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集团顶层的办公室,夜色已深,城市的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在巨大的落地窗外无声闪烁。傅天融没有像往常一样审视着屏幕上跳动的业务数据,而是站在窗前,目光似乎没有焦点,陷入了某种深沉的思绪之中。那场几乎夺去他生命的阴谋,虽已随着傅天豪银铛入狱而尘埃落定,但其留下的印记,却如同皮肤下的暗痕,在某些寂静的时刻,隐隐浮现。
何紫妍端着一杯温水走近,将杯子递给他,没有打扰他的沉思,只是静静地陪在一旁。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洪流,仿佛能感受到他心中那份劫后余生的沉重,以及这份沉重转化而成的、想要做点什么的迫切。
“我在想,”傅天融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那根被动了手脚的刹车油管,差点毁掉的,不止是我一个人,可能还有无数个像我们一样,行驶在路上的普通家庭。”他的目光聚焦在那些移动的光点上,语气沉凝,“我们很幸运,抓住了那只黑手。但还有多少意外,是源于疏忽、源于技术缺陷、或者源于事故后得不到及时援助?”
何紫妍轻轻握住他的手,感受到他掌心传来的微凉和一种坚定的力量。“你想做点什么。”她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是。”傅天融转过头,看向她,眼中闪烁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光芒,“傅氏能够渡过这次危机,离不开法律的公正,也离不开社会一定程度上的……宽容与给予我们重整旗鼓的机会。现在,局面算是初步稳定了,我想,是时候回馈一些什么了。不仅仅是为了名声,更是为了……纪念那段几乎失去一切、又艰难夺回的岁月。”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温柔:“那段日子,是你陪我走过来的。没有你,我可能撑不到今天。所以,我想用我们两个人的名字。”
何紫妍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心头一暖,用力回握他的手:“我明白。你想怎么做?”
几天后,一场低调却规格极高的发布会在傅氏集团会议中心举行。没有邀请过多媒体,到场的多是长期合作的伙伴、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受邀的资深媒体人。
发布会背景板上,简洁的Logo和名称格外引人注目——“天融-紫妍”交通安全与援助慈善基金。
傅天融与何紫妍携手站在台上,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诚的陈述。
“成立这个基金,并非一时兴起。”傅天融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沉稳而恳切,“源于我个人的一次生死经历,更源于我们对‘安全’这两个字从未如此深刻的理解。我们希望能将这份刻骨铭心的教训,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微小力量。”
何紫妍接着阐述基金的核心方向:“本基金将专注于两个领域:第一,交通安全技术推广与意识提升。我们将资助研发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并致力于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群体中,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第二,交通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庭援助。我们将为那些在交通事故中遭受重创、陷入困境的家庭提供及时的经济支持、法律咨询以及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度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她宣布了基金的初始规模——一笔来自傅天融与何紫妍个人的、数额巨大的注资,并承诺傅氏集团每年会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持续投入其中。同时,基金将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独立运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流程完全公开透明。
在场的多位交通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听完阐述后,纷纷动容。一位资深交通工程教授感慨道:“企业做慈善常见,但如此精准地切入一个特定领域,并且源于如此深刻的个人体悟,将商业成功与社会痛点如此紧密结合,实属难得。这不仅仅是捐钱,这是在播种安全的种子。”
一位曾因车祸失去亲人的受害者家属代表,在台下悄然拭去眼角的泪水。她知道,对于那些突然被命运重击的家庭而言,这样一支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援助力量,意味着雪中送炭的希望。
“天融-紫妍”基金的成立,没有登上所有媒体的头条,却在特定的领域和关注社会责任的人群中,激起了深远而积极的反响。它不像股价反弹那样立竿见影,也不像战略转型那样波澜壮阔,它更像一股温润而坚韧的溪流,悄然浸润着社会的土壤。
对傅天融和何紫妍而言,这不仅仅是慈善,更是一种心灵的深耕。他们将那段充满背叛、阴谋与挣扎的艰难岁月,淬炼成了助力他人安全、抚慰他人伤痛的善意。这标志着他们真正从受害者与复仇者的角色中升华,将个人的伤痛转化为了一种更宏大、更持久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傅氏的新生,因此而更具温度,也更具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