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太后懿旨再施压,沈清棠夜拟自强策
沈清棠跪在太后寝殿金砖地面上,低眉顺眼,却掩不住指尖微微收紧的力道。
“哀家已与礼部议定,择吉日为你赐婚东宫。”太后的语气带着几分慈爱,却又似一把无形的枷锁,“你若执意推辞,便是不敬。”
她抬起头,目光掠过太后身侧那幅《巾帼赋》长卷,心中微微一动。
前世她曾被这幅字激励过,也曾在寒冬腊月里捧着它独自落泪。
如今再看,才知所谓“女子当自强”,不过是皇家用来安抚人心的一句空话。
“臣女谨记太后教诲。”她低声应道,语气温顺得仿佛一块融化的雪水。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挥袖示意她退下。
刚踏出寝宫门,身后便传来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东宫太子,乃国之储君,你该知进退。”
沈清棠脚步微顿,回头望了一眼高坐龙椅般的太后,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未置可否地行礼告退。
马车缓缓驶离皇宫,窗外夜色渐浓,沈清棠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思绪却如飞瀑般翻涌不止。
——三日后册封,礼部已拟仪仗,顾景珩方才在暗巷中悄悄递来消息时神色凝重:“她们是想让你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接旨。”
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佩,那是母亲留给她唯一的东西,温润而坚定。
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将计就计。
翌日深夜,沈府书房烛火通明,案上铺开的是那幅《巾帼赋》初稿。
沈清棠细细品读,眼中渐渐燃起一丝锐意。
她忽然提起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女子亦可参政,以才德立身,岂独依附于人?”
写罢,她搁下笔,眼神坚定如铁。
第二日清晨,绣衣司门外,一辆低调却不失华贵的马车悄然停驻。
沈清棠一身素雅罗裙,面带浅笑步入大殿,面对白芷略带担忧的目光,她只是淡声道:“白统领不必担心,我自有打算。”
白芷虽觉奇怪,但见她神情从容,只得点头作罢。
接下来两日,沈清棠接连拜访几位京中名媛,言语间流露出对“女子学识”和“女子参与朝政”的推崇之意,引得不少闺秀纷纷议论,甚至有几位大胆者私下表示愿意追随。
然而这些风声,皆未传入太后耳中。
第三日晨,宫中锣鼓喧天,礼部派出仪仗队前来宣旨。
沈清棠身着盛装,头戴银丝云纹凤钗,缓步走出侯府大门,面带微笑,恭敬接过圣旨。
围观百姓、朝中官员、后宫妃嫔,皆齐聚宫前广场,场面宏大而庄重。
她跪地接旨,声音清亮悦耳:“臣女沈清棠,愿为东宫侧妃,承蒙圣恩,感激不尽。”
太后含笑颔首,太子萧景明亦露出满意的笑容。
唯有站在角落里的顾景珩,望着那抹熟悉的身影,眉头却微微蹙起。
当晚,沈清棠回到书房,将一封密信交给早已等候的侍女:“送去给白芷。”
信中仅一句话:
“明日辰时三刻,召集京城二十位才女,备好联名奏章。”
夜风轻拂,烛影摇曳,她执笔在案上缓缓写下最后一行字:
“巾帼不让须眉,今朝当展锋芒。”
此刻,谁也不知,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夜风穿堂,绣衣司后院的烛火未熄。
白芷披着一袭深色斗篷,轻手轻脚地走入偏殿。
她手中紧握着那封密信,目光在四下扫视片刻后,迅速唤来亲信侍女:“即刻联络京中二十位才女,务必于明日辰时三刻前齐聚宫门外。”
侍女迟疑道:“统领,是要……公开上书?”
“不错。”白芷语气坚定,“巾帼之志,不可埋没。沈小姐此举,虽涉险境,却亦是为天下女子争权之举。”
消息如春风般悄然蔓延开来。
京城之中,那些平日里被家族束缚、不得展露才华的闺秀们纷纷响应。
有人胆怯,也有人热血沸腾——设立女子官学、允许女性参与监察朝政,这在以往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如今,沈清棠竟要以太子侧妃的身份,亲手撕开这道门缝!
而与此同时,在京兆尹府的内宅深处,一场暗流正在涌动。
王氏端坐主位,神色阴沉。
她身旁坐着几位贵妇,皆是京中世家夫人,身份显赫,背后站着整个家族的利益。
“沈清棠若真成了东宫侧妃,我们便要仰她鼻息了。”王氏冷声道,声音不高,却透着一丝咬牙切齿的恨意,“她一个寒门嫡女,凭什么骑在我们头上?”
一位贵妇附和道:“可不是,她母亲原是个商户女,靠着点小聪明蛊惑了侯爷,如今她倒想翻身做凤凰了!”
“听说她昨日还在私底下鼓吹女子参政之事,意图动摇祖制。”另一人皱眉,“若她得势,日后我等女眷岂不也要受其牵制?”
王氏冷笑一声,眸光微寒:“所以,我们不能让她顺利接过这道圣旨。”
几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册封礼上,必须让她失态。”王氏缓缓开口,“只要她在百官面前出丑,太后也不会再护她到底。”
计划迅速成型:利用宫外人群混杂之机,安排人在仪式进行中高声辱骂沈清棠“出身低贱”“行为放荡”,扰乱秩序;同时,派人混入围观百姓之中,制造骚乱,令她当众失仪。
她们相信,哪怕有太后庇佑,若是在这样的大典之上出了差错,沈清棠的名声也将毁于一旦。
同一时间,沈清棠书房中灯火通明。
她独自坐在案前,手中一枚银针在灯下泛着冷光。
她轻轻摩挲着针身,眼神平静如水,仿佛外界一切纷扰都与她无关。
顾景珩今晨传话:“局势复杂,你需谨慎行事。”
她当然知道,这场册封礼,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太后、太子、世家、绣衣司……各方势力都在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她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更不会成为他们博弈中的牺牲品。
“巾帼不让须眉……”她低声呢喃,嘴角浮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这一局,我要让所有人看清我的立场。”
窗外风声渐起,夜色愈发浓重。
而在她的案头,一封早已拟好的奏章静静摊开:
> “臣女沈清棠,谨陈巾帼之志,愿设女子官学,开监察之门,使女子得以立身朝堂,共治天下。”
这一刻,风已起,雷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