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与文莺真诚袒露一番后,文莺便将王凌当作自己人,不再疑虑。
而此时,前线的战况传到了关碾城。
达曦迁移的两部人马,一部向东,一部向南,向南的迁移很成功,靠近了拒马关,且开始安顿下来。
而向东的队伍被大将达达尔咬住了后部,达曦派麾下亲信大将率精兵断后,虽然暂时逃脱了达达尔,但后部族人被达达尔狠狠咬下一块肉,达达尔果真宝刀未老。
后部人马基本损失殆尽,阵亡骑兵一千三百多人,族人三千多人,对于仅仅积蓄实力数月的达曦而言,可谓是不小的打击。
瑶光城随后传来了震惊西疆的消息,瑶光城的南林王遗子布季札赫在下学的路上遭遇刺杀。引起了瑶光城的一阵混乱。
所幸有公孙擎派遣的暗卫保护,未丢了性命,仅仅是后背被划伤,战死了两名暗卫。
凶手有四个,两人被当场斩杀,一人被拘捕,另一人暂时逃脱。
看样貌,基本确定是乌人,或者是隐藏在归化乌人中的乌人细作。
此事让公孙擎十分愤怒,在自己的眼皮下发生此事,这还了得,人幸亏没死,要不公孙擎还真不太好下台。
随即,公孙擎开始派人查找细作,且通知各城,尤其是据马关与关碾,严防细作。
此次刺杀必是乌人可汗所为,据马关与铁锁湖已彻底隔绝,基本没有此时派入曌国细作的可能,那便是乌人可汗不惜动用了隐藏在曌国多年的死士,至于这指令怎么传进来的,还不得而知。
倘若南林王遗子真的死了,那达曦以此子竖起的大旗势必轰塌,南林草原的反抗势力必将军心大损,好不容易聚集起的部族也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乌稚那邪为了扶持三子,不惜前后动用七八万中部草原精骑、隐匿多年的死士细作,草原四大将之一的达达尔,对三子不可谓是万分宠爱,倾囊相助。
此番细作刺杀一事,目的就是在曌国与达曦内部制造混乱,为柯穆厄创造良机。
此事一出,迅速传遍曌国,也传到了达曦的耳中,达曦心中有些慌乱,好在人没事,只是受了轻伤,公孙擎的亲笔信送到达曦手中,安抚其专心对敌,图赫尔遗子会严密护卫,不会再受到任何危险。
刘文达召集了蓝、高二校尉,以及几位重要将官,传达了公孙擎的意思,瑶光城都有细作活动,那关碾城作为后方补给的最前站,更有细作潜入的可能,接下来需要暗查细作,在第二批粮草到达之前,务必揪出细作,以免生乱。
而公孙擎怀疑,细作隐藏于军中的可能性较大,连年征战,连年征兵,混进一些身份隐秘之人,也不算难事。而细作隐于军中,更容易发挥作用。
此番瑶光的刺杀案,这道指令是如何传到瑶光城的,公孙擎认为是据马关中混进来的细作为之。据马关与瑶光城经常要保持联络。故此,据马关守将孟凡固已经开始暗中调查。
之所以暗查,亦是尽可能把事情控制到最小的范围,若大张旗鼓的彻查下去,士卒之间必会相互忌惮,相互怀疑,到时候无人专心备战,出现斗殴、营啸的恶性事件亦不是没有可能,严重影响军心士气。
乌稚那邪这招颇为阴损。
细作并不一定都是乌人,亦有可能是曌人,哪朝哪代,不免都会出现一些叛国的细作,也许是谋利,也许是被迫,实属正常。
整个草原上,还有十多万常年以来被掠夺到草原的曌人,尤其以中部草原最甚,故此,以利许之,以亲属为胁迫,再次潜入曌国的曌人并不奇怪。
文莺回到西仓后,叫来几个重要袍泽,问他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萧逸、魏冉这些武夫对这些动脑子的弯弯绕两眼黑,文莺也只能指望张小勺与王凌。
张小勺说到了暗查户籍,多年以来未曾离开天曌的,尤其是西疆以外的曌人,家族人丁都有迹可查的,可以率先排除在外。
此法倒是一个粗略的排除法,只是耗时较长,还要各级官府暗中配合,一不小心此事便要弄大。
而王凌不愧是王凌,话说到了点子上。
王凌认为,在关碾城,几个细作要想行那刺杀之事,基本没有可能,三校尉身边,皆是多年身边知根知底的精锐心腹。
无论是据马关也好,关碾也罢,正如公孙擎所言,最易出现细作。一个是守卫西疆的屏障,一个是粮草补给的最前线。
据马关自然用不着他们操心,人杰的孟凡固必会万分谨慎,据马关无忧。
而关碾,细作存在的目的无它,毁掉粮草。
此言一出,魏冉、萧逸这才恍然大悟。
粮草一旦毁了,西疆军不战自溃,与达曦的共同抗敌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样细作便能发挥最大作用,甚至抵得上前线的千军万马。
张小勺听罢问道:“王兄说的在理,可此番四仓之改造,就是为了防火而建,四处建造了大量土仓,防火性很强,数量亦很多,粮草分散,就算细作点燃了一两座粮仓,还不能绵延起来,便会被其余士卒抓获,构成的损失并不大,如何为之?”
王凌笑笑,“王某是书生出身,不通兵事,但若是我做细作,必不会以自己的性命去点那区区一两座粮仓,而是选择在望伯坡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