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互市在萧景珩的全力推动与皇帝的暗中支持下,顶住压力,终得以在云州外围选定口岸试行。章程严密,管理得当,官市一开,茶叶布帛如流水般换取健硕战马、珍贵毛皮,边民称便,国库渐盈,原本紧张的边境气氛竟缓和不少。萧景珩更是借互市之机,巧妙运用“拉拢分化”之策,厚待几个恭顺的中小部落,使其与左贤王本部离心,北疆局势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安定迹象。捷报传回,朝中质疑之声渐息,萧景珩的声望再上一层楼,其“靖安侯”的爵位与“礼部右侍郎”的职权,愈发显得实至名归。
时机渐渐成熟。
这一日,宫内举办小规模宫廷宴饮,庆贺太后凤体康复。元景帝心情愉悦,宗室近支、几位重臣及眷属受邀在列。萧景珩作为新晋侯爵、部堂高官,自然在席。梁婉清亦随皇后出席,她今日装扮得格外清雅,眉宇间却比平日多了几分沉静与坚定。
宴席间,丝竹悠扬,气氛融洽。酒过三巡,元景帝兴致颇高,论及古今贤臣良将,不免又提到萧景珩北疆之功、互市之利,言语间满是赞赏。席间众人纷纷附和,唯有赵崇明面色平静,偶尔举杯,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萧景珩见气氛融洽,圣心甚悦,知是难得良机。他起身离席,至御前恭敬行礼,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陛下,今日良辰,君臣同乐,臣蒙陛下天恩,忝居高位,常感惶恐。臣有一肺腑之言,积存已久,欲趁此吉日,斗胆陈于陛下御前,伏乞圣听。”
霎时间,满场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于萧景珩身上。梁婉清握着酒杯的指尖微微发白,心提到了嗓子眼。赵崇明眼角微眯,闪过一丝冷芒。
元景帝似乎有些意外,但依旧温和道:“景珩有何言语,但说无妨。”
萧景珩深吸一口气,目光坦荡,直视皇帝,朗声道:“陛下,臣本江南寒微,蒙陛下不弃,拔于草莽,授以官职,寄以重任。臣虽愚钝,然深知皇恩浩荡,唯有竭尽忠悃,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北疆之功,互市之利,皆赖陛下天威运筹,将士用命,臣不过尽职本分,实不敢居功。”
他先是一番谦辞,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诚恳:“然,臣今日所欲言,非关国事,乃涉私情,亦是臣此生最大之夙愿。臣……倾慕四公主殿下久矣!殿下聪慧仁善,皎如明月,臣虽自知身份卑微,难堪匹配,然此心拳拳,天地可鉴!往日臣位卑言轻,不敢有此奢望,唯有勤勉王事,以期不负圣望。今蒙陛下隆恩,赐爵授官,臣始觉略有寸进,敢剖心迹于陛下之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虽然京师早有风言风语,但由萧景珩本人如此直白、如此正式地在御前陈情,还是引发了巨大震动。不少宗室女眷面露讶异,交头接耳。赵崇明脸色瞬间阴沉。
萧景珩不顾众人反应,继续道,声音带着一种感人至深的赤诚:“臣知天家嫁娶,自有规制。臣亦知,殿下身份尊贵,当配世上最好的儿郎。臣不敢妄求陛下即刻允准,只恳请陛下,念在臣一片痴心,以及对朝廷略有微功的份上,给臣一个机会!臣愿以此残生,继续为陛下、为社稷肝脑涂地,建立功业,以期他日,能拥有足以匹配殿下、护卫殿下的声望与实力!若陛下认为臣终不堪配,臣亦无怨,唯愿终身不娶,以此心志,报答陛下与殿下!”
他没有强硬要求,而是以退为进,表达倾慕,表明心迹,更立下“终身不娶”的誓言,将选择权完全交给了皇帝,姿态放得极低,情意却表现得无比真挚和决绝。
梁婉清在席上,听得心潮澎湃,泪光在眼中闪烁,她强忍着没有落下,只是深深地看着那个立于殿中、为她奋力争取的男子。
元景帝凝视着萧景珩,久久不语。殿内空气仿佛凝固。他没想到萧景珩会选择在这样的场合,用这种方式摊牌。这份勇气,这份坦诚,以及话语中流露出的对婉清的深情与对自己的忠诚,确实打动了他。作为父亲,他看到了一个男子对女儿最真挚的心意;作为皇帝,他看到了一个臣子将其个人幸福与忠君报国紧密相连的决心。
赵崇明见状,心中大急,正要出言打断,元景帝却抬手制止了他。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梁婉清脸上,看到她眼中隐忍的泪光和期盼,心中又是一软。他沉吟良久,方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景珩,你的心意,朕知道了。婉儿是朕的掌上明珠,她的婚事,朕自然要慎之又慎。”
他顿了顿,看着萧景珩:“你今日之言,虽涉私情,却也见赤诚。你为朝廷立下的功劳,朕不会忘记。你既有此志气,朕便给你这个机会。好好做你的靖安侯,好好当你的礼部侍郎。至于其他……且看将来吧。”
这番话,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断然拒绝,而是给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未来!这已是目前情况下,对萧景珩和梁婉清最为有利的结果!
萧景珩心中巨石落地,深深叩首:“臣!谢陛下隆恩!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期许!”
梁婉清亦离席跪谢,声音哽咽:“女儿……谢父皇!”
一场御前陈情,虽未立刻促成姻缘,却成功地打破了僵局,为未来铺平了道路。萧景珩以他的真诚、功劳和智慧,赢得了皇帝一个宝贵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