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碗还在石台上,边缘有一圈浅褐色的痕迹。我放下玉简,手指从刻痕上移开。
那句话已经印进心里。
我站起身,把外袍重新系好。右臂动起来还是有些滞涩,但不影响出招。医修留下的药膏还在桌上,我没再碰。现在不是养伤的时候。
走出静室,天刚亮。训练场那边已经有动静,几个人在整理残破的阵旗,赵九蹲在地上检查火引线路。林羽站在高处,盯着东侧通道的塌方处发呆。
我走过去,他们回头看了我一眼。
“今天开始,换练法。”我说。
没人问为什么。他们知道昨天那一战差了多少就能崩盘。死的两个人还躺在后山,没来得及立碑。
我把那块写满总结的玉简交给赵九:“拓成三份,一份贴训场门口,一份埋进主阵台下,最后一份挂在医修区墙上。”
“要这么正式?”他问。
“越正式越好。”我说,“以后每打完一仗,都要这么做。错在哪,怎么改,谁负责,全记下来。”
林羽走过来:“你说的新练法是?”
“先拆岗位。”我说,“游斗组、阵法师、医修、火引队,各自专修自己的东西。每天两轮实战推演,不再模拟整场战斗,而是分段练。”
“分段?”
“比如第一轮,只练预警到接敌这三十息。”我比划了一下,“第二轮,专练伤员撤离和节点转移。哪一段慢了,就反复练那一段。”
有人小声嘀咕:“这样不会太碎吗?”
“战场本来就是碎的。”我说,“你以为我们能像宗门大派那样摆开阵势对轰?不能。我们只能靠节奏压人。”
我抬头看了看天色:“一个时辰后所有人集合。我要亲自带第一课。”
说完我就往训练场走。
主场地中央的石碑已经被清理干净。我取出一张符纸,把玉简里的那句话重新誊了一遍——胜不靠一人之力,存必由全队之功。
符纸贴上去的瞬间,字迹渗入石面,留下一道暗金色的纹路。
这不是装饰。
这是规矩。
一个时辰后,所有人都到了。
我站在石碑前,手里拿着一根短杖。
“今天教的第一件事,是怎么在混乱中听清指令。”我说,“敌人来了不会等你准备好。火一起,烟一冒,声音就乱了。到时候靠什么?靠眼睛?靠感觉?都不行。”
我点了点耳朵:“靠这个。”
然后我对赵九说:“开始。”
赵九抬手打出一枚响雷符,炸在十步外。烟雾还没散,我又让林羽吹哨,三长一短。紧接着,阵法师敲击灵石,发出高频震动。
声音混在一起,吵得人头疼。
“现在听我说。”我提高声音,“左手举盾,右脚后撤半步,转身面向北。”
下面的人有的做对了,有的原地不动,还有人转错了方向。
“再来。”我说。
连续五次之后,有七成人能准确执行。
“还不够。”我说,“战场上差一个动作,就能死一片人。”
我让所有人分成四组,每组配一名骨干。我亲自带着游斗组练身法。
“你们的任务不是杀敌。”我说,“是拖时间。敌人快,你们就要更灵活。但不能乱跑。”
我演示了一遍《凤翔诀》里的“影掠八方”,把动作拆成八个节点。
“第一步踏出时,必须踩在灵力节点的死角;第二步转身,要借对方出手的风压加速;第三步贴地滑行,距离不超过三尺,否则容易被锁定。”
我让他们一个个试。
有个新人跟不上,才跑两趟就摔倒了。
“别急。”我说,“先把呼吸调匀。出一次气,动一次腿。心慌就停下来,调整好了再继续。”
我蹲在他旁边,把手放在他手腕上。
“你刚才心跳太快。这样撑不过二十息。”
他喘着气点头。
我从储物袋里取出一本薄册子,递给他。
“这是系统给的《基础导引术》,每天早晚各练一遍,三天后我检查。”
不止是他,所有修为不到筑基后期的人都领了一份。
晚上我坐在高台记录名单。哪些人反应快,哪些人耐力差,全都标出来。明天安排补训。
第二天早上,我取消了常规攻防演练。
“今天蒙眼。”我说。
所有人愣住。
“敌人不会给我们看清局势的机会。”我说,“有时候你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但你还得动,还得配合。”
我亲自带头,用布条绑住双眼。
“听风,辨位,等指令。”
第一次对抗乱成一团。有人撞在一起,有人跑偏了位置,火引队提前引爆了陷阱。
但我没叫停。
直到第七次,场上终于有了样子。
游斗组能凭脚步声判断敌人大致方位,阵法师在收到指令后五息内完成节点转移,医修组把“伤员”抬出的时间从最初的十二息压到了六息。
我知道还不够快。
但已经在变。
第三天夜里,我组织了一次全要素推演。
没有预告,没有提示。戌时三刻,我下令点燃西谷烽火台。
警报响起那一刻,所有人按新流程行动。
结果出来了:防御响应比上次快了近四成,主阵台在遭袭后十一息完成二次布防,伤员撤离缩短到五息以内。
赵九看完数据,抬头看我:“我们真的不一样了。”
“是因为练得多。”我说,“不是突然变强了。”
林羽走到我身边:“接下来呢?”
“继续。”我说,“白天练单项,晚上搞盲阵。下周开始加负重,穿甲练习。”
“你打算一直这么压着练?”
“不是压。”我说,“是抢时间。”
我看着远处的山影:“他们还会来。下次不会只是试探。我们现在多练一回,到时候就能少死一个人。”
赵九忽然问我:“你自己呢?这些天你都没闭关。”
“我在练别的。”我说。
我取出一块空白玉简,在上面写下几个字。
题目浮现:
【洪荒初年,鸿钧讲道之前,紫霄宫外共有多少人听道?】
答对奖励:《先天吐纳法》残卷,可提升灵气吸收效率。
我闭眼回想资料。
三清、女娲、伏羲、接引、准提……还有十二祖巫中的几位也曾前往。
但并非全部到场。
我记得通天教主提过一句——当时宫门外立着七十二个蒲团。
我写下答案:七十二人。
玉简微光一闪,提示正确。
一本泛着青光的小册子落入手中。
我翻开第一页,呼吸一滞。
这门吐纳法,能让我在战斗中边打边恢复灵力。
我立刻盘坐下来,开始参悟。
两个时辰后,我睁开眼。
体内的灵气流动变得顺畅许多。哪怕站着不动,也能感受到四周天地元气缓缓向丹田汇聚。
我站起身,走向训练场。
天快亮了。
一群弟子正在晨练,动作比前两天整齐了许多。
我走到石碑前,把昨夜得到的《先天吐纳法》残卷拓印下来,加在原有文字旁边。
然后我拿起笔,在最下方写了一句新的话:
“每日进步一丝,便是活路一条。”
我放下笔,伸手摸了摸石碑表面。
冰冷坚硬。
就像我们必须变成的样子。
远处传来脚步声,是赵九。
“早饭送来了。”他说,“你吃点吧。”
我没有回头。
“等会还要练。”我说,“告诉他们,吃完马上集合。”
赵九站在我身后没动。
我知道他在看那块碑。
过了几秒,他轻声说:
“我们跟得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