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庭院里的梧桐叶片已落了大半,光秃的枝桠伸向湛蓝高远的天空,别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疏朗与坚毅。傅氏集团顶层的办公室内,同样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如今尘埃落定,空气里流动的不再是焦灼与压抑,而是一种沉淀后的平静与重新蓄势待发的力量。
傅天融站在那面熟悉的落地窗前,目光掠过楼下依旧川流不息的城市脉络,却不再带有之前的沉重。那场席卷一切的风暴,如同一次残酷的炼狱之火,烧尽了盘根错节的毒蔓与浮华,也淬炼出了更为坚韧的核心。大仇得报的快意并未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也更为坚定的责任感——不能让傅氏这艘船,仅仅是从一场灾难中幸存下来,它必须驶向更有价值、更具生命力的新航程。
何紫妍端着一壶刚沏好的热茶走来,将其中一杯递到他手中。温热的瓷杯驱散了指尖最后一丝秋凉。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外,轻声开口,声音如同清泉,流淌在寂静的空气里:“外面的风雨算是停了。接下来,我们该想想,傅氏这艘船,要开往哪里去。”
傅天融接过茶杯,指尖摩挲着温润的杯壁,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却清晰:“以前,傅氏很大,产业很多,地产、金融、贸易……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争第一。规模是上去了,可根子,也慢慢浮了,烂了。才会让权力和金钱,滋生出傅天豪那样的毒瘤。”他顿了顿,转过身,目光与何紫妍交汇,那里面是痛定思痛后的清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何紫妍点了点头,眼神明亮而睿智:“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靠关系和资源堆砌的繁华,不堪一击。傅氏想要真正新生,必须找到立得稳、扎得深的根基。这个根基,只能是别人拿不走、拆不散的核心竞争力。”她走到办公桌前,手指轻轻点过屏幕上几份早已准备好的行业分析报告,“你看,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升级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时代的风口,更是一家有担当的企业,应有的格局和方向。”
傅天融的目光随着她的手指,落在那些关于人工智能底层算法、高端新材料、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报告上,眼中渐渐燃起一簇火焰。那不再是争夺家产、稳固权位的算计之火,而是一种想要真正创造价值、奠定基业的理想之火。
“你说得对。”他的语气变得坚定,“傅氏有资金,有现有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和试验田,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向这些代表未来的硬核科技领域转型。这不仅仅是商业机会,更是……”他寻找着合适的词语,“更是一种‘实业报国’的回归。爷爷他们那一代人,不就是靠着扎实的工业和贸易,一步步把傅家做起来的吗?我们不能忘了这个根本。”
“科技创新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短期内可能看不到耀眼的利润,甚至可能会拖累财报数据。”何紫妍冷静地分析着困难,但语气中充满支持,“但它的壁垒一旦建立,就是最坚固的护城河。而且,将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脉搏绑定,这条路或许艰难,却最是行稳致远。”
傅天融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两人的目光在空中坚定地交汇,达成了无声的共识。
“那就这么定了。”傅天融沉声道,“逐步剥离那些非核心的、依附性强的业务,集中优势资源,组建独立的‘傅氏未来科技研究院’。我会亲自牵头,招募全球顶尖人才,不计短期回报,投入到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上。我们的地产板块,也要转型,重点发展融合了绿色建筑和智能科技的‘未来社区’;金融投资,更要向产业链上的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倾斜。”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破旧立新的决断力。这不再是危机逼迫下的无奈选择,而是站在废墟之上,主动规划的宏伟蓝图。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会触动很多旧有利益,也会面临外界的不解和质疑。”何紫妍提醒道,眼神却同样坚定。
“我知道。”傅天融望向窗外,目光仿佛已穿透云层,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但这是让傅氏脱胎换骨、真正值得尊重的唯一道路。以前,别人提起傅氏,想到的是豪门,是财富,是争斗。以后,我希望人们提起傅氏,想到的是技术,是创新,是对这个国家实体经济的一份扎实贡献。”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温暖而明亮的光晕。过往的阴霾与伤痛,并未完全消散,但它们已然转化为一种深刻的教训与驱动力。夫妻二人并肩而立,共同确立了这个超越个人恩怨、超越家族得失的新的目标。
让傅氏焕发新生的,将不再是权力与财富的堆砌,而是科技创新的引擎与实业报国的初心。这条道路注定充满挑战,但对他们而言,这却是风暴过后,最坚实、也最有希望的方向。一个新的篇章,正伴随着这个清晰而崇高的目标,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