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带来的微薄收入,按照家庭会议的决议,被小心翼翼地分成三份。改善伙食的部分最先体现出来,家里的糊糊里偶尔能见到零星的油花,或者多一两个难得的鸡蛋,这让小向红的脸上多了些血色,林向阳自己也感觉身体储备更足了些。至于购书求学的部分,暂时还没有合适的渠道,林向阳也不急,他知道这事需要机缘。
而系统,似乎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出最恰当的“馈赠”。
这天签到,光芒散去,出现在系统空间里的,不是粮食,也不是工具,而是一本纸质粗糙、封面泛黄,却透着股沉甸甸分量的书——《赤脚医生手册(基础篇)》。
赤脚医生手册!
林向阳的心猛地一跳!这可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特殊时期下,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而编写的、极具实用性的医疗宝典!里面记载了大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诊疗方法和土方验方,正适合目前他所在的这个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
他迫不及待地用意识“翻阅”起来。里面图文并茂,从常见的内科外感(感冒发烧、腹泻),到简单的外伤处理(止血、包扎),再到妇幼保健常识,甚至还有一些针灸、草药的入门知识,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
知识!这是比粮食和工具更宝贵的财富!在乱世,尤其是在缺医少药的农村,掌握一点基本的医疗知识,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他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白天干活休息的间隙,晚上家人睡下之后,他就着油灯如豆的光芒,一字一句地啃着那本手册。体质强化带来的精力旺盛和记忆力提升,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那些拗口的穴位名称、复杂的药方配伍、以及各种病症的鉴别要点,他都能很快理解并记在脑海里。
他不仅读,还开始悄悄地准备。根据手册上的指导,他利用系统签到来的少量纱布(借口是缝纫用料)、烧酒(借口是给父亲活血),以及自己在野外辨认采集的、具有清热解毒或止血功效的常见草药(如蒲公英、马齿苋、小蓟等),制作了一个极其简陋的“急救包”,藏在系统空间里,以备不时之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天下午,林向阳正在自家院里帮着母亲晾晒野菜,突然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和慌乱的叫嚷。
“狗蛋!狗蛋你怎么了!你别吓娘啊!”
“他爹!快!快去请郎中!狗蛋抽风了!”
是邻居王老栓家!他家的独苗,六岁的小儿子狗蛋出事了!
林向阳心里一紧,高热惊厥?还是其他急症?他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对李秀兰说了声“我去看看”,便快步冲出了院子。
王老栓家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瘦小的狗蛋躺在炕上,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不停地抽搐,小脸憋得青紫。王老栓的婆娘抱着孩子哭天抢地,王老栓本人则急得团团转,嘴里只会念叨“郎中,快去请郎中!” 可这穷乡僻壤,最近的郎中也在十几里外的集镇上,一来一回,孩子恐怕……
围过来的邻居们也都束手无策,只能跟着干着急,有的提议灌符水,有的说要掐人中,乱糟糟一片。
林向阳挤进人群,看到狗蛋的状况,立刻判断这极像是《赤脚医生手册》上描述的高热惊厥!必须立刻采取措施,防止窒息和脑损伤!
“栓叔!婶子!别慌!让我看看!” 林向阳大声喊道,声音带着一种不符合年龄的镇定,瞬间压过了现场的嘈杂。
王老栓夫妇一愣,看着突然闯进来的林向阳。要是平时,他们绝不会让一个半大小子碰自己的孩子,但此刻林向阳那沉稳的眼神和语气,莫名地让他们产生了一丝信赖,或者说,是抓住救命稻草的本能。
“向阳,你……你有法子?” 王老栓声音颤抖地问。
“我试试!” 林向阳没有废话,立刻上前。他先是按照手册上说的,迅速将狗蛋的身体侧卧,解开他的衣领,清理掉口鼻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他对王老栓婆娘喊道:“婶子,快!去打盆凉水,找块干净的布来!”
王老栓婆娘此刻也顾不得许多,连滚爬下炕,按照林向阳的吩咐去打水。
林向阳则用手持续扶着狗蛋的头部,避免他因抽搐碰撞到硬物,同时密切观察着他的呼吸和面色。
凉水打来了,林向阳将布巾浸湿,稍微拧干,然后开始小心翼翼地擦拭狗蛋的额头、脖颈、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区域,进行物理降温。他的动作迅速而轻柔,带着一种专业的感觉,让周围慌乱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都屏息看着这个半大少年的操作。
一遍,两遍……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有几分钟,但在众人感觉中却无比漫长。狗蛋剧烈的抽搐渐渐平息下来,虽然依旧昏迷,但呼吸变得平稳了些,青紫的脸色也稍微缓和。
“缓过来了!缓过来了!” 有人惊喜地低呼。
王老栓婆娘“噗通”一声瘫坐在地上,捂着嘴呜呜哭了起来,这次是后怕和庆幸的哭。
这时,王老栓请郎中的大儿子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可惜郎中出诊去了,没请到。
“栓叔,狗蛋这像是急惊风,现在暂时稳住了,但烧还没退,得赶紧想办法送去镇上或者城里瞧大夫!” 林向阳抹了把额头的汗,对王老栓说道。他知道,物理降温只是应急,病因未除,必须专业治疗。
王老栓看着呼吸平稳下来的儿子,又看看一脸疲惫却目光清澈的林向阳,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眼圈一红,竟要给林向阳跪下:“向阳!多亏了你!多亏了你啊!你是狗蛋的救命恩人!”
林向阳赶紧扶住他:“栓叔,别这样!邻里邻居的,应该的!赶紧套车送孩子去看病要紧!”
王老栓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和家人一起,套上驴车,抱着包裹严实的狗蛋,急匆匆往镇上赶去。
后来听说,镇上的大夫诊断就是高热引发的惊厥,幸亏送医前处理得当,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吃了两副药,狗蛋就慢慢好了起来。
这件事,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林家屯。
“听说了吗?老栓家狗蛋抽风,是林大山家那个二小子给救过来的!”
“真的假的?他一个半大孩子,还会看病?”
“千真万确!我当时就在场!那手法,有模有样的!要不是他,狗蛋怕是等不到郎中来了!”
“了不得啊!这林家小子,病了一场,真是成了能人了!力气大,脑子活,还会看病!”
从此,林向阳在屯子里,除了“力气大”、“运气好”的名声外,又多了一个带着敬意的称呼——“小林先生”。
虽然他自己知道,他只是依葫芦画瓢,靠着《赤脚医生手册》的指导才侥幸成功,距离真正的医生还差得远。但这次经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在这个时代的巨大价值和力量。
一本看似不起眼的手册,一次及时的援手,不仅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也为他赢得了珍贵的声望和信任。这为他未来可能要走的路,又铺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石。他更加坚定了学习和获取更多知识的决心。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是最锋利的武器,和最坚实的盾牌。