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已向诸位阐述过统治者与统治阶层的关系。待诸位主政一方时,便是将《屠龙技》运用于实践之际。
作为治理者,既要懂得笼络、制衡、分化权贵阶层,更要使黎民百姓真心归附。
这些都需要诸位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掌握。
治国理政,说难不难。
毕竟大明疆土,不过由千余县邑组合而成。
治国理政,说易不易。
人心尚且难测,何况统御千万众生。
若诸位能以七品知县之微职,在一县之地运筹帷幄,真正掌控全局。
那时方算初窥《屠龙技》门径。
燕长倾目光掠过殿下的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温言说道。
众皇子闻言肃立,向燕长倾恭敬行礼:谢先生教诲!
...
晋王朱棡礼毕追问道:先生方才提及宗族为第一要务,不知可有第二要点?
燕长倾颔首道:其二,当思穷山恶水与百姓生存之道。
试问诸君:究竟是穷山恶水养育 ?
还是百姓身处贫瘠之地,不抗争便难以存活?
此言一出,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皆陷入沉思。
穷山恶水出 之说他们耳熟能详,但其中因果却从未深究。
而坐于末席的朱元璋轻叹一声,这个问题对养尊处优的皇子们或许需要思考,对他这个历经沧桑的 而言,答案早已了然于心。
朱元璋只需回想年少时行乞流浪的岁月,心中便已了然。
【穷山恶水出 ?!!】
【嘿,百姓身处穷山恶水,若不刁蛮,如何生存?!】
莫说穷山恶水,单是他做乞丐、流民的日子,便比谁都“刁”。
乞丐、流民并非弱者,相反,他们最是欺软怕硬。
若不“刁”,旁人便视你软弱可欺,所有乞丐、流民都会来抢夺你讨来的食物和钱财。
最终,要么 得同流合污,变得一样“刁”,要么便活活饿死!
没有第三条路!
于是,朱元璋选择比旁人更“刁”。
仗着年轻力壮,他“失手”打伤甚至 的乞丐、流民不在少数。
唯有如此,旁人才不敢欺他,他才能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活下来。
半晌,朱元璋收敛思绪,抬眸看向燕长倾,眼中透出赞许之色。
他为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安排的封地,皆是穷山恶水之地。
治理这样的地方,应对其中的“ ”,绝非易事。
穷山恶水之民,可谓无知者无畏。
而燕长倾此刻正有意指点众皇子如何应对这些“ ”。
对此,朱元璋不仅不反对,反而希望燕长倾多讲些,他好观察众皇子的实践成果。
若成效显着,他便将此编撰成册,令天下知县研习,领悟其中精髓。
如此,或可助大明各地知县更好地治理一方。
片刻后,燕长倾看向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问道:
“诸位殿下,可有答案了?”
燕长倾话音落下,殿内众皇子陷入短暂沉默。朱标轻抚腰间玉带,朱樉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瓷茶盏边缘,朱棡的指尖在檀木案几上敲出细碎声响,朱棣则盯着鎏金香炉里升腾的紫烟出神。
先生此言...朱标率先打破沉寂,温润的嗓音里带着迟疑,莫非是说百姓本性并非刁顽,实乃环境所迫?
燕长倾执起狼毫笔,在宣纸上勾勒出几道遒劲的墨痕:殿下请看这黄山峭壁上的奇松,若非扎根岩缝与风霜相抗,又怎能成就凌云之姿?笔锋突然在纸面顿住,洇开一团浓墨,百姓亦是如此。
朱元璋突然拍案而起,玄色龙袍袖口扫落一盏雨过天青茶盅。瓷片碎裂声里,皇帝眼底翻涌着三十年前濠州城外的风雪:那年腊月,三个冻僵的流民为半块麸饼,能用冻掉的脚趾头当暗器使!他猛地扯开衣领,露出锁骨处月牙状的疤痕,这牙印就是被个八岁乞儿咬的——那崽子为抢口馊粥,比野狼还凶!
朱棣倒吸凉气时,檐下铁马正被秋风吹得叮当作响。燕长倾拾起粉笔,在黑板上划出三道刺目白痕:资源如刀,天性似火。啪地断成两截,当刀锋抵喉,烈火焚身,温顺的羔羊也会长出獠牙。
朱棡突然笑出声,玉冠缀着的东珠跟着乱颤:难怪山西矿工 时,那些平日磕头如捣蒜的佃户,抡起镐头竟比边军还狠三分。他转动拇指上的翡翠扳指,绿光映着骤然阴沉的面容。
燕长倾将断笔掷入笔洗,惊起一圈涟漪:诸位殿下可曾见过熬鹰?他蘸着茶水在案几上画了个囚笼,再桀骜的苍鹰,饿上七日也会乖乖听令。水痕渐渐蒸发,可若连腐鼠都抢不到......话音未落,朱元璋已一脚踢翻鎏金脚凳,惊得梁间燕子扑棱棱撞出殿外。
“在那些偏远贫瘠之地,生活在那里的百姓,与他们空谈法律、道德和教化是徒劳的。”
“这些穷乡僻壤,本质上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道德与法律在那里形同虚设。”
“与其费尽口舌说教,不如直接发放一袋大米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在这种法律鞭长莫及,道德也无暇顾及的地方,要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关键在于成为多数人的代表,然后推行你的政策。”
“怎样才能成为地方上的多数派?”
“方法很简单: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安抚一批,最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扶持被打压的群体。”
“如何拉拢支持者?”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予实实在在的利益——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或是优先为某些村镇修建道路、水渠。”
“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能迅速为你赢得一批拥护者。”
“要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能带来什么。”
“比如修路挖渠的权力,就能帮你争取到部分人的支持。”
“因为工程从谁家门前开始,这里面大有文章。”
“如果能优先经过自家田地或门前,就能早一天受益。”
“为了这个早一天,很多人会主动支持你、讨好你,甚至贿赂你!”
“如何打压反对者?”
“将那些反对你的人排在工程计划的最后,甚至完全绕过他们的区域。”
“当被排挤者提出 时,”
“那些已经受益的群众自然会帮你压制他们。”
“这就是人性与权力的现实。”
“只有先解决温饱问题,让贫瘠之地的资源不再匮乏,让百姓不必再为生存而变得,”
“到那时,才是宣 律、推行教化、倡导道德的适当时机。”
“正如古语所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殿内,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分列两侧。燕长倾一席话毕,众人神色各异,陷入沉思。
朱元璋目光微动,悄然瞥向讲台上的燕长倾,心中暗叹:【此子竟将权术平衡之道运用得如此精妙!若非丞相之位已废,朕倒真想用他为相……】
然而这念头转瞬即逝。他深知,若真让燕长倾执掌相印,以其手段,必成远超胡惟庸、李善长的权臣。届时朝堂上下尽归其手,皇权恐遭架空。除非再行血洗,否则难以制衡。
燕长倾若知朱元璋所想,定会苦笑坦言:自己不过纸上谈兵,若论实务,远不及朱标等皇子。
朱标眉宇间浮现思索之色。昔日大儒皆言“以圣贤之道教化万民”,仿佛空谈仁义便可令百姓安居。而今燕长倾却道:“穷乡僻壤之民,律法道德难入其心。唯有仓廪实、衣食足,方知礼节荣辱。”这番言论虽与儒家教诲相悖,却令他豁然开朗——让百姓饱暖,方为治国根本。
朱棣眸光锐利,指尖轻叩案几,心中默念:【“ ”?】
【不知能否敌得过本王的锦衣卫与禁卫军!】
秦王朱樉眼底寒光乍现,无论是地方豪强还是所谓宗族势力,他虽在意却更觉不足为惧。
朱元璋调拨的五百锦衣卫与两千精锐禁卫军,便是他最大的倚仗!
随燕长倾修习《屠龙技》多时,他领悟最深的便是——掌兵即掌权!
但凡道理讲不通时,铁拳便是最有效的语言。
多数时候,刀剑的效率远胜唇舌。
【 之道?】
【这恰是本王的拿手好戏!】
晋王朱棡唇角微扬,他钟爱这般唯利是图的博弈。
既认利益,便只需喂饱对方胃口。
在利益耗尽前,或无人开出更高价码时,对方自会俯首帖耳。
有时连真金白银都不必掏,悬个令人垂涎的虚饵足矣。
叫人瞧着吃不着,反倒更肯卖命。
论操弄人心、虚画宏图,他可是行家里手。
自打对太子之位动了心思,他便以利相诱,许人以从龙之功。
虽因朱元璋坐镇朝堂,加之群臣畏首畏尾,这些年网罗的党羽有限。
但这恰证明他画饼功夫了得——满朝重臣皆属太子詹事府,朱标又深得人心。
如此境况下竟还能撬动部分朝臣,足见其手段高明。
【明悉权柄边界,方知何事可为。】
燕王朱棣支颐沉思,反复咀嚼燕长倾的箴言。
他隐约察觉,若能参透此中玄机,权术造诣必将更进一重。
【地方上的士绅宗族和穷山恶水,还好我不必去治理那些麻烦事。】
周王朱橚神情轻松,这些地方上的纷扰与他毫无关系。
虽然在京城他也要批阅奏折到深夜,但比起其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们,他显然悠闲得多。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安抚一批?】
【怎么确定被拉拢的人真心归顺?】
【那些被打压的,又怎么保证他们真的被压制住了?】
【被拉拢和被打压的两方会不会暗中勾结?】
楚王朱桢紧锁眉头,越是琢磨燕长倾的策略,越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就像给了个解题公式,但具体怎么运用还得看个人本事。
【光是决定修路和修水渠的先后顺序,就能起到分化拉拢的作用?】
【看来要实施这个策略也没那么困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