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阁并非一座单一的建筑,而是一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古朴楼阁群,飞檐斗拱,青苔斑驳,弥漫着岁月沉淀的墨香与灵气。跟随着清虚长老,吕晨穿过一层若有似无的灵力光幕,正式踏入了这片流云剑宗的传承之地。
内部空间远比从外部看起来更加广阔,显然是运用了高明的空间阵法。一排排高达数丈的黑沉木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尽头。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无数玉简、帛书、兽皮卷,甚至还有某些不知名材质制成的古老典籍,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灵光,那是保护典籍的微型禁制。
“此地一层,收录炼气、筑基期通用功法、剑诀、杂学基础。”
“二层为金丹期相关,以及宗门前辈修炼心得、游记见闻。”
“三层及以上,需相应权限或贡献点方可进入。”
清虚长老声音平和,简单介绍着规则,“阁内典籍,不可损毁,不可私自携出。阅后需放归原处,或有值守弟子协助。”
他顿了顿,看向吕晨,目光中带着一种罕见的宽容:“至于你……既入我门下,除宗门明令禁止的禁术区域外,一、二层所有典籍,你可随意翻阅,无需贡献点。三层权限,待你筑基之后,再行开放。”
这份特权,不可谓不大!寻常内门弟子,想要查阅高阶典籍,无不需要完成宗门任务积累贡献点方可兑换。清虚长老此举,无疑是给了吕晨一座无尽的宝库钥匙。
“多谢师尊!”吕晨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恭敬行礼。
清虚长老摆了摆手:“道在书中,亦在书外。望你善用此缘,莫要辜负。”说完,他便转身,踱步走向阁楼深处一间静室,仿佛外界一切与他无关。
吕晨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周身那浩瀚如烟海的知识气息,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没有急于去寻找高深的剑诀功法,而是从最基础的、记载着这个世界基本物理规则、灵气本质、灵草矿物特性、基础阵法符文学说的玉简开始阅读。
他如同一个干燥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水分。
《基础炼器材料图解》、《百草纲目(灵药篇)》、《低阶阵法原理与拆解》、《周天星辰引气初解》、《南疆蛊术浅谈》……无论是正统道法,还是偏门杂学,他都来者不拒。
阅读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他并非死记硬背,而是以强大的精神力和计算能力,快速扫描玉简内容,理解其核心原理,然后在他的脑海中,开始构建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科学修真知识体系”。
他发现,传统的炼丹术,过于依赖炼丹师的“手感”和“经验”,对于火候、药性融合的量化描述极其模糊,导致成丹率低下且品质不稳定。
他发现,许多阵法的能量流转路径存在冗余和冲突,若能优化节点布局和能量引导方式,效能至少能提升三成。
他发现,一些炼器手法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理解过于粗糙,导致炼制出的法器强度远未达到材料本身的理论极限。
他甚至从一些记载古老巫蛊之术的残卷中,看到了类似基因编码、病毒传染的生物能量模式。
白天,他沉浸在万法阁的书海中;夜晚,他则回到清虚长老为他安排的、位于万法阁后方的一处僻静小院,整理思绪,将白日的收获与地球上的科学理论进行比对、验证、融合。
他开始动笔,或者说,动用神念,在一枚特制的空白玉简中,撰写他的第一部着作——《格物修真初解》。
他以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力学解释灵力运转、飞剑飞行、火焰法术。
他以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解释丹药炼制、材料提纯。
他以数学中的几何、拓扑、概率论优化阵法布局、计算剑招轨迹。
他甚至引入了控制论、系统论的思想,试图将人体自身也看作一个复杂的、可优化的能量系统。
这本书,并非具体的修炼功法,而是一种方**,一种全新的、以“格物致知”精神重新审视和解析修真体系的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未刻意修炼,但精神力却在大量、高强度的阅读和推演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淬炼和增长。他的计算能力变得更加精准迅捷,甚至隐隐触摸到了“一心多用”的门槛。
某天深夜,当他终于将《格物修真初解》的“能量效率篇”初步完成时,他识海中那枚由穿越带来的、一直沉寂的“纯阳”剑丸,似乎微微震动了一下,表面流淌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蕴含着复杂信息流的光华。
吕晨若有所感,内视丹田,却未见异常,只当是精神力消耗过度的错觉。
他并不知道,这本倾注了他心血的《格物修真初解》,虽然尚未正式问世,但其蕴含的“异端”思想,已经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开始引动冥冥中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