,大眼睛时不时地看向已经放在门口的行李包。
离出发还有一会儿。陆云瑶抱着予乐,顾辰翊抱着予安,一家四口站在院子里。晨光熹微,空气清冷。谁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
予乐把小脸贴在妈妈脖子上,小声问:“妈妈,知了叫的时候,是多久?”
陆云瑶忍着泪,柔声说:“就是……树叶都变绿了,天气很热很热的时候。”
予安在爸爸怀里,看着妈妈,突然说:“妈妈,我等你回来。我教你打结!我还会认更多字!”
吉普车最终还是发动了。陆云瑶弯下腰,最后一次用力抱了抱予安和予乐,亲了亲他们的小脸,然后猛地转身,拉开车门坐了进去。她不敢回头,怕一回头,就再也迈不动脚步。
顾辰翊深深看了一眼站在门口、被周红梅拉着的两个孩子,对她们点了点头,然后利落地挂挡,踩下油门。
车子驶出小院,驶出营区。陆云瑶透过朦胧的泪眼,看着后视镜里那两个越来越小的身影,看着他们用力挥舞着小手,直到拐过弯,再也看不见。
她终于忍不住,捂住脸,失声痛哭起来。所有的坚强和克制,在车轮启动的瞬间,土崩瓦解。
顾辰翊没有说话,只是专注地开着车。他一手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伸过来,紧紧握住了她冰凉颤抖的手。他的手掌依旧温热、粗糙,带着令人心安的力量。
车子在清晨寂静的道路上行驶,离那个温暖的小院越来越远,离那个充满挑战的校园越来越近。
这一次的离别,不再像上次那样充满未知和恐慌。因为彼此都知道,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聚,各自的奋斗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身后有坚实的港湾,前方有值得奔赴的星辰大海。
路还长,但心有所系,行必坚毅。
一九七七年,三月初。寒意未消,但风里已带了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春天的湿润气息。院子里的乌桕树依旧枝干嶙峋,但仔细看去,芽苞似乎比冬日胀大了些许,透着隐隐的绿意。菜地还荒着,等待春播,但那几棵老白菜帮子中间,竟钻出了几簇嫩绿的荠菜芽。
陆云瑶离开已近一月。小院里的生活,像一艘经历过短暂靠岸休整的船,再次驶入了熟悉的航道,只是掌舵的水手,眉宇间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沉稳,船舱里还残留着上一段航程带来的、温暖而怅惘的气息。
最初的几天,予安和予乐显然不适应。予安变得格外易怒,一点小事就嚎啕大哭,夜里常常惊醒,喊着“妈妈”往顾辰翊怀里钻。予乐则更加沉默,常常一个人抱着妈妈留下的纱巾,坐在门槛上,望着巷口发呆,大眼睛里盛满了与年龄不符的忧郁。
顾辰翊没有过多的言语安抚。他知道,对孩子而言,行动比语言更有力。他恢复了雷打不动的作息,只是将“学习时间”的内容稍作调整。他不再急于教予安认更多字,而是带着他做更多的户外活动——去看营区操练的士兵,去海边捡被浪冲上来的贝壳,甚至允许他在安全的沙坑里打滚弄得浑身是泥。对于予安夜里的哭闹,他不再只是拍哄,而是会打开灯,抱着他在屋里走,指着墙上的画、地图,用低沉平稳的声音告诉他:“妈妈在学校,你看,就在这里。妈妈在学习,变得很厉害,以后回来教予安更多东西。”
予安似懂非懂,但在爸爸坚实的心跳和沉稳的声音里,那份不安渐渐被抚平。
对予乐,他则更加耐心。他发现予乐对妈妈寄回来的那本彩色地图册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便常常抱着她,一页一页地翻看,告诉她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大河,妈妈所在的A市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他甚至开始尝试给予乐编辫子,虽然手艺依旧拙劣,常常扎得歪歪扭扭,但予乐从不嫌弃,每次扎好,都会跑到镜子前照很久,小脸上露出浅浅的、满足的笑意。
周红梅和孙晴依旧是强大的后援。她们会时不时过来,带来自己做的吃食,或者干脆把予安予乐接去自家玩半天,让顾辰翊能喘口气,处理些积压的军务。她们嘴里常念叨着:“云瑶这一走,顾团长您可真是不容易!”但眼神里是实实在在的敬佩和帮衬。
顾辰翊的“作战日志”依旧每日更新,但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记录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开始出现更多观察:
【 予安情绪渐稳,对军营操练兴趣浓厚,可适当引导纪律意识。】
【 予乐语言表达有进步,能说完整短句,对图形记忆力佳。】
【 尝试种植早春菠菜,出苗率约六成。】
【 瑶瑶来信提及学业压力,回信需侧重鼓励与减压。】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事无巨细的照料者,更像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用心的引导者。陆云瑶的离开,仿佛迫使他站到了一个更全局的位置,去思考如何更好地陪伴和引导这两个独立的、正在飞速成长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