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投毒未遂”事件,虽然最终被定性为“迷路误闯,行事鲁莽”,御膳房总管太监看在庆王的面子上,没有深究,只是将小泉列为“御膳房最不受欢迎人物”,严禁他再次靠近。但这桩荒唐事,却像一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肥肉,落入了早就对小泉虎视眈眈的鬣狗群中。
太医局内,以李医官为首的一干人等,闻听此事,无不抚掌称快,只恨那香囊里的药材没能真撒进去,坐实了这厮的罪名。而其中,尤以一位姓刘的太医最为愤恨。这刘太医年近五旬,医术平平,却最是钻营,素来以王太医(如今称病不出)马首是瞻,对小泉这种“异军突起”、破坏太医局“规矩”和“平衡”的刺头,早已视若眼中钉、肉中刺。他比李医官更阴险,也更沉得住气。
“此子仗着些许运气和王爷的宠信,日益骄狂,长此以往,太医局岂有宁日?王大人被他气得卧病,我等若再不作为,只怕这太医局,日后要改姓‘林’了!”刘太医私下里对几个相好的同僚如此说道,言语间充满了忧心忡忡(实则嫉火中烧)。
他苦思冥想数日,终于想出一条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毒计。
这日午后,小泉刚给一位前来讨要驱蚊药草的小太监配好药粉,院门外来了一个面生的小太监,尖着嗓子,神色“焦急”地传话:
“林小泉林大夫可在?静心太妃头风旧疾突发,疼痛难忍,传你速去永寿宫偏殿诊治!快!耽误了太妃病情,你我都吃罪不起!”
静心太妃?小泉隐约记得好像是位年纪很大、常年礼佛、不太问世事的老太妃。头风突发?这可是急症!
小泉一听是急病召见,医者本能瞬间压倒了一切警惕。他也顾不上辨别这传话太监的真伪(在他单纯的世界里,宫里传话还能有假?),更忘了思考为何太妃急病不传当值的太医,反而指名道姓找他这个“见习生”。
“我这就去!”小泉毫不迟疑,抓起药箱,也来不及叫上不知又溜达到哪里去数蚂蚁的阿蛮,只对梁上的鹦鹉匆匆喊了句“看好家”,便跟着那“传旨”的小太监,急匆匆地离开了小院。
那传话的小太监低着头,在前面走得飞快,专挑些僻静少人的宫道。小泉一心惦记着太妃的“头风”,紧跟其后,丝毫没有察觉路线的异常。
七拐八绕之后,小太监在一处更为幽静、守卫明显森严了许多的宫殿区域外围停下,指着前面一道垂花门,低声道:“林大夫,太妃就在里面偏殿,您快进去吧,奴才还得去回禀一声。” 说完,不等小泉反应,便一溜烟钻进了旁边的巷道,消失不见。
小泉不疑有他,心中挂念病患,提着药箱便快步走向那道垂花门。他刚跨过门槛,还没看清院内情形,就听得一声如同炸雷般的厉喝在耳边响起:
“站住!何方狂徒!竟敢擅闯禁地!”
两名身着金甲、手持长戟的侍卫如同神兵天降,瞬间拦在了他的面前,眼神锐利如鹰隼,周身散发着冰冷的杀气!他们身后,那宫殿巍峨肃穆,隐隐有龙涎香的尊贵气息传来,这里哪里是什么永寿宫偏殿?分明是皇上日常起居的乾清宫外围禁地!
小泉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和明晃晃的兵器吓了一跳,呆立当场,脑子一时没转过来:“我……我是太医局的林小泉,是静心太妃传我来诊治头风……”
“胡说八道!”侍卫队长脸色铁青,“静心太妃居于寿康宫,此地乃是乾清宫!皇上正在殿内午憩!你手持药箱,擅闯禁地,惊扰圣驾,该当何罪?!拿下!”
几名侍卫一拥而上,就要将小泉制住。
就在这时,一个带着惊讶和“恰到好处”的严厉声音从旁边响起:“咦?林大夫?你怎么会在这里?!”
小泉扭头一看,竟是刘太医!他仿佛刚刚路过此地,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解”。
“刘太医!”小泉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道,“是静心太妃头风发作,传我前来诊治,我……”
刘太医立刻打断他,眉头紧锁,语气“痛心疾首”:“林大夫!你糊涂啊!静心太妃深居寿康宫,距此甚远!此地乃是皇上寝宫禁地,岂是你能擅闯的?你……你莫不是听错了传话,还是……另有图谋?!” 最后四个字,他咬得极重,目光意味深长地扫过小泉手中的药箱。
他这一番“解释”和引导,坐实了小泉“擅闯禁地”的罪名,更是隐隐将事情往“图谋不轨”的方向引去!
小泉就是再迟钝,此刻也明白过来自己是被人算计了!他瞪着刘太医,气得浑身发抖:“你……你血口喷人!分明是有人假传太妃口谕!”
“假传口谕?”刘太医冷笑一声,“何人传谕?证据何在?林大夫,空口无凭,你擅闯禁地,惊扰圣驾,可是众目睽睽之下,人赃并获!”
侍卫们闻言,更是确信小泉心怀叵测,手上力道加重,将他死死扣住。小泉百口莫辩,心中一片冰凉,只觉得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将自己牢牢罩住。这擅闯皇帝寝宫的罪名,可比往御膳房汤锅里加料要严重千百倍!
刘太医看着小泉被侍卫扣押,狼狈不堪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和阴狠。他心中冷笑:林小泉,这次看你还如何翻身!庆王也保不住你!
然而,他们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变量——一个扑棱着翅膀、悄无声息跟了一路,此刻正蹲在墙头看完全程的,扁毛畜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