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珩“以战促和”之策,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滴入冷水,在金銮殿内激起更激烈的波澜。主战派虽觉此策不如大举兴兵来得痛快,但终究是主张反击,且有了具体方略;主和派则认其过于冒险,质疑之声不绝。双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将帅人选、兵力调配、粮草筹措等具体问题被一一摆上台面,局势纷繁复杂。
元景帝高踞龙庭,静听群臣辩论,面色沉静,目光却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位发言的臣子,权衡着利弊得失。萧景珩的策略,确实提供了一个介于全面战争与屈辱求和之间的新思路,但其成败关键,在于执行之人。主帅需稳如泰山,能镇住边关局势;辅佐之人则需灵活机变,能协调内外,贯彻“以战促和”的意图。
争论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殿中声浪渐息,众臣目光再次汇聚于御座之上,等待圣意决断。
元景帝缓缓起身,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卿所议,朕已尽知。”皇帝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北疆之事,关乎国体,不容退缩。然,亦不可逞匹夫之勇,耗尽国帑。萧景珩所奏‘精兵突进,以战促和’之策,老成谋国,深合朕意!”
一锤定音!主战派精神一振,主和派如赵崇明等人则面色微沉,却不敢再强谏。
“然,”元景帝话锋一转,“策虽佳,执行尤为关键。需得文武相辅,方能克竟全功。” 他目光投向武官班列中一位一直沉默寡言、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的老将身上。
“定北侯,慕容皓!”
一位年约六旬、鬓角斑白却目光炯炯、不怒自威的老将应声出列,甲胄铿锵,声如洪钟:“老臣在!” 此人便是三朝老将,定北侯慕容皓,一生戎马,久镇北疆,威名素着,近年来因年事已高,回京荣养,但其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慕容老将军,”元景帝语气郑重,“卿家世代忠良,久历沙场,威震北疆。今镇远关危殆,非宿将不能稳局势。朕命你为北疆行军大总管,总揽镇远关一线军务,统率援军,务必固守关隘,挫敌锋锐!卿可愿往?”
慕容皓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信重,老臣万死不辞!纵使肝脑涂地,亦要守住镇远关,不负皇恩!” 声震殿瓦,豪气干云。由他出任主帅,既能稳定军心,其丰富的经验也足以应对匈奴各种战术,正符合“固守要害,以逸待劳”的策略。
元景帝颔首,目光又转向文官班列中的萧景珩:“萧景珩!”
“臣在!”萧景珩出班躬身。
“卿献策有功,勇于任事,朕心甚慰。然军旅之事,非同儿戏。朕授你为‘北疆行军参军知事’,随军参赞,协理慕容将军处理文书机要,并总督大军粮草器械、赏功罚过等事宜,另负责与朝廷联络奏报。望卿竭尽智虑,辅佐主帅,确保前线无虞,并适时宣慰将士,以彰朝廷德意!”
“参军知事”一职,并非固定官衔,乃是临时差遣,品级不高,却位近中枢,有参议军机、监督后勤、沟通上下之权,正是发挥萧景珩善于协调、精于谋划长处的最佳位置。既让其深入军务,又不至越俎代庖,干涉主帅指挥,可谓用心良苦。
萧景珩心领神会,肃然应道:“臣遵旨!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辅佐慕容将军,以报陛下!”
元景帝又接连点了几员善战的副将及负责粮饷转运的户部官员,一套应对北疆危机的班子初步成型。
圣意已决,无人再敢异议。赵崇明面色平静,出班领旨,心中却冷笑连连。慕容皓老成持重,用兵求稳,与萧景珩“以战促和”中隐含的主动进取之意,未必契合。将这锐气十足的萧景珩置于老将麾下,且看这“参军知事”的虚职,在错综复杂的军旅之中,能有多大作为!届时稍有差池,便是他赵崇明发难之机!
退朝之后,任命诏书迅速颁下。定北侯慕容皓挂帅、文安伯萧景珩任参军知事,率精兵三万,火速驰援镇远关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京师。有人振奋,有人担忧,更多人则拭目以待。
萧景珩府邸门前,再次车马络绎。此番不再是单纯的道贺,更有即将随军出征的将领、负责后勤的官员前来拜会,商议行程细节。萧景珩一一接待,沉稳应对,与慕容皓派来的中军官接洽,了解军情,查阅粮草册籍,忙碌非常。
深夜,书房内烛火摇曳。萧景珩正与展鹏、凌云、雷厉商议随行事宜。
“慕容老将军乃沙场宿将,性子刚直,用兵谨慎。我等此去,需谨守本分,以协助为主,万不可恃才傲物,干涉军令。”萧景珩叮嘱道。
“少爷放心,属下明白。”展鹏等人齐声应道。
“北疆苦寒,战事凶险,更需警惕暗箭。”萧景珩目光深邃,“赵党绝不会坐视我等建功。凌云、雷厉,你二人责任重大,需格外警惕。”
“卑职誓死护卫大人安全!”凌云、雷厉单膝跪地,神色凛然。
与此同时,定北侯府内,慕容皓正对着一幅巨大的北疆舆图沉思。其子慕容韬在一旁侍立。
“父亲,陛下派个文官来做参军知事,还是那个以诗词闻名的萧景珩,这……”慕容韬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
慕容皓抬手止住他的话,目光依旧停留在舆图上:“陛下如此安排,自有深意。萧景珩此子,能于漕运案中雷厉风行,非寻常文人。其‘以战促和’之策,亦有可取之处。军中粮草文书繁杂,有他打理,或可省我不少心力。至于军机……”老将军眼中精光一闪,“自有为父决断。你只需整饬兵马,准备出征即可。”
“是!”慕容韬不敢再多言。
数日后,京师北门外,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三万精锐之师已集结完毕,军容整肃,杀气腾腾。元景帝亲临校场,为大军赐酒壮行。
慕容皓顶盔贯甲,威风凛凛。萧景珩一身青色官袍,外罩软甲,虽无武将之悍勇,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立于慕容皓身侧。
“北疆安危,社稷所系,朕托付于二位爱卿了!”元景帝举杯,目光殷切。
“臣等必不负陛下重托!”慕容皓、萧景珩齐声应诺,饮尽御酒。
三声炮响,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向北而去。烟尘滚滚中,萧景珩回首望了一眼巍峨的京师城楼,目光坚定。新的征途,新的挑战,已然开始。镇远关下,等待他的,将是真正的血与火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